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今年首場秋季發(fā)布會上,相繼發(fā)布了iPhone 13系列、iPad 9/iPad mini 6以及Apple Watch Series 7。在測評過前兩款設備之后,現(xiàn)在Apple Watch 7也來了。
相對于Apple Watch Series 6,Apple Watch Series 7的升級幅度的確算不上大,一只手就能數(shù)過來:1.表殼尺寸增加1mm,黑邊收窄,屏幕顯示區(qū)域進一步增大;2.芯片從S6 SiP升級為S7 SiP;3.機身與屏幕的防塵抗裂性能提升;4.充電速度更快。
在這4項升級中,外觀,主要是屏幕的變化無疑是最直觀,也是最容易感知的。特別是這次Apple Watch Series 7的配色也都是新的,戴在手上還是很容易看出來。
外觀方面,主要調整的還是鋁合金版本,5種顏色都和iPhone 13的配色保持了統(tǒng)一。作為男性,我覺得藍綠兩色是最好看的,因為蘋果將它們的顏色調得比較深,戴在手上無論搭配什么樣的服飾,都不會顯得跳。
而女生則更適合紅色和星空色,前者富有激情,后者則更百搭。相比之下,午夜色就略顯相對普通。和iPhone 13一樣,它其實就是深到一定程度的藍色,如果經(jīng)常出席一些商務場合,那么也是不錯的選擇。
細節(jié)方面,Apple Watch Series 7也做出了一些微調,主要是配合變厚的表鏡,機身的整體輪廓變得更加圓潤。蘋果表示,這次表鏡加厚了50%,是史上抗裂性能最強的一代。不過由于機身內(nèi)部的設計優(yōu)化,整體厚度相比Apple Watch Series 6并未增加,可以理解為變厚的部分“內(nèi)嵌”進了機身里面。
Apple Watch Series 7表殼的尺寸增加了1mm,分別達到了45mm和41mm,不仔細對比很難感知。我是一個手腕比較細的人,之前一直是戴40mm版本。從兩個尺寸的佩戴情況來看,也許是大屏帶來的好感,我決定這次選擇45mm版本——黑邊收窄后對顏值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從我們拍攝的真機圖可以看到,雖然Apple Watch Series 7并未采用曲面屏,但由于表鏡反射的技術原理,使得它的屏幕與機身的銜接處幾乎做到了“無黑邊”。這種視覺沖擊力我相信體驗過全面屏的iPhone和iPad用戶,都會有所體會。
所以,選擇什么顏色和尺寸雖然每個人的喜好有不同,但是站在對Apple Watch Series 7升級感知的層面,我還是推薦大家首選45mm版本。
得益于表殼尺寸的增大和黑邊的收窄,Apple Watch Series 7的屏幕顯示面積比Apple Watch Series 6增大了近20%,這對于一塊小小的手表屏幕來說,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當然是視覺層面,此前我戴了多年40(39)mm的Apple Watch,很少有覺得屏幕小了看著不舒服的時候。但當我把玩了一陣45mm的Apple Watch Series 7,突然回到40mm的Apple Watch Series 6,瞬間就覺得“沒法看”了。
Apple Watch Series 7的屏幕比Apple Watch Series 6大了一圈,比Apple Watch Series 3更是大了近50%。這種體驗讓我想起了習慣6.7英寸的iPhone之后,突然再去看iPhone 6/7/8 Plus,就有一種“回到過去”的感覺。
屏幕變大的好處是,原本有些不會在手表上查看的內(nèi)容,現(xiàn)在成為了可能,比如郵件。你可能會說,誰會在手表上看郵件?我之前也不會,但現(xiàn)在,如果只是收,不用回,我可能就不一定非要掏出手機了。
比“看”更重要的是操作。Apple Watch Series 7的屏幕不是單純的變大而已,其顯示的內(nèi)容和頁面布局也全部針對性地進行了重排,比如更大的字體和按鈕。在同一屏幕內(nèi),不僅能看到更多,也更方便操作。
為此,蘋果還專門為Apple Watch Series 7設計了一個全鍵盤,你沒有看錯,在手表屏幕上用全鍵盤輸入,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一開始擔心的也是誤操作,不過實操下來發(fā)現(xiàn),由于它支持滑動輸入+機器學習,字母的誤觸率其實不高,相比之前的手寫輸入,效率大幅提升。
我覺得這就是Apple Watch Series 7屏幕變大的價值所在。因為除了運動和健康,Apple Watch的一部分使用場景,就是分擔iPhone的“壓力”。但是,因為之前屏幕太小,即便只是看個通知,很多時候也需要重復在手機上進行。而現(xiàn)在,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