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司法鑒定中心,廣東 廣州 510520)
當前藥物的毒性評價主要包括動物模型、動物原代心肌細胞等,通量較低,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種屬差異,影響毒性評價結果[1]。人源性誘導多能干細胞分化心房肌細胞(hiPSC-ACM)和心室肌細胞(hiPSC-VCM)與人體心肌細胞特征相同,避免了種屬差異問題,能夠無限增殖,縮短藥物研發(fā)成本和時間,為藥物毒性高通量篩查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2]。為了探討體外評價心臟藥物毒性的有效方法,本文就hiPSC-ACM和hiPSCVCM進行藥物毒性檢測的效果進行了探索。
1.1 一般資料。中科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提供的hiPSC細胞系;美國Sigma公司提供的全反式視黃酸(RA)、RA通路抑制劑、鼠抗輔肌動蛋白(α-acti nin);BIOBASE酶標儀;賽默飛Attune NxT流式細胞儀;BiO-Rad公司提供的無血清培養(yǎng)基、PBS溶液;翌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鈣敏染料;美國Abcam公司提供的兔心室特異性標志物(MLC2v)抗體;BIO-RAD TC20自動細胞計數器。
1.2 方法。通過培養(yǎng)hiPCS細胞,用RA處理作為RA組,用RA抑制劑處理作為RAi組。待細胞分化到12~16 d時更換成純化液,如可見成纖維細胞脫落則提可終止純化過程,改為2%心肌培養(yǎng)基,隔日換液。使用細胞免疫熒光染色法、流式細胞法測定α-actinin、cTnT、MLC2v,使用Trizol法完成細胞RNA提取操作,逆轉錄為cDNA,使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測定MLC2v、MYH7、NR2F2、KCNA5表達。采用細胞活性實驗、鈣離子熒光探針檢測細不同濃度特非那定、索他洛爾培養(yǎng)24 h后的hiPSCACM、VCM細胞活性和鈣瞬變。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細胞的心肌細胞純度;比較兩組心室肌細胞、心房肌細胞特異性標志物相對表達量;分析特非那定、索他洛爾在不同濃度下對hiPSC-ACM、VCM細胞活性和細胞鈣瞬變的影響。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數據錄至SPSS 23.0,以χ2檢驗定性資料(%、n),以t檢驗定量資料(±s),P<0.05,提示有差異。
2.1 兩組細胞的心肌細胞純度比較。RA組cTnT陽性率為99.00%,RAi組為98.84%,兩組細胞的心肌細胞純度>95%。兩組細胞經免疫熒光雙染MLC2v、α-actinin處理后,可見兩組細胞均呈α-actinin表達,其中RA組M LC2v陽性率為6.42%,RAi組為94.56%,后者MLC2v表達陽性率高于前者。RA組分化的細胞90%以上為hiPSCACM,RAi組分化的細胞90%以上為hiPSC-VCM。
2.2 兩組心室肌細胞、心房肌細胞特異性標志物相對表達量對比。RA組MLC2v、MYH7相對表達量低于RAi組,RA組NR2F2、KCNA5相對表達量高于RAi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心室肌細胞、心房肌細胞特異性標志物相對表達量對比(±s)
表1 兩組心室肌細胞、心房肌細胞特異性標志物相對表達量對比(±s)
注:★P<0.05。
?
2.3 特非那定在不同濃度下對hiPSC-ACM、VCM細胞活性和細胞鈣瞬變的影響。藥物濃度為100.00 μmol/L時,兩種細胞活性明顯降低。兩種細胞的鈣瞬變振幅在低濃度50 nmol/L時明顯降低,見表2。
表2 特非那定在不同濃度下對hiPSC-ACM、VCM細胞活性和細胞鈣瞬變的影響(±s)
表2 特非那定在不同濃度下對hiPSC-ACM、VCM細胞活性和細胞鈣瞬變的影響(±s)
注:培養(yǎng)24 h后進行比較;★P<0.05。
?
2.4 索他洛爾在不同濃度下對hiPSC-ACM、VCM細胞活性和細胞鈣瞬變的影響。濃度為1.00 μmol/L時兩種細胞活性明顯降低,低濃度1 μmol/L時ACM細胞鈣瞬變振幅明顯降低,VCM細胞的鈣瞬變振幅隨著藥物濃度的增長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見表3。
表3 索他洛爾在不同濃度下對hiPSC-ACM、VCM細胞活性和細胞鈣瞬變的影響(±s)
表3 索他洛爾在不同濃度下對hiPSC-ACM、VCM細胞活性和細胞鈣瞬變的影響(±s)
注:培養(yǎng)24 h后進行比較;★P<0.05。
?
RA信號途徑在心臟祖細胞發(fā)育、分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關報道顯示,RA在早期發(fā)育期間能夠促進肝細胞向心房肌樣細胞方向分化,在體外誘導分化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RA組cTnT陽性率為99.00%,RAi組cTnT陽性率為98.84%,說明兩組心肌細胞純度較高,其中RAi組MLC2v陽性率高于RA組,且RA組分化的細胞90%以上為hiPSC-ACM,RAi組分化的細胞90%以上為心室肌細胞(hiPSC-VCM),說明RA在心肌分化過程中可調控心肌亞群向心室或心房方向分化,作用有效率較高。且RA組MLC2v、MYH7相對表達量低于RAi組,RA組NR2F2、KCNA5相對表達量高于RAi組,提示RAi可促進hiPSCs向VCM分化,RA可促進hiPSCs向ACM分化[4]。
抗組胺藥物特非那定、非選擇性β受體抑制劑均為致心律失常藥物,對人體心臟具有一定的毒性。本文中特非那定濃度為100 μmol/L時hiPSC-ACM、hiPSCVCM兩種細胞活性明顯降低,可見特非他定對心肌毒性較大,用藥安全窗較窄,在低濃度50 nmol/L時兩種細胞的鈣瞬變振幅明顯降低,且hiPSC-VCM細胞的鈣瞬變振幅會隨著藥物濃度的增長而逐步下降。索他洛爾濃度為1.00 μmol/L時兩種細胞活性顯著下降,且隨著濃度的升高細胞活性會隨之降低,但細胞活性降幅較小,提示索他洛爾對心肌細胞的毒性較小,安全窗較寬,在低濃度1 μmol/L時hiPSC-ACM細胞的鈣瞬變振幅明顯降低,而hiPSC-VCM細胞的鈣瞬變振幅隨著藥物濃度的增長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表明索他洛爾對心房肌細胞鈣活動的影響更加明顯[5-6]。
綜上所述,hiPSC-ACM、hiPSC-VCM可能通過調控RA通道分化的心室、心房肌細胞建立體外毒性評價模型,通過檢測兩種細胞的鈣瞬變、細胞活性可為醫(yī)師評價藥物毒性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