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波
(沈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放射科,遼寧 沈陽 110006)
現(xiàn)代社會疾病類型相對較多,大多數(shù)急診患者病情演變發(fā)展速度較快,一旦錯失最佳檢查時機則難以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無法彌補的精神損失。即便常規(guī)檢查能排除部分急診患者其他病情可能性,但也存在誤診漏診的可能,同時,檢查期間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也會造成心率或血壓等指標始終處于波動范圍,延長總體檢查時間[1-2]。隨著急診患者的日益增多,其他檢查方法無法得到有效應用,難以充分發(fā)揮其診斷作用,目前,放射檢查技術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檢查結果。鑒于此,本研究探究放射檢查技術在臨床急診中的應用價值,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診患者視為研究主體對象,按照診斷方法的不同分成兩組,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guī)檢查,觀察組患者實行放射檢查技術檢查,男34例,女26例,年齡41~67歲,平均年齡(57.31±0.82)歲,平均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81±1.52)h,本研究患者與家屬均知曉并簽署知情書,了解試驗基本流程及具體內(nèi)容,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行常規(guī)檢查,即:醫(yī)務人員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如呼吸、脈搏、血壓及體溫等,進一步開展相應的常規(guī)檢查工作。
1.2.2 觀察組 行放射檢查技術檢查,即:醫(yī)務人員耐心解答患者內(nèi)心疑慮,介紹放射檢查的具體流程,重點說明放射檢查的安全性及無痛性,消除患者心理層面的恐懼感及緊張感,提前檢查各種放射儀器,預防檢查期間出現(xiàn)各種故障,待患者進入檢查室后綜合考慮患者具體病情,選擇相應的檢查方法,如CT檢查、造影檢查及X線檢查等,檢查期間需遵循放射檢查流程中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診斷期間相關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情況,包括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及血壓血氧飽和度(SpO2)。②以臨床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對兩組診斷符合率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HR、SBP、DBP及SpO2)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診斷符合率)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診斷期間相關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比較 在HR、SBP、DBP及SpO2各項指標水平方面,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診斷期間相關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診斷期間相關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比較()
2.2 兩組診斷符合率情況比較 本次60例患者,經(jīng)臨床病理檢查結果顯示:肝臟損傷14例(23.33%)、脾臟損傷10例(16.67%)、腎臟損傷8例(13.33%)、皮下氣腫6例(10.00%)、肋骨骨折11例(18.33%)、胸腔積液8例(13.33%)、腹腔積血3例(5.00%)。
經(jīng)常規(guī)檢查結果顯示:肝臟損傷12例(20.00%)、脾臟損傷8例(13.33%)、腎臟損傷6例(10.00%)、皮下氣腫5例(8.33%)、肋骨骨折8例(13.33%)、胸腔積液6例(10.00%)、腹腔積血3例(5.00%);符合48例,符合率為80.00%。
經(jīng)放射檢查結果顯示:肝臟損傷14例(23.33%)、脾臟損傷10例(16.67%)、腎臟損傷8例(13.33%)、皮下氣腫6例(10.00%)、肋骨骨折11例(18.33%)、胸腔積液8例(13.33%)、腹腔積血3例(5.00%);符合60例,符合率為100.00%。
以臨床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觀察組診斷符合率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臨床工作實踐發(fā)現(xiàn),由于急診患者疾病變化相對迅速,其疾病類型趨向多樣,客觀上要求醫(yī)務人員把握診療時機提高檢查準確性,便于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特別是臨時休克、心肌梗死及心臟驟停等常規(guī)疾病[5-6]。一旦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常規(guī)檢查方法能利用指標波動幅度確診出大多數(shù)急診疾病,但患者診斷依從性相對較差,可能造成誤診漏診等情況,無法保證治療及時性和準確性。常規(guī)檢查對于患者配合程度的要求相對嚴格,一旦患者處于昏迷或意識模糊的狀態(tài)或智力行為遭受各種因素影響難以配合檢查活動時則無法保證檢查有效性。同時,急診少部分患者疾病診斷期間可能出現(xiàn)恐懼害怕等心理問題,難以開展后續(xù)檢查,直接影響檢查結果。而放射檢查技術能妥善解決上述方面問題,其應用優(yōu)勢相對明顯,占據(jù)著臨床急診檢查極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此外,放射檢查技術能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檢查安全性[7-8]。放射檢查技術分辨能力較強,能清晰展示病灶位置的血液供應情況,便于醫(yī)務人員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近年來,隨者社會進步及經(jīng)濟發(fā)展,醫(yī)療技術水平日趨成熟,醫(yī)療放射檢查取得令人滿意的應用效果。
選擇放射檢查技術前需告知患者所有注意事項及禁忌事項,優(yōu)化檢查流程減輕疼痛程度,促使患者檢查期間心率及血壓等各項指標始終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大大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贏得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持及信任。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但觀察組血壓血氧飽和度(SpO2)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放射檢查技術能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保持其生命體征始終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由于疾病檢查期間預防出現(xiàn)各種意外情況影響檢查效果,選擇放射檢查技術時綜合考慮患者身體的基本情況,主張全面分析過往病史及用藥狀況,確保患者疾病檢查的適應性,便于選擇出科學有效的診斷方法,大幅度提高疾病及全身各個狀況的診斷準確性。同時,放射檢查技術主張?zhí)崆案嬷颊邫z查期間可能遭遇的各種問題,提前進行健康宣教,大大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積極性。以臨床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觀察組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規(guī)檢查方法與放射檢查技術相比,放射檢查技術實行后患者心率、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血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見放射技術檢查的應用具備可行性及有效性,這與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較為相似[9-10]。同時,放射檢查技術主張?zhí)崆案嬷颊邫z查期間可能遭遇的各種問題,提前進行健康宣教,大大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積極性[11-12]。
放射檢查技術往往明確要求患者12 h內(nèi)不得進食,避免食物作用直接影響總體檢查效果,檢查期間也需嚴格遵循檢查流程,盡可能先檢查外部狀況再檢查具體病癥變化,著重強調(diào)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及臨床表現(xiàn)情況,對于保證檢查效果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檢查前醫(yī)務人員要囑咐患者不得進行劇烈運動,盡量保持各項生命體征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偠灾?,現(xiàn)代疾病類型日趨多樣化,大大增加急救急診的工作難度,而合理、科學地在臨床急診工作中使用放射檢查技術,能夠了解、判斷患者的病情,為進一步的急診診療工作提供客觀、科學的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臨床急診實行放射檢查技術檢查的效果良好,診斷符合率高,值得在臨床診斷工作領域中使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