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珺,張 瑋,王高強,岳艷利,楊 盼,劉涵蔭,沈麗萍
上海市楊浦區(qū)中醫(yī)醫(yī)院,上海200090
慢性心腎綜合征是心腎綜合征的常見類型,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心力衰竭的同時出現(xiàn)進行性的腎功能損害,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并且病死率也高居不下,對人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2]。炎癥是慢性心腎綜合征發(fā)病的重要機制,它可以導致心力衰竭加重,是促進尿毒癥的重要因素,甚至會引起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風險[3]。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沉默調(diào)節(jié)蛋白1(silencing regulator 1,SIRT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號通路與炎癥反應(yīng)具有重要聯(lián)系,其中AMPK能夠活化下游的SIRT1分子,而SIRT1能夠?qū)F-κB起到抑制作用,導致炎癥活性降低。西醫(yī)治療慢性心腎綜合征主要措施為吸氧、強心、利尿等對癥治療,中醫(yī)學可進行個體化的辨證論治,臨床療效顯著。近年來,筆者采用實脾固腎化瘀方治療心腎綜合征患者48例,取得較好的療效,并發(fā)現(xiàn)其對機體炎癥的抑制作用與抑制AMPK/SIRT1/NF-κB信號通路有關(guān),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楊浦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慢性心腎綜合征患者96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37.68±5.67)歲;病程0.6~10年,平均(5.64±3.18)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8例,Ⅲ級23例和Ⅳ級7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37.19±6.15)歲;病程0.6~10年,平均(5.38±2.94)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6例,Ⅲ級24例和Ⅳ級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納入:1)符合慢性心腎綜合征診斷標準[4]者;2)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3)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排除:1)既往有慢性腎病和腎臟損害性疾病者;2)伴有嚴重的呼吸困難、低氧血癥和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3)伴有惡性腫瘤者;4)伴有血液性和造血系統(tǒng)疾病者;5)伴有免疫性和代謝性疾病者;6)伴有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和肥厚性心肌病者。
1.4 治療方法常規(guī)治療: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控制飲食、調(diào)節(jié)血脂、吸氧、利尿和強心等支持對癥治療;若出現(xiàn)心功能進一步惡化,經(jīng)強心和利尿未見好轉(zhuǎn)者,另行腎臟替代治療。1)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予以實脾固腎化瘀方治療,藥物組成:生黃芪30 g,黨參20 g,炒白術(shù)15 g,補骨脂10 g,淫羊藿10 g,桑螵蛸15 g,覆盆子15 g,金櫻子15 g,莬絲子20 g,山萸肉10 g,僵蠶15 g,牛膝15 g,金錢草30 g,炒地龍15 g,川芎20 g。水煎取汁200 mL,分2次溫服,每日1劑。兩組療程均為12周。
1.5 觀察指標
1.5.1 臨床療效[5]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水腫全部消退,癥狀基本消失,每日尿量超過1500 mL。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水腫部分減退,癥狀有改善,踝部和脛前有凹陷性水腫,每日尿量為400~1500 mL。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5.2 超聲指標檢測1)采用彩色超聲多普勒(美國Philips公司,SCl3000型,頻率為3.5 MHz)檢測雙側(cè)腎臟動脈內(nèi)徑記錄為D,將取樣容積放置在腎動脈的起始段,血流和聲速的夾角小于60°,并測定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blood flow velocity during systole,Vmax)、時間速度積分(time velocity integral,VTI)、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min)和心率(heart rate,HR)。2)心臟超聲檢測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 室 舒 張 末 期 內(nèi) 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腎血流量(V)=π(D/2)2×VTI×HR。阻力指數(shù)(RI)=(Vmax-Vmin)/Vmax。
1.5.3 血液指標檢測 清晨抽取患者靜脈血約3 mL,在常溫下靜置1 h后,放在離心機中予以離心,離心半徑13.5 cm,4000 r/min離心15 min,將上清液保存在-80℃的冰箱中,待各種指標的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24 h尿蛋白;采用酶聯(lián)免疫反應(yīng)檢測氨基末端腦鈉尿肽(amino-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胱抑素C(cystatin C,CysC)、AMPK、SIRT1和NF-κB、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AMPK,SIRT1和NF-κB水平的變化。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顯效29例,有效1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5.42%(41/48);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19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64.58%(31/4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腎功能指標兩組治療前Ccr、24 h尿蛋白,UAER和Cys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cr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1),而24 h尿蛋白、UAER和CysC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且觀察組改善水平較對照組更明顯(P<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s)
?
2.3 心功能指標兩組治療前NT-proBNP、LVEF、LVESD和LVED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T-proBNP、LVESD和LVEDD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而LVEF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1),且觀察組改善水平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s)
?
2.4 腎臟血流指標兩組治療前D、V和R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D和V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1),RI降低(P<0.01),且觀察組改善水平較對照組更加明顯(P<0.01)。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臟血流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臟血流比較(±s)
?
2.5 AMPK/SIRT1/NF-κB信號通路兩組治療前AMPK、SIRT1和NF-κ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MPK和SIRT1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1),而NF-κB水平降低(P<0.01),而觀察組改善較對照組更明顯(P<0.01)。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對AMPK/SIRT1/NF-κB信號通路的影響(±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對AMPK/SIRT1/NF-κB信號通路的影響(±s)
?
心、腎兩個臟器在維持機體循環(huán)代謝、調(diào)節(jié)水電平衡和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慢性心腎綜合征是心腎綜合征的常見類型。目前對慢性心腎綜合征的發(fā)生機制仍缺乏準確的認識,臨床仍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治療藥物常為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等[6]。
慢性心腎綜合征屬于中醫(yī)學“水腫”“心悸”等范疇。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心腎綜合征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7]。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采用實脾固腎化瘀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心腎綜合征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并且發(fā)現(xiàn)治療后心功能和腎功能較對照組明顯好轉(zhuǎn),說明實脾固腎化瘀方對心臟和腎臟的功能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本組以實脾固腎化瘀方治療慢性心腎綜合征,發(fā)現(xiàn)可明顯提高腎臟動脈的內(nèi)徑,提高腎動脈的血流量,并降低動脈的阻力指數(shù),說明實脾固腎化瘀方能夠提高血液對腎臟的灌注。實脾固腎化瘀方能夠提高慢性心腎綜合征的療效,改善腎臟血液灌注,可能與實脾固腎化瘀方的組成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8-12]。方中黃芪、黨參、白術(shù)健脾益氣為君藥;桑螵蛸、莬絲子、淫羊藿、金櫻子、補骨脂、覆盆子、山萸肉、牛膝、川芎補腎固精,活血化瘀共為臣藥;僵蠶、炒地龍搜風剔絡(luò)為使藥;金錢草具有清熱解毒,祛濕化濁為佐藥。諸藥共奏清利祛風、活血化瘀和實脾固腎之效。
本研究顯示,實脾固腎化瘀方治療慢性心腎綜合征可明顯提高AMPK和SIRT1水平,降低NF-κB水平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NF-κB僅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但受到機體刺激時,NF-κB上的抑制蛋白α亞基被激活,引發(fā)NF-κB由細胞質(zhì)轉(zhuǎn)移到細胞核,導致細胞核中促炎因子的大量表達[13]。AMPK是細胞中的關(guān)鍵蛋白酶,當其被激活時可以明顯降低機體活性氧的堆積,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14]。研究發(fā)現(xiàn),SIRT1與心肌的保護作用密切相關(guān)[15]。當AMPK/SIRT1被激活時,會導致下游NF-κB轉(zhuǎn)錄活性明顯降低,從而抑制NF-κB通路引起的炎癥反應(yīng)[16]。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實脾固腎化瘀方能夠明顯增強AMPK/SIRT1水平的表達,而降低機體NF-κB表達,故對AMPK/SIRT1/NF-κB信號通路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綜上所述,實脾固腎化瘀方治療心腎綜合征的療效顯著,能夠改善心腎功能,增加腎臟血流量,抑制機體的炎癥,其機制與抑制AMPK/SIRT1/NF-κB信號通路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