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
寫作如同琴師調(diào)試他的琴弦,他必須找到屬于他內(nèi)心的那個音調(diào)。我們誰也不知道下一首在哪里,是個什么樣子,在何時來臨。這就需要我們有等待的耐心,需要我們不斷地調(diào)試能帶你進(jìn)入詩歌入口的那個音調(diào)。然而,這樣的尋找不能刻意,它得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和你不期而遇,就像在漆黑的過道里摸索,不經(jīng)意間觸碰到黑暗中的那個開關(guān),一下子讓盤踞在你心里的糾結(jié)和模糊豁然開朗,以至于你找到了通向?qū)懽鞯拿孛芡ǖ馈?/p>
《獨處》就是一首久久發(fā)酵而不知其所,霍然被一條大河打開的“恍然之作”。長期以來,寄居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一種現(xiàn)代人的緊張、焦慮和壓迫,讓我有種逃離和疏遠(yuǎn)的欲望,這逃離的感覺指向梭羅瓦爾登湖一樣的安靜和陶淵明“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到“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的歸隱和怡然。但怎樣在文字的語境中,讓期待的東西能像鄉(xiāng)下馬車一樣把你自然地送達(dá),我心里混沌一片,始終找不到入口和路徑在哪里。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漫無邊際地沿著護(hù)城河向城郊走去,直到天地一下子蔥蘢,人間的喧囂一下子過濾成靜謐的空氣。這樣的時刻,我放下心來,完全把自己交托給大自然。我打量周圍的一切:頭頂上白云悠悠,鳥兒在樹枝間無憂無慮地嘰喳雀躍,三兩個漁民在河邊不緊不慢地撒網(wǎng)。而腳下的河流像繃緊的琴弦一下子松弛,率性地拐向遠(yuǎn)方。這河流的松弛性讓我的身心也完全松弛,恍悟間,詩的路徑和開關(guān)被打開,我似乎找到了一首詩的基本語調(diào)。腦海里的句子仿佛青蛙從草叢中跳了出來:“河邊提水的人,把一條大河/飼養(yǎng)在水桶中。”
這個“河邊提水的人”就是我一直想成為的“那個人”,這種與大自然如此貼切親密的生活,也是我一直渴望的生活。與一條大河建立起來的聯(lián)系,也使這首詩歌擁有了它深入的空間和開闊的場景。
『附?詩』
獨?處
河邊提水的人,把一條大河
飼養(yǎng)在水桶中
某些時刻,月亮也爬進(jìn)來
他吃驚于這么容易
就養(yǎng)活了一個孤獨的物種
他享受這樣的獨處
像敲擊一臺老式打字機(jī),他在樹林里
停頓或走動
但他有時也去想,那逃離出來的城市
那里的人們睡了嗎
是否有一個不明飛行物
悄悄飛臨了它的上空
這樣想著,他睡了
他夢見自己變成深夜大街上
一個綠色的郵筒
——孤單,卻裝滿柔軟的,溫暖的
來自四面八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