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紫蘇是一種藥食兩用作物,富含油脂、氨基酸、蛋白質及維生素等,適當食用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其他作物不能替代的。探索紫蘇的高產栽培技術,大力發(fā)展紫蘇種植,對助力脫貧攻堅、確保農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穩(wěn)固地方支柱產業(yè)發(fā)展、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紫蘇;栽培技術;要點
紫蘇又名蘇子、荏等,屬雙子葉植物,屬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分布于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qū),寧南山區(qū)每年都有零星種植,發(fā)展空間大,2021年寧夏彭陽縣馮莊鄉(xiāng)連片示范種植2000多畝。紫蘇有濃郁香味,莖鈍四棱形,莖上有分枝,葉對生,卵圓形,葉長7~13厘米,寬4.5~10厘米,綠色或紫色,葉柄長3~5厘米,葉緣有鋸齒,總狀花序,位于莖枝頂端,花白色,雙唇形,雄蕊4枚,雌蕊1枚,子房四裂,內有籽4粒。株高1~2厘米,生育期140天左右,積溫2200℃,耐旱耐瘠,適應性強,抗病蟲害,對土壤要求不嚴,適于各種土壤栽培,一般土壤PH值6.0~6.5都能栽培。適宜生長溫度25℃。紫蘇不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還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植物,也是一種香料植物。紫蘇籽粒含油量40%以上,紫蘇籽粒可生食,壓榨是優(yōu)質的食用油;紫蘇全株可入藥;新鮮嫩葉可做蔬菜;葉片還可炮制茶葉。它具有除痰降氣、止咳定喘、潤心肺、治胸悶氣逆、大便不通等功效。目前,市場原料缺口大,供不應求,國內市場紫蘇籽價格25~30元/公斤,紫蘇在寧南山區(qū)畝產籽粒一般100~150公斤,如果按照目前市場價格計算,畝毛收入2500~4000元左右,純收入在2000~3500元左右。其經濟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較高,是其他作物不能替代的,探索紫蘇的高產栽培技術,大力發(fā)展紫蘇種植,對助力脫貧攻堅、確保農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穩(wěn)固地方支柱產業(yè)發(fā)展、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播種前準備
1.1.1選地。選擇土層深厚,地勢平坦、肥力中等、通透良好、土壤孔隙度含氧量適中,無坷垃、雜草較少,耕作層有機質含量高的田塊,前茬以小麥、玉米等禾谷類作物或馬鈴薯等茬口為宜。
1.1.2精細整地。紫蘇種子籽粒小,千粒重一般只有3.2~4.0克,種子頂土能力相對較弱,整地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出苗狀況。整地時要精細,人工將枯枝殘根撿拾干凈或進行機械滅茬,碎土碎茬,使田塊土壤達到平、實、細、密,保證苗齊苗全。
1.1.3 施足底肥。紫蘇耐瘠性強,需肥量不是過大,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純氮2.7公斤、純磷3.6公斤、純鉀2.5公斤即可滿足紫蘇生長發(fā)育的需求,為了減輕對土壤的污染破壞,按照增有機減化肥的要求,每667平方米施農家有機肥2000~3000公斤、 尿素1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隨深耕一次施入。
1.1.4精選種子。播前要對準備的種子進行精選,保證所用種子飽滿無霉變無雜質。方法:一種是通過用簸箕等工具風選去除秕粒、蟲粒及雜質。
1.1.5種子處理。將所選種子在太陽下曬種1~2天,再用種子量0.2%的50%多菌靈拌種,防止苗期病害的發(fā)生;紫蘇種子有休眠期,播種前也可將種子用100毫升/升的赤霉素溶液浸種15分鐘,有利于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
1.2 適期播種
適期提早播種能保證紫蘇正常成熟,提高產品品質和產量。寧南山區(qū)正常播期4月10~20日,播種可采用撒播,撒播需種量1.5千克/667平方米。機械精量播種和人工打孔穴播,株距30~35厘米,行距55~60厘米,每穴點種3~4粒,播量0.5千克/667平方米左右,播深2~3厘米,不宜過深,搶墑播種,播種時隨播隨覆土,接著用腳輕踩或用鐵鍬在點種處拍一下,起到鎮(zhèn)壓作用,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如天氣干旱,土壤水分不足,要坐水點播,確保全苗。
2.1 查苗補苗
如果使用機械或人工打穴播種,由于紫蘇是稀植作物,出苗后應及時進行田間查苗,如有缺苗斷壟現象,要及時補苗,補苗方法是取出田間其他穴中多余的苗,對缺苗的穴進行坐水移栽。也可遇雨后移栽,確保田塊全苗。
2.2中耕除草間苗定苗 出苗后,苗高5厘米左右,即5~6片葉,結合中耕松土除草,進行第一次間苗,去小留大,去弱留健,每穴留健壯苗兩株,待幼苗長到10厘米左右,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定苗,每穴留健壯苗一株,保苗標準3500~4000株/667平方米 。
2.3 追肥
為促使籽粒飽滿、早熟、提高千粒重及品質,可在花前和盛花期噴施遍葉面肥 1~2次,葉面肥可選磷酸二氫鉀、噴施寶、豐產素等,也可噴施其它品種葉面肥。
2.4 病蟲害防治
紫蘇病害少,蟲害也比較少,但鳥類危害尤為嚴重,特別是麻雀的取食危害。一般的葉片失綠或葉緣變黃,生長發(fā)育遲緩,主要是由于地力條件和水肥條件差、干旱或缺素引起生理脫水脫肥,出現這種情況,及時進行追肥就可緩解;蟲害有時出現蚜蟲,可用3%吡蟲啉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也可用洗衣粉+尿素+水的混合液,按照1:4:100的比例進行噴霧,既可滅蟲,還可以起到追肥作用,一舉兩得。這樣 一方面可以保證紫蘇葉片完整新鮮,提高出售時枝葉的商品價值,另一方面還可促使植株提高光合作用,增進有機物質積累,促使籽粒飽滿,提高產量;麻雀等鳥類危害,在結實后,麻雀取食危害可造成大田嚴重減產,甚至絕產,因此要防止其危害,每日白天要人工全天看護,面積小可用覆蓋紗網遮擋等措施以減少損失。
紫蘇成熟后要及時收獲,由于紫蘇成熟后容易落粒,故要適時收獲,防止過早與過晚。早收獲,籽粒成熟度不好,千粒重低,產量低,籽實含油率低;收獲過晚,落粒嚴重也會造成減產。最適宜收獲期應在莖稈變黃、部分葉片脫落,搖動植株時籽粒能脫落為宜。收獲方法是將植株從莖基部割下后,扎成捆,曬干后脫粒封裝。
■作者簡介:安治信(1964-),男,寧夏彭陽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yè)新技術、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