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魏來安,筆名秋楓。滁州市散文家協(xié)會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青年文學家作家理事會滁州分會主席、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青年文學家》《安徽文學》《參花》《關(guān)東文學》《西部文學》《奔流》《黃河文藝》等刊物。散文集《十月的秋》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詩歌集《寫在春天》《夏日和風》由社會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打小時候起,我就喜歡吃棗子,但從沒有在意它的成長。常因為吃棗子被毛蟲叮咬得滿身是包,一時間對它很畏懼,但還是忘不了要攀枝摘果,一是品嘗它的美味,二是顯耀自己攀枝的“本事”。長大后,總是忘不了孩提時的玩耍,常夢回童年,攀樹、吃棗子,被毛蟲叮咬而驚醒。
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天地。因愛吃棗子,我的宅院中總忘不了要種棵棗樹。就棗子而言,只是喜愛,從沒對它有過研究。
近日不知怎的,突然對它有了另一種看法。時值院中的棗樹正在開花,我仔細端詳它的花瓣,它很獨特。它的花蕾雖然很小,但它那瘦小的花瓣像是五角形,花心毛茸茸的,且散發(fā)出沁人心扉的芳香。
我常問我的同事:“你們了解棗花嗎?”他們的回答,只是搖頭。是的,他們肯定不知。因為棗花太不起眼,它既沒有桃花的艷,也沒有梨花的白,更不用相比國色天香的牡丹了。人們幾乎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它總是無聲無息地開放,悄悄地,生怕驚動了誰。它給人們的驚喜,就是它那累累碩果。在朗月高懸的夜晚,滿樹的棗子就像琳瑯滿目的明珠。
棗花,它沒有美麗的外表,也沒有鉆心的香,它無法張揚自己。它的花蕾小得可憐,青青的,又瘦又黃,只有米粒般大小。它的長相似桂花,可沒有桂花的香氣,也沒有桂花的傲氣,一切都無可比擬。盡管如此,它并不自棄,它知道自己足以讓人喜愛,讓人陶醉。
我的家鄉(xiāng)素有棗鄉(xiāng)之美譽。說來慚愧,酷愛吃棗的我,曾攀枝摘過棗,卻未細看過棗花,也沒聽到別人說過棗花。只有句農(nóng)諺,我記得清:“麥子黃,棗花香?!?/p>
有一次出差去山東,正值麥梢發(fā)黃的時節(jié)。路過一片棗林,嗅到了棗花的香氣,心中有著無比的喜悅。于是,停車路旁,走進棗林。此時的棗花正擠擠挨挨地開著,這是我第一次欣賞這樣大面積的棗花。我被它的清新、自然、樸實迷住,也被它的芳香所陶醉。
舉目遠眺,一片棗林一望無際。在樹林中,你看不到一朵獨立的花,只有那幽香陣陣飄來,香氣入鼻,猛吸一口也不會嗆著。平實是棗花的特點,置身棗林中,你只需平靜地呼吸,塵世的煩憂皆被眼前的清新蕩滌,五臟六腑被這棗香清洗,頓覺清爽了許多。走近細看,才見葉子下密密麻麻的全是花,羞羞答答地藏在葉間的花一點兒都不張揚。
棗花來得比較晚,一般在桃花艷、梨花白、杏花鬧嚷嚷時,棗樹還是一葉未發(fā)。只有百花吐艷之后,棗樹才悄悄地發(fā)芽抽葉,孕育自己的花蕾。棗花開時,是棗葉最美之時。綠油油的,帶著點嫩黃,猶如剛剛成長的少女,不施粉黛也自然動人。棗花卻隱藏著自己,全無怨言,任由棗葉出盡風頭。它知道,癡心的小蜜蜂會找到它,采集它的花粉去釀蜜。據(jù)說,棗花的蜜有很多功效。棗花花期很短,沒有幾天便結(jié)出一個尖尖的小青棗。棗花竭盡全力地孕育果實,等到秋風乍起,顆顆紅瑪瑙般的果子將會掛滿枝頭。
此時,我想到了家鄉(xiāng)的棗園,仿佛看到家鄉(xiāng)的人們也在欣賞棗花。他們看著笑著,在寄予希望之時,也露出了微笑。他們微笑的眼里漾出了喜悅的淚花,那是家鄉(xiāng)人對棗花、對生活充滿希望和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