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敏 王 燕
(北京市垂楊柳醫(yī)院 北京 100022)
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腺癌,是發(fā)生于子宮內膜的上皮組織非正常增生的惡性腫瘤,也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之一[1],我國的發(fā)病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手術+化療仍是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手段,而惡性腫瘤的化療使患者心理、生理上受到多重打擊,導致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2]。
以本科室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子宮內膜癌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各23例。其中常規(guī)組年齡范圍在31~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3±3.9)歲,病程在1.1~3.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1±0.6)年;研究組年齡范圍在30~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9±3.6)歲,病程在1.2~3.3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2±0.7)年。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年齡、性別比例、病程等),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給予常規(guī)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護理干預,主要內容為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定期尋訪、飲食指導、藥物使用指導等,同時對患者進行子宮內膜癌化療基礎知識普及和化療期間的注意事項講解等。給予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第一,以本科室為單位建立護理小組,由護士長來擔任優(yōu)質護理小組的組長,并且由自身的護師對小組成員進行定期培訓,規(guī)范護理流程,主要對護理人員信息護理理論和技巧指導,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第二,對于子宮內膜癌化療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合理糾正患者表現(xiàn)出的系列不良生活習慣,對其睡眠充足以及飲食規(guī)律性做出充分保證。此外對于患者的戶外運動加以充分引導,禁止進食食物過于辛辣刺激,最終使得自身免疫功能得以確切提高[3];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采用不記名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總分設置為100分,低于80為不滿意,高于等于80分為滿意,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對患者護理前后采用焦慮(SAS)和抑郁(SDS)評分量表進行,自主評分,SAS評分標準為≥50分為焦慮,分數(shù)越高患者焦慮情況越嚴重;SDS評分標準分≥53分為抑郁,分數(shù)越高患者焦慮情況越嚴重,統(tǒng)計兩組患者平均評分。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標準差(±s)來顯示計量資料,應用x2來檢驗組間差異。兩組資料差異比較,P<0.05,差異顯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同時兩組患者經(jīng)過護理后焦慮與抑郁評分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焦慮(SAS)和抑郁評分(SDS)也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患者,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和焦慮、抑郁評分(±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和焦慮、抑郁評分(±s)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guī)組 23 73.91(17/23)47.2±8.741.5±5.240.7±9.438.3±4.5研究組 23 91.30(21/23)47.4±8.531.4±3.741.3±9.627.9±3.4 x2 18.302 0.001 11.327 0.002 13.583 P<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n 護理滿意度(%)
化療是臨床上治療子宮內膜癌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化療期間,患者容易出現(xiàn)抑郁、悲觀、恐懼以及焦慮等負性情緒,使機體已有損傷加重或者誘發(fā)潛在損傷,嚴重危害患者健康,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優(yōu)質護理干預是一種以患者為本的全新護理理念,通過對患者身體和心理的全面干預,其涵蓋了理論護理、技術護理、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的化療效果。本研究以46例子宮內膜癌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同時兩組患者經(jīng)過護理后焦慮與抑郁評分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焦慮(SAS)和抑郁評分(SDS)也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