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瑤
【摘要】如果說人類最初的文明是什么,那么“語言”在人類最初的文明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從一開始的肢體語言,演變到目前我們所交流的各種語言,那么文字則是語言交流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如何豐富文字語言,閱讀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有很多父母,孩子還在孕育的過程中就常常會讀書給小寶寶聽,所謂“胎教”,當(dāng)然這對于孩子來說,這只是一個“淺閱讀”。本文通過圖書漂流活動就如何讓讀書從“淺閱讀”走向“深閱讀”,展開以下幾點的論述。
【關(guān)鍵詞】閱讀;書籍;習(xí)慣;培養(yǎng)
一、“你”讀,“他”聽。
幼兒階段的小朋友,他們關(guān)于閱讀的方式,大都是家長在睡前去給他們讀他們喜愛的童話故事,或者是寓言故事。這些大多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之所以在這個階段,給他們讀一些各種各樣的小故事,是因為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你讀給他聽,他會在大腦里有無盡的想象。就比如,一些家長都應(yīng)該給小朋友讀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馬良利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了本來沒有的東西,且還非常勇敢的幫助了一些人。相信有很多小朋友聽完這個神話故事,他們都想像馬良一樣擁有一支那樣的畫筆,畫出自己想要的東西。那么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說,那你如果有一支這樣的畫筆,你想畫出什么呢,給孩子無盡的想象空間,在和他進(jìn)行交流。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讓他把想象到的東西畫在紙上,這樣效果會更好。那么,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有助于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還可以讓他們愛上閱讀,慢慢的從”淺閱讀”走向“深閱讀”。
二、共讀,共享。
通過按期開展圖書漂流活動,我們可以“競選”出來一些幼兒小主播。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幼兒愛讀書的興趣??梢酝ㄟ^,讓“小主播”們,有聲有色地講出他們自己所讀過,或者是正在讀的繪本小故事。在這個交流的和分享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們的另一面,這一面是在日常交流和相處中不常見到的。因為,在孩子們分享其所閱讀的小故事的這一個過程中,會有孩子自己本身所帶有的一個情感的表達(dá)。圖書漂流活動還可以培養(yǎng)幼童與人分享的這么一個優(yōu)秀的品質(zhì)。通過這個活動,家長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把以前讀過的書籍可以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也是一個知識共享,舊物在利用的過程。
通過共享可以有效的擴(kuò)大他們的知識領(lǐng)域。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制定一些小準(zhǔn)則。比如,活動開始之前,就要和參加的小朋友說,一定要保護(hù)好自己的書,這樣在活動過程中,才會有小朋友愿意跟你分享。這樣,就可以從側(cè)面培養(yǎng)小朋友們愛護(hù)書籍的好習(xí)慣。也要告訴孩子們,將拿到的書籍一定要保存完好,切勿亂丟亂棄。還能培養(yǎng)出孩子們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因為,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他們所分享出來的書籍,一定是他們之前特別喜歡的。他們自己明白這一點之后,孩子與孩子之間還能建立友誼的紐帶。這樣,也許會增加孩子們之間更深的交流。這也達(dá)到了活動的一個目的。
三、共享,共繪。
在通過,小主播們分享的一個個有聲有色的小故事之后,家長們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去將一個個小故事畫成一幅幅畫卷。家長可以用孩子視角單獨畫,也可以和孩子在一起合作一起繪畫。
在繪畫的同時,家長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小朋友。任由其把自己拿著畫筆在畫板上描繪出來。如果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不是在一起創(chuàng)作的一幅作品,那么在繪畫完之后可以互相對自己的作品展開交流。孩子和孩子們之間也可以進(jìn)行交流,因為每個人的創(chuàng)意并不可能相同。以此,又可以擴(kuò)大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四、共繪,共創(chuàng)。
最后,可以將孩子們和家長們繪畫出來的作品,讓其到臺上展示,再通過語言表達(dá)出自己的這幅作品。也可以讓每個小朋友們聽完小主播們分享完故事之后,向小主播們提出自己在聽完這個故事后的疑問[1]。發(fā)表完自己的見解,或者疑問之后,讓小主播進(jìn)行答疑,這又是一個知識深加工的過程。可以有效地讓“錢閱讀”向“深閱讀”更近一步。還可以讓小朋友們說一說他們的“聽”后感,說一說他們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活動最后,可以讓家長和小朋友們,選出幾個喜歡的、合適的小故事,進(jìn)行創(chuàng)作表演。比如,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個故事相信有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給他們讀過。小蝌蚪經(jīng)歷了不少波折,見到了好多“青蛙媽媽”的朋友,他們都告訴他們不是小蝌蚪的媽媽,那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也慢慢在長大。這個簡單的小故事中有很多小角色,教師可以擔(dān)任導(dǎo)演,讓家長和小朋友們選出自己喜歡合適的角色,進(jìn)行排練。
把一個個小故事通過自己的理解,進(jìn)行演繹。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是一個小小創(chuàng)作家,只要他們愿意參與其中。對于那些內(nèi)向不愿意發(fā)言的小朋友也要照顧到,可以讓他們自己在家長的陪伴下,進(jìn)行角色扮演,克服心理障礙[2]。
五、結(jié)束語
在整個活動結(jié)束之后,也就是活動的尾聲,教師一定要把“漂流”和分享的書給他的小主人或是新主人。圖書漂流是以誠信為基石的,其中所設(shè)定的一些規(guī)則也是為了培養(yǎng)小朋友在以后參加的活動中,能夠主動地約束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等等。另一方面,通過這個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小朋友們對于讀書的興趣,最好讓他們愛上讀書,把閱讀培養(yǎng)成自己的一種習(xí)慣。家長的任務(wù)則是在做到陪伴的同時,還可以隨時給他們答疑,關(guān)于一些書中的內(nèi)容可以適當(dāng)?shù)暮推渌⒆诱归_討論,這樣還可以間接地給孩子一些適當(dāng)?shù)慕逃?,這要比硬生生地給他講道理效率大得多。圖書漂流活動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有意義的活動。
參考文獻(xiàn):
[1]張曉梅.圖書漂流活動淺談[J].大學(xué)圖書館.2017(13):4.
[2]李麗娟.英國幼兒圖書漂流活動及其啟示[J].幼兒教育.2019(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