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雁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珍妮特·溫特森曾在《守望燈塔》中寫到:“沒有什么會被忘記,也沒有什么會被失去。”得失于人生,于歲月,于無垠宇宙,應將其視為起點,為終點,還是過程?以吾之拙見,唯有將得失看淡,方可得光風霽月。
將得失作為終點,仿若一條看似康莊的大道,朝著目標奮力向前,不留余力,實則卻少不了精打細算過后的心力交瘁。愚公與智者,究竟孰愚孰智?若愚公真如智者般細細籌謀,那是否還會有“移山”之千古佳話?更不論“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的上古傳說。平坦的路好走,但泥濘的路上才會留下腳印。
得失之于起點,就好似平淡外表下那顆波瀾起伏的心。說到底只是為了避免更大的失,而朝著更大的得進發(fā)。吳孟超于艱難困苦中撐起中國肝膽外科的一片天,鮐背之年于手術(shù)臺前,無懼聲名利益,將得失拋之不顧,他是院士,更是國士。而文種不顧同僚范蠡的勸導,最終落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下場。
不論是起點還是終點,得失都不過是心中對利益的權(quán)衡利弊,這樣的人生,不免太過苦矣。不若將得失看為過程,得之,霧中窺花,知其不過萬中得一;失之,月虧江流,知其必失而復得。
思特里克蘭德為夢想一落千丈,最終繪出舉世矚目的畫作,因他不計較得失;沈善炯離開諾貝爾獎的誘惑,埋頭研發(fā)金霉素,破除了西方的枷鎖,因他不計較得失;如今的時和歲豐,海晏河清,正是百年前的革命戰(zhàn)士們“甘將熱血沃中華”,從未計較得失……
延喬路的盡頭是繁華大道,時代不斷托舉我們向上,吾輩青年應當奮力向前,將得失湮滅于無涯宇宙,伴祖國同走現(xiàn)代化的漫漫長路。
評點:黃曉露
題目簡潔對仗,令人眼前一亮,符合考場應試作文題目要求。文章開頭引用名人名言,亮明自己的中心論點;主體部分緊扣中心觀點,設置了兩個分論點進行論證,略例排比運用得恰到好處;最后針對得失進行思辨性分析,難能可貴。結(jié)尾照應題目和開頭,重申中心論點,發(fā)出呼召,提出希望,巧妙收筆。文筆流暢,結(jié)構(gòu)清晰,論據(jù)豐富,不失為一篇考場佳作。
(編輯:關(guān)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