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慶
摘要:課外閱讀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認知能力,開闊學生視野等方面有積極作用。高中階段有高考的壓力,教師同樣應向學生推薦一些比較著名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本文從高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和作用出發(fā),以《蘇東坡傳》為例,對課外閱讀在促進高中學生精神成長方面的價值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課外閱讀;高中學生;精神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7-090
一、高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智能手機的普及改變了大多數學生的娛樂方式。當前,雖大多數高中生都認可課外閱讀對于自身學習的促進作用,但有部分學生無法抵制游戲、電視等的誘惑。大部分學生將課外閱讀作為一種消遣娛樂的方式,也有一部分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查找相應的課外閱讀資料來豐富自身的知識。學生一般通過同學介紹、教師推薦或者互聯網查找的方式選擇課外閱讀材料,在互聯網得到普及的情況下,網絡閱讀或者電子書開始成為高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首選。
二、高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作用
課外閱讀可以怡情、養(yǎng)性。一是閱讀能夠幫助學生調節(jié)身心,緩解疲勞。課外閱讀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審美能力等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也不存在強制性的閱讀目標,通過閱讀可以獲取輕松感和愉悅感。單純從自身興趣出發(fā)選擇閱讀材料,可能會導致閱讀文本低俗化的問題。且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應僅局限于獲得文本傳達的淺層信息,而應該能夠從中吸取精神能量;二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逐步形成完善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健全自身的人格,各種文學作品中的藝術美也能夠對學生發(fā)現美、欣賞美乃至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提高;三是能夠幫助學生擴展視野,增長見識。無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演化如何,閱讀都是獲取知識和信息最為關鍵的一種途徑,閱讀歷史,學生可以了解人類發(fā)展的歷程;閱讀文學,學生能夠把握語言之美;閱讀物理,學生能夠掌握世界運轉的基本法則。在閱讀中能夠更好地了解知識,傳承文化,閱讀的內容越豐富,學生的視野也就越開闊。
三、課外閱讀促進高中學生的精神成長
現以《蘇東坡傳》為例,就課外閱讀在促進高中學生精神成長方面的作用和價值進行探討,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實現“精”的傳承。
童年和青年時期是一個人人格形成和鞏固的關鍵時期,蘇東坡人生的成功與其小時候受到的影響不無關系。蘇東坡的祖父有著十分高尚的人品,雖然家境殷實,卻不將自身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饑荒年代還會將糧食分給災民;在農閑時,祖父經常會席地而坐,飲酒談笑,其對于蘇東坡樂觀豁達性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蘇東坡的父親蘇洵早年并不如意,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直到27歲才開始奮起讀書,即便如此,依然能夠力壓才華橫溢的兒子,這一點與其執(zhí)著的性格存在密切關系,對于蘇東坡的成長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自小蘇東坡就和弟弟蘇轍一起成長,一起學習,共同進步,這一點在蘇東坡的詩中體現得十分明顯:“我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獨為吾弟,更是賢友生?!眱扇私⒘藰O其深厚的手足之情,使得其后來面對政治生涯的不順時,能夠相互輔助,共同度過艱難坎坷。
2.關注“氣”的實踐。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從六歲入學開始,就展現出了遠超同齡人的聰明才智,十歲可以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詩句,十一歲進入中等學校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為此他還專門抄寫了正史和經書,也正因為如此,在入仕后,無論是進言還是起詔,都能夠做到引經據典。這個時期可以說是蘇東坡才華形成的奠基期,在其一生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十八歲時,蘇東坡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十五歲的王弗,之后在二十歲與父親和弟弟一同上京趕考,順利通過了考試,并且在殿試中取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然而,在仕途即將開始的關鍵時期,傳來了母親病重的消息,蘇東坡只能回家守喪,兩年后才得以繼續(xù)為官。不過,對于青年時期的蘇東坡而言,居喪守禮期間算是最為快樂的時光,不需要處理繁忙的政務,也不需要考慮人情世故,每天和妻子兄弟一起看看風景,以野炊為樂,十分的閑暇和輕松。
通過閱讀,加之教師的適時點撥,相信學生不但了解的東坡坎坷的一生,更了解了其豁達樂觀的精神世界,感同身受,吸取其中的精神能量,獲取全新的審美感受,從而實現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課外閱讀能夠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教師在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課外閱讀材料的同時,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不能一味地強調閱讀量,而是應該重視閱讀質量的提高,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使其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作者傳遞的情感,以作者的精氣神為燃料,實現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這樣才能將課外閱讀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助力。
參考文獻:
[1]張鳳娟,歐欣怡,張菀秦.新媒體背景下青少年課外閱讀參與度及閱讀策略使用狀況調查研究[J].文化與傳播,2020,9(04):71-77.
[2]紀順麗.軌道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分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0(08):234-235.
[3]張錦艷.精神關懷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品位經典,2019(06):108-110.
(作者單位:海安市曲塘中學,江蘇 海安22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