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浩
寒冷的北風猛烈地拍打著門窗,我站在窗邊看到,遠遠的馬路上有一個大大的洞,旁邊立著一塊告示牌。
清晨,一位衣衫襤褸的盲人老大爺朝洞口走了過來,他手中的竹竿不停地敲打著地面,發(fā)出“啪啪”的聲音,如同寒風拍打門窗一樣。 ?我慌了,那可是一個一米多深的洞啊,對于一個看不見的老人來說,那簡直是萬丈深淵!如果老人摔到洞里,后果不堪設想。我一邊穿鞋,一邊盯著老人的動向,我想趕緊跑過去攔住老人,但我離那里實在太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老人離大洞越來越近。我閉上眼睛,不忍心看那慘不忍睹的畫面。突然,我聽到一聲“喂”,我趕緊睜開眼睛,原來是一位修路工人,他有著強壯的身體,頭上戴著安全帽。他把老人扶到馬路旁邊,對老人說著什么。老人點了點頭,又敲著竹竿離開了。
那位建筑工人弄來一車混凝土,用一個大桶接滿混凝土,再把桶提到洞的旁邊,一點一點往洞里倒。然后,他仔細地用工具把混凝土抹平整,又拿來一塊大塑料板蓋在上面,再用磚頭壓在上面。做完這一切,他提著空桶走了。
中午,我出去散步的時候,見洞口的磚頭和塑料板已經(jīng)被移走了,洞口的水泥已經(jīng)硬化,很多人在上面走來走去。我看著被補好的洞,看著自由行走的人們,不禁想起了那位建筑工人。旁邊樹上的葉子在風的吹動下“嘩嘩”作響,像在給那位建筑工人鼓掌。我也在心里為那位建筑工人鼓掌。
總評:
這是一篇文筆優(yōu)美、粗具文學味兒的習作。
一、善用環(huán)境描寫,增加代入感
在習作開頭,小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門外的環(huán)境,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并很快把讀者帶入緊張的氛圍中。結尾又一次描寫風,但與開頭營造的緊張氛圍不同,既呼應開頭又深化了主題。
二、巧用心理描寫,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習作的故事情節(jié)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小作者都注重描寫“我”的心理活動:“我”的心情渲染了緊張的氛圍;通過風,引出“我”對建筑工人的敬意,以此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種寫法清楚直白,又真實可信。
三、細用人物描寫,形象鮮明生動
小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特點,運用細節(jié)描寫塑造人物形象。寫盲人老大爺側重外貌、動作描寫,突出他面臨的險境;寫建筑工人則以動作描寫為主,突出他工作的辛苦和對老人的關心,讓榜樣的形象鮮明地留在了讀者心中。(張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