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青
(廣東省紫金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廣東 河源 5174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堵塞,導致了供血不足使心肌缺血壞死[1]。主要患病人群為45歲以上的人群身上,發(fā)病率為39%以上,隨著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疾≈饕虬ǚ逝?、糖尿病、不良飲食習慣、情緒激動等。患者通常在患病之前感覺胸悶、氣促、煩躁、心悸等癥狀[3]。急性心肌梗死大部分會導致心臟驟停、心力衰竭等癥狀,該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傳統(tǒng)的急診治療方式表現(xiàn)的效果不佳,治療有效率較低,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應不斷探尋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更有效的治療方法。胡桃紅等[4]在研究中指出新活素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療效較為良好。有鑒于此,本文特探究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急診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詳細內(nèi)容請見下文。
隨機選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急診接受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0例,分為試驗組與參照組,兩組患者均分,每組患者20例。
納入標準:(1)經(jīng)診斷全部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癥狀;(2)患者和家屬全部知曉本次試驗,并取得試驗同意書;(3)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本次試驗。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3)文盲。其中試驗組男患者10例,女患者10例;年齡49~70歲,平均(58.37±3.21)歲;病程1~8年,平均(4.34±2.67)年,參照組男患者11例,女患者9例;年齡49~71歲,平均(58.83±3.29)歲;病程1~9年,平均(4.54±2.69)年。對比兩組患者年齡等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臨床研究標準。
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急診治療方式內(nèi)容包括(1)觀測生命體征;(2)利用心電圖檢查堵塞血管的位置;(3)吸氧、監(jiān)測血壓、建立靜脈通道;(4)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抗凝、擴張血管、供給心肌營養(yǎng)的藥物來進行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則使用新活素進行治療內(nèi)容包括(1)測量血壓;(2)利用心電圖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道,讓患者保持吸氧;(3)首先以1.5μg /kg 靜脈沖擊;(4)選取250mL的0.45%NaC1注射液和含5%葡萄糖注射液,每次抽取1.8mL,依次注入至3瓶新活素制劑瓶中,輕輕搖晃均勻,待均勻的稀釋以后,將三瓶新活素注入到250mL的靜脈輸液袋里,濃度大約為5.9μg/mL;(5)以0.0081μg /kg/min 的計量靜脈滴注,滴注速率為0.00075mL/kg/hr;(6)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記錄登記。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次試驗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有效、一般有效以及無效。有效:經(jīng)過治療,患者的基本指標數(shù)據(jù)均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呼吸情況明顯變好;一般有效:經(jīng)過治療,患者的基本癥狀得到改善,呼吸情況得到小部分緩解,但是依舊需住院觀察;無效:經(jīng)過治療,患者的各項指標等基本情況無得到緩解,且依舊存在加重的風險。治療有效率=(有效+一般有效)/例數(shù)×100%。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本次研究中發(fā)生的不良反應為低血壓、室速、頭疼、頭暈,例數(shù)越低代表越好。
以SA-36量表測評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該量表共包含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生理職能、生理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及社會功能8個維度組成,單維度最高分為100分,分數(shù)與生活質(zhì)量存在正相關(guān)。
采用SPSS 25.0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給予均值±方差(±s)的形式表示,并給予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給予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并給予χ2檢驗,P<0.05,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
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5.00%,基礎組治療有效率為70.00%,兩組相比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χ2=4.329,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治療療效[n(%)]
續(xù)表3
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為15.00%,參照組不良反應率為45.00%,兩組進行比較,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參照組,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χ2=4.286,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數(shù)據(jù)對比[n(%)]
試驗組生活質(zhì)量高于參照組,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對比(±s,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種因心肌肌肉缺乏血液供應壞死導致的疾病[5]。急性心肌梗死總體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在2016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達75/10萬,意思是說在十萬人里有75人是因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的[6]。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多汗、低血壓、休克、意識迷糊、呼吸困難等?;颊咴诎l(fā)病時需要得到及時的治療,否則可能導致死亡[7]。以往急診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均采取常規(guī)的治療手段,通過一些基礎的藥物來延緩控制病情,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的癥狀的目的,但是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8]。有相關(guān)研究表明,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急診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以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較少,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9]。因此,本文特研究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急診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新活素(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是一種通過DNA基因重組技術(shù),以大腸桿菌為菌種而生產(chǎn)出的一種凍干粉制劑,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上,是通過改善血流,擴張體肺循環(huán),來減少對心臟的負荷,與此同時,新活素可以對血管內(nèi)細胞分泌的內(nèi)皮素與醛固酮進行抵抗,還可以切斷近曲小管對鈉的新的生成,達到改善病人心臟功能的作用。新活素可以促進心臟的排血功能,可以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的狀況[5]。試驗組有效為75.00%,一般有效為20.00%,無效為5.00%,總有效率為95.00%,參照組有效為50.00%,一般有效為20.00%,無效為30.00%,總有效率為70.00%,兩組相比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χ2=4.329,P<0.05),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為15.00%,參照組不良反應率為45.00%,兩組進行比較,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參照組,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χ2=4.286,P<0.05),試驗組生活質(zhì)量高于參照組,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因此說明,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急診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明顯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增加治療有效率。
綜上所述,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急診治療中起到較為良好的效果,可顯著增加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對病情有積極性作用,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