文 韓永強(qiáng)
永祥寺里的功德碑身后,是一個方形臺子,臺子中間部位有兩棵銀杏樹,每棵樹有兩摟多粗,高約30米。東邊是雄性樹,西邊是雌性樹。每逢秋天樹葉黃了,銀杏果熟透了掉在地上,會引來一些孩子到樹下拾銀杏葉玩,撿銀杏果,把果皮弄掉,用火燒果仁吃,雖然果仁的味道不太好吃,但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享受。銀杏樹是一種很耐活的樹種,人們又稱它為活化石。據(jù)2019年11月15日《大連晚報》報道,到2019年,大連市地區(qū)銀杏樹活得最長時間達(dá)1375年,這棵銀杏樹在營城子街道永興村里的永興寺中。每逢秋冬時節(jié),金燦燦的樹葉,遮天蔽日,引來不少人前去觀瞻,一睹這棵千年古樹的風(fēng)采。因為人們都把它當(dāng)成神樹了,所以也想沾沾神樹的福氣。據(jù)說此樹是唐貞觀年間尉遲恭建永興寺時栽種的,現(xiàn)已與永興寺同時被列為大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如果永祥寺里的兩棵銀杏樹還在的話,肯定也會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遺憾的是,這個如果只能成為“如果”了。
在永祥寺里,最讓孩子們喜歡的是樹上的喜鵲。每棵樹上有十來個喜鵲窩,四五十只喜鵲似乎成了樹的主人,它們在樹梢上,時而追逐打鬧,時而聚堆說笑,時而抖翅搏擊,時而展翅翱翔,時而獨立樹梢喳喳喊叫。當(dāng)小喜鵲剛出窩的時候,為了讓其盡快練好飛翔的本領(lǐng),大喜鵲不斷地驅(qū)趕著小喜鵲高低、遠(yuǎn)近交替地練飛,有時小喜鵲飛累了想回樹上休息偷懶,大喜鵲就飛過去驅(qū)趕,逼得小喜鵲只好飛回空中苦練。大、小喜鵲都長得像烏鴉。大喜鵲尾巴長,背是黑褐色,肩、頸、腹、翅膀下有白色。小喜鵲尾巴短,全身黑色,只有飛起來才能看見翅膀下有點白色,其喙略黃,頭上有黑色的絨冠,叫聲也不同于大喜鵲。
說到銀杏樹和喜鵲窩,不由得想起一樁往事兒。那是1963年秋天的一個下午,放學(xué)后我和同學(xué)在小學(xué)操場打籃球,因為玩得高興,時間長了一些,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了放學(xué)后拾草的事兒。那時候每天放學(xué)后都要到山上拾草,這是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家庭“作業(yè)”。當(dāng)時想,回家怎么跟媽媽說呢?從不向媽媽撒謊的我,怎么也想不出恰當(dāng)?shù)睦碛蓙怼_@時我已走到了永寧供銷社(永祥寺)后院的銀杏樹跟前,因為從供銷社大院回家近便,所以放學(xué)回家我經(jīng)常從永祥寺后院的東門進(jìn)來,再從前院的西門出去,這樣能省一半的路程。這時我聽到了喜鵲的叫聲,我抬頭往樹上看了一眼,眼簾里出現(xiàn)了喜鵲窩,心中不免頓時一亮:有了,上樹拆窩吧,既省時又省勁,還能解決家庭“作業(yè)”問題。
拆喜鵲窩這是上山拾草的男孩們的一大發(fā)明,因為喜鵲窩全是干木棍搭建的,拆一個喜鵲窩頂半天在山上用鐮刀割的死樹枝。這事兒我只聽說有人干過,并沒親眼見過,更沒親自試過。當(dāng)時心想,今天不妨就試一試。我爬上了銀杏樹下的方形臺上,看著兩摟多粗的樹桿,心里發(fā)怵了:樹這么粗,怎么才能爬上去呢?這時,我發(fā)現(xiàn)在兩棵樹的中間,有一垛袋裝的化肥,垛得挺高,垛尖兒差不多觸到了樹的枝干了,真是天助我也!如果爬到化肥垛上再攀樹,不就解決爬樹難的問題了嗎?于是我在樹下轉(zhuǎn)悠著偵察,看看哪個喜鵲窩的位置最低,爬上化肥垛能容易夠著。我發(fā)現(xiàn)西邊那棵樹的下方,有一個喜鵲窩離化肥垛尖頂較近,于是我放下書包,腳踩著一袋袋化肥爬上了垛頂,接著借助垛頂又爬上了有窩的那根大樹杈上。這根樹杈有大腿那么粗,是主體樹干最下邊一根樹杈。我踩著樹杈,手把著頭上方的樹枝,一點一點靠近了喜鵲窩,很快喜鵲窩便盡收眼底。以前都是在地上看樹上的喜鵲窩,總以為它的窩全是木棍搭建的,可打量眼前的喜鵲窩,我十分愕然。當(dāng)時喜鵲沒在窩里,大概是外出尋食去了,再加上這只窩在樹的最底層,所以其他的喜鵲都沒發(fā)現(xiàn)我。我本想立馬動手拆窩,但一看窩里的景觀讓我產(chǎn)生了好奇心,呀!這窩里還挺復(fù)雜的,我不由得觀賞了起來。
喜鵲窩是筑在三根樹杈的上面,窩的里外有六個層次,即外面三層,里面三層。外三層分別是,最外層(第一層)的樹枝粗長,最長的達(dá)80厘米,最粗的直徑約有0.5厘米,并且枝上帶有小枝杈,特別是在底座的位置,樹枝相互交叉搭在三根樹杈上,想必這樣的樹枝能搭得住,窩基才能打得牢。第二層的樹枝比第一層細(xì)些,短些。第三層的樹枝更短,更細(xì)。這三層樹枝搭建的特點是:第一層靠搭術(shù),第二層靠插技,第三層靠編藝。從第三層編藝的情況看,喜鵲嘴的功夫不亞于人的手工,編得很圓滑,很勻稱,看不到太凹凸的地方。這個喜鵲窩,上口的直徑有50厘米,深約40厘米,最長的木棍有80厘米。過后細(xì)想過,這么長的木棍,似乎是喜鵲身體長度的3倍,它怎么叼上去的?而令我更加肅然起敬的,是它窩里三層中的第一層。俗話說,燕子筑窩口口泥,燕子銜泥筑窩,這是它的天性和本能,但說喜鵲用泥做窩怕是沒有人相信的。然而眼前的現(xiàn)實讓我驚呆了。里三層中的第一層,是一個直徑約30厘米,厚4厘米的圓形黃泥底盤,猶如一個黃色的大碗坐在窩底,這些黃泥,無疑是喜鵲一口一口銜來筑成的。更令人贊嘆的是,黃泥面很光滑,其厚度也很勻稱,像人工用抹子抹的一樣。這樣的工藝,真想不出它們是如何粘貼的。里層中的第二層,是用細(xì)草桿鋪在黃泥上面,草桿都很細(xì),而且是順著一個方向鋪擺的。在草桿之上便是最后一層了,鋪的是各種絨毛。天哪!這哪是喜鵲窩啊,簡直就是一處精裝修的豪華住宅,不免贊嘆:遠(yuǎn)瞧像個球,近瞅似座樓。低頭看居室,全是精裝修。建房不用批,材料靠自籌。自建加裝飾,誰也不雇求。一輩不搬家,從不交房租。
插圖:邢安贏
在我還看得入迷時,一只喜鵲發(fā)現(xiàn)了我,喳喳喳喳地亂叫,立刻三只五只聞聲而來,有的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有的在樹枝上不斷變換著位置亂叫。兩棵樹有20余個窩,大小喜鵲四五十只,它們在樹上像炸了鍋似地亂叫。喜鵲的叫聲引來了一些看熱鬧的人,他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只是在下面看眼。計劃沒有變化快,原來打算拆個喜鵲窩,帶著回家好交“作業(yè)”,可是頭上有群喜鵲亂叫,腳下有眾目睽睽,拆窩的行動只得停手了。真是禍不單行,正當(dāng)我左右為難時,就聽一個熟悉的聲音喊道:“下來,你快給我下來!”我低頭循聲看去,麻煩了,是父親站在下面。他背著一個大紙盒箱子,正仰著頭向我喊話。我知道,這是父親趕馬車為供銷社到瓦房店拉貨回來了,正往銀杏樹后身的大雄寶殿里卸貨送東西。他看到不少人聚在樹下議論紛紛,便停腳往樹上看,發(fā)現(xiàn)是我在樹上,而且靠喜鵲窩很近,他分析我不是掏蛋就是拆窩,所以頓時火了,便朝樹上大喊。我趕緊下了樹,下了化肥垛,拾起書包就跑,這時父親已逼近了我的跟前,我想大概要挨揍了,結(jié)果父親被看熱鬧的人們攔住了,說小孩子淘點氣,沒什么呀。這樣我借機(jī)逃脫,躲過一劫。
晚上,父親回到了家,我原以為免不了一頓訓(xùn)斥,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可是他沒有馬上訓(xùn)我,而是問我上樹干什么?我如實回答后,他笑了一下說:“喜鵲絮個窩多不容易,你給拆了不是喪天良嗎?再說,大廟院里那是神靈的地方,那里的東西你能隨便動嗎?還有啊,那樹多高啊,上去了多危險???那草少拾一天就少一天嘛,第二天多拾點就有了……”他臉上略帶微笑,語氣較平和。最后又很嚴(yán)肅地說:“廟里的東西是有神靈的,不能隨便動,你知道嗎?”此時,我完全明白了父親的意思,因為他平時對這些事情非常講究,特別注重。所以我會意地點了點頭,父親也就沒再說什么。
喜鵲窩沒有拆成,惹出了一場鬧劇,從此以后,我對喜鵲有了新的認(rèn)識。過去認(rèn)為它們就是一般的鳥類,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可通過這件事兒,我覺得它們很聰明,很偉大。從建筑學(xué)的角度來說,它們是高級的設(shè)計師、建筑師、工藝師和裝修師。打那兒以后,我對喜鵲刮目相看,非常尊重它們。
說起喜鵲,又讓我想起了一件更有趣的事情。1990年,我住在西崗區(qū)大公街,晨練時我常到勞動公園南面電視塔山上走步,從山北坡拾階而上,從南坡轉(zhuǎn)一圈下來。有一次走到電視塔下的南坡時,聽到晨練中有人喊著“花花”的名字。開始沒當(dāng)回事,以為是喊一個人的名字,可一會兒就見從電視塔下的樹林子中飛來了一只喜鵲,它輕輕地落在了喊它的人的腳下,乖乖地一晃一扭地跟著走。這時有人從兜里掏出一些小食品給它吃,有的是花生,有的是小餅干,有的是各種米類。有些東西它當(dāng)時就吃了,有些東西它叼著,跳起跳起到路邊停下來,放下嘴里的東西,用喙扒土,然后再叼起東西放進(jìn)去,并用喙扒土培上,藏了起來。當(dāng)時我非常驚詫:喜鵲怎么還通人性呢?叫它它就來了;喜鵲怎么會藏東西呢?這可相當(dāng)于四五歲小孩的智力和思維啊!這不免又顛覆了我在永祥寺拆喜鵲窩時對喜鵲的認(rèn)知和看法,可以說對它們的崇敬又升華了一步。這只喜鵲有五個特點,一是能聽懂人們叫它的名字;二是不怕人敢于和人相處;三是會動腦筋儲藏東西;四是它身上的絨毛沒有其他喜鵲那么亮麗,灰蓬蓬的;五是它飛回樹林后,一些喜鵲紛紛向它攻擊,它被叨啄得喳喳直叫,到處躲閃。我想,其他喜鵲攻擊它,不知是出于嫉妒,還是認(rèn)為它屬于另類,要將它驅(qū)除家族?這不得而知。
對于鳥類,只聽說八哥、鷯哥、魚鷹等,經(jīng)過訓(xùn)練能懂點人話,卻從沒聽說喜鵲還懂人性。第一次見到此景時,我除了驚訝以外,還留了個心眼,就想回來看看它藏了些什么東西?所以,當(dāng)人們都散了,那只喜鵲也飛走了,我返回頭來到了喜鵲藏東西的地方。我用小木棍將土扒開,發(fā)現(xiàn)一個雞蛋大小的坑,里面有五六個帶殼的花生和一些米粒。當(dāng)時我想,一年四季中,春天它能吃到各種蟲類和遺留在大地上的各種草種子,夏秋兩季可吃的食物有的是,唯獨冬季里它的食物鏈容易出現(xiàn)問題,特別是下雪后,大雪覆蓋著大地多日不化,它們到哪里找東西吃呢?它們不像蛇、熊類的動物,冬季前吃足了食物,存足了熱能,趴在窩里冬眠。也不像螞蟻那樣,平時忙忙碌碌到處尋找食物,穿梭般地拖著、拽著、叼著各種各樣的食品,弄進(jìn)穴里儲藏起來。
喜鵲和螞蟻雖同屬動物,但卻有許多的不可比性。雖然這只喜鵲和螞蟻在儲存食物上有相似點,但螞蟻卻略高一籌。螞蟻在冬眠前,把肚子填得滿滿的,而且洞中儲存的食物需保證半年的食用。如果細(xì)心觀察,螞蟻在冬眠前,身子油光锃亮,其肚子硬邦邦的富有彈性,當(dāng)?shù)诙晡逶鲁醭龆囱〞r,再捏捏肚子,結(jié)果一捏一個扁,顯然肚子里的能量已消耗殆盡,身子灰嗆嗆的,沒有光亮,走起路來有氣無力。由于二者的歷史傳說和實際中與人們的接觸,人們對它們各有褒貶。喜鵲為牛郎和織女搭橋相會而受人們的贊美,螞蟻因嘴饞而害死霸王項羽。說的是楚漢相爭之中,張良用糖為誘餌,引誘螞蟻組成了“霸王自刎烏江”六個字,致使項羽敗走烏江時,看見了這六個字后大驚,以為是天意,嚇得喪魂落魄,不由仰天長嘆“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即拔劍自刎而死。人們把喜鵲視為吉祥、好運的象征,但對螞蟻就感到討厭和嫉恨,“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便是人們對它們的詮釋。
大連勞動?xùn)|公園南山電視塔下的那只喜鵲,雖然也會儲存食物,不知這是它的同類共有的天性,還是它自己獨有的經(jīng)驗,如果是獨有的話,那它真是太有才了。后來我搬家了,再沒去過那座山上,也不知那只喜鵲后來怎樣了??傊铲o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
一系列的喜鵲故事,讓我對它們產(chǎn)生了極大的好奇心,饒有興趣地查找著有關(guān)它的情況。最早記載喜鵲架橋的文字是在《詩經(jīng)·小雅·大東》中,有“跂彼織女,終日七壤……睆彼牽牛,不以服箱”的詩句,這是關(guān)于牛郎織女傳說最早的文字記載,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具體說的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有“牛郎織女相會”,又叫“喜鵲架橋”的故事。說戰(zhàn)國時期,在楚國一個叫牛郎的人,巧遇仙女下凡,并與之結(jié)為夫妻。這個仙女叫織女,后來被王母娘娘知道了,非常生氣,不同意他們的婚事,所以她拔下發(fā)簪畫了一條河——天河(銀河),將他們隔開,規(guī)定他們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見面,并召集天下所有的喜鵲銜來樹枝為他們架橋。所以七月初七那天,人間很少見到喜鵲,后來人們把七月初七稱作七夕節(jié)。另一個故事發(fā)生在貞觀末期,有個叫黎景逸的人,他家門前的樹上有個喜鵲窩,他經(jīng)常喂窩里的喜鵲,時間一長,喜鵲與人有了感情。有一次,黎景逸蒙冤入獄,十分痛苦。突然一天,那只喜鵲在獄窗前叫個不停,黎景逸認(rèn)識那只喜鵲,見后心中大喜,心想:可能有好事情來了!果不然三天后,他被無罪釋放了。原因是那只喜鵲變成了人,到獄中假傳圣旨,才放了他。
這兩個故事,人們對喜鵲寄予了情感、智慧,表達(dá)著喜慶。同時,喜鵲的“喜”字,也給人們帶來不少的樂趣,如說兩只喜鵲面對面,稱“喜相逢”;兩只喜鵲中間放一枚銅錢,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在地上,一只喜鵲在樹上對望,謂“歡天喜地”;鵲登梅枝報喜圖,叫“喜上眉梢”等等。在文學(xué)意境中,鳥各具象征,沙鷗代表著飄零傷感、孤苦無助,烏鴉是指小人庸夫,杜鵑是凄涼哀傷,而喜鵲是吉祥快樂的象征,“喜鵲聲唶唶,俗云報喜鳴”,在民間有關(guān)它的神話傳說真是數(shù)不盡。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從未停止,美好生活的內(nèi)涵在每個時代也都有著不同的定義,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