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家風的內(nèi)涵與當代價值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家庭教育問題發(fā)表重要講話,把家風建設作為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在2015年的春節(jié)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現(xiàn)場聆聽講話的我,當時非常感慨。
所謂“家風”,就是指家庭的作風、風氣、風格與傳統(tǒng),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價值取向、性格特征和文化氛圍,一般是指由父母或祖輩提倡并能身體力行,用以約束和規(guī)范家庭成員的風尚和作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家風對于家庭成員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約束力,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xiàn)。
家風是家庭教育的結(jié)果,是一個家庭通過家規(guī)、家訓的明確倡導和家庭長者的言傳身教長期熏染積淀養(yǎng)成的。家風一旦形成,本身就成為教化的資源,對家庭成員尤其是家族子弟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意義,古人所說的“漸漬家風”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家風既是長期家庭教育的結(jié)果,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資源。
家風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榜樣性和傳承性。所謂榜樣性,是指家風作為一個家庭或家族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它的提出具有權(quán)威性和典范性作用。在中國傳統(tǒng)家庭和家族,往往由家庭和家族內(nèi)德高望重的長者提出家規(guī)族約,并且身體力行。家庭和家族成員出于對他們的敬仰、尊重和信任,會無條件地踐行和模仿。沒有榜樣的接力,就難以形成真正的家風。而家風一旦形成,本身也會通過家規(guī)、家訓的方式固化,通過文字記載和口耳相傳的方式代代相傳,延續(xù)下去,這就是家風的傳承性。
家風對于家庭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以山東諸城東武劉氏家族為例,劉氏家族原來并不顯赫,是世代為農(nóng)的新移民。劉必顯是家族中的第一個進士,官至戶部廣西司員外郎,晚年辭官歸故里,致力于子孫的教育,立下了“當官清廉、積德行善、官顯莫夸、不立碑傳、勤儉持家、喪事從簡”的家訓。從清順治年間劉必顯中進士到道光末年的近200年間,劉家7代人先后出了進士11 人舉人35人七品以上官員73人,官位從知縣、知府、道臺、學政、布政使、巡撫、總督、尚書到內(nèi)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最為著名的就是劉統(tǒng)勛、劉墉父子。
習近平總書記的家風也是當代家風傳承的典范。在父親習仲勛88歲生日時,無法趕回參加壽宴,他給父親寫了一封祝壽信。信中他深情地回憶說:“父親的節(jié)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yǎng)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chǎn)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彼迅赣H對自己的教誨也努力傳承下去??倳浄驄D為女兒取名明澤,就是希望女兒能夠“清清白白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既寄托了他們對女兒的期許,也體現(xiàn)了總書記家風的傳承。
家風與社會風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任何時代的家風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與社會的價值觀和社會風潮相適應。如中國古代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文化,把“仁義、禮、智、信”作為“五?!敝?,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作為“八德”?!拔宄!薄鞍说隆弊鳛榉饨ㄉ鐣藗兊男袨橐?guī)范,就普遍存在于家風之中,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極大的包容性,既說明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目標,與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主題完全一致;也表明了中國的發(fā)展,不僅不會成為世界的威脅,只會成為代表人類正義潮流更重要的力量之一。
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應當是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宇宙觀的高度概括,不僅可以給未來的中國指明發(fā)展方向,同時也能得到世界各國的信任和認同,并且能夠作為包括世界上所有華人的道德準則,也應該是當代新家風建設的指導思想。
仁、義、勤、樸、和,新時代家風的簡約表達
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涉及個人、社會與國家三個層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體系非常完備,直接作為當代家風建設的內(nèi)容有些龐大,由此我聯(lián)想到,能否將24字的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做更中國、更簡約的表達,并作為當代家風建設的指導?我個人主張,應該在“仁義禮智信”的基礎上建構(gòu)一個能夠相對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新家風的基本遵循。
至于用哪幾個漢字,可以組織專家充分研究討論,廣泛征求民間意見,最后由國家相關部門決定。我個人則建議把“仁義勤樸和”作為核心價值觀的中國化、簡約化的表述。
先說“仁”與“義”。仁者愛人,人人互愛??鬃釉?jīng)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仁的主要內(nèi)容,表現(xiàn)在具體行為上,又體現(xiàn)在對父母為孝,對兄弟為悌,對朋友為信,對國家為忠,對人則有愛心。這與新人才標準中提到的愛國情感與天下情懷也是一脈相承的。
義者敬人,有制度以規(guī)范之。孟子說,“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绷x更多與正義、公益相聯(lián)系。在當代,義的內(nèi)涵更加豐富,可以解讀為要學會遵循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法規(guī),學會尊重和幫助弱勢人群,學會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再說“和”。和者,多樣共處、共生之道也。2014年5月15日,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習主席曾經(jīng)用四個“觀”來解釋中國的“和”文化。他說:“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xié)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
最后說“勤”與“樸”?!兑捉?jīng)》的思想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天道酬勤”,“勤”這個字背后是“乾道”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勤勞、勤奮、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美德,永遠不過時??倳泴π聲r代人才提出的青春夢想與實干精神,以及健體強身等要求,一個“勤”字,也完全可以涵蓋其中。
“樸”這個字背后則是“坤道”的精神,大地如此卑微,被我們踩在腳下,卻承載萬物。樸實、簡樸、厚道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是當前社會缺失的基本美德。
勤與樸,這兩個字在當下具有特別的時代價值,在片面強調(diào)虛擬經(jīng)濟,片面強調(diào)資本運作的今天,我們尤其不應該忘記“勤”;在片面強調(diào)炒作品牌,片面強調(diào)無情競爭的當下,我們尤其不應該忘記“樸”。
總之,新時代的新家風,既要反映鮮明的時代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涵,也應該回到中國人自古以來不變的信仰,所以,用“仁”“義”“勤”“樸”“和”這5個字貫通24字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新家風,是一種更中國、更簡約的表達,不僅易學好記,而且有助于樹立中國人追求和平、謙謙君子的國際形象,有助于中華民族大家庭建立共同的和諧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