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慶
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黃霸出生于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縣),自幼攻讀法律之學,少有大志。漢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揚州刺史、潁川太守等地方官職。漢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封建成侯,總攬朝綱社稷。甘露三年(前51年),黃霸去世,謚號定侯。黃霸事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善于治理郡縣,為官清廉、外寬內(nèi)明,文治有方,政績突出,后世常將黃霸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并稱為“龔黃”。
胸懷大志,捐官求仕
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黃霸向朝廷捐谷,以待招的身份進入朝廷。因為他的才華,漢武帝命他做了侍郎謁者。
不料,三年后,正當他要飛黃騰達的時候,弟弟犯罪,他被彈劾罷官,又回到了老家。并經(jīng)相士介紹,娶妻生子。
太初元年(前104年),在家的黃霸不甘平庸,再次向朝廷捐納求官,被漢武帝授左馮翊一一一個管理沈黎郡向朝廷貢納錢糧事宜、俸祿一百石的小吏。黃霸不計俸祿高低,在任內(nèi),兢兢業(yè)業(yè),公正無私,經(jīng)上司考察,升任河東郡均輸長,俸祿二百石,負責征收、買賣和運輸郡內(nèi)貨物。
天漢四年(前97年),黃霸因清正廉潔被舉薦為河南太守丞,俸祿從二百石升至六百石。黃霸熟稔法律條文,在任內(nèi)勤于觀察,待人接物溫良謙讓,處事議政合乎法度,順應(yīng)人心,深得太守信任和百姓愛戴。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武帝曾孫劉病已即位,是為漢宣帝。宣帝由于幼年遭遇變故,長期生活在民間,深知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因而重視吏治,注重減輕人民負擔,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宣帝聽說黃霸執(zhí)法公平、仁厚愛民,就把他從河南太守丞召升為廷尉正,負責斷獄,審議獄案,糾正法令、法律條文。
黃霸在任內(nèi)數(shù)次裁斷疑難案件,朝廷上下都認為判得很公正,不久轉(zhuǎn)任丞相長史,即丞相府秘書長,俸祿千石。
堅持真理,敢于真言
本始二年(前72年)五月,漢宣帝為標榜自己是漢武帝正統(tǒng)嫡孫的身份,下詔頌揚漢武帝,要求群臣討論武帝的“尊號”和“廟樂”。群臣莫不贊成,唯獨長信少府夏侯勝極力反對,認為武帝雖然功勞很大,但對百姓沒有恩澤,且有了謚號和廟號,不應(yīng)再有尊號和祭祀、頌德的宗廟音樂。
因此,夏侯勝遭到不少大臣忌恨,被聯(lián)名彈劾。時任丞相長史的黃霸支持夏侯勝,拒絕在彈劾夏侯勝的聯(lián)名書上簽字。
丞相蔡義和御史大夫田廣明帶頭聲討夏侯勝“非議招書,毀先帝”,定性為“大逆不道”。又向漢宣帝舉報說黃霸事先知道夏侯勝的罪行而沒有舉報,犯有包庇慫恿之罪。結(jié)果,兩人都被捕入獄。漢宣帝知道黃霸清正無私,是一個難得的好官,并沒有按慣例將夏侯勝和黃霸按“大逆不道”罪處死并“夷三族”,而是長期關(guān)押。
本始四年(前70年)夏天,關(guān)東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夾雜山崩,城墻房屋倒塌,死了六千多人。宣帝為祈求太平而大赦天下,夏侯勝和黃霸得以被赦出獄。夏侯勝出獄后被任命為掌管論議的諫議大夫。夏侯勝認為黃霸賢良,便讓左馮翊宋畸向漢宣帝舉薦黃霸,接著,又親自向皇帝舉薦黃霸。不久,漢宣帝便提拔黃霸當了揚州刺史。
以民為本,教化為先
漢武帝晚年,為監(jiān)察地方官,頒布“六條問事”準則,并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管轄數(shù)個郡國,設(shè)一個刺史。揚州刺史部轄六個郡國,計93個縣。黃霸任揚州刺史后,依據(jù)“六條問事”,對各郡國官吏逐個進行監(jiān)察。他所到之處,首先把主要官吏召集到一起,宣講“六條問事”,讓地方官對號入座,及時改正者,既往不咎。知錯不改者,依法論處。
地節(jié)三年(前67年),黃霸因治績卓著,賢良考核名列上等。宣帝對黃霸在揚州任內(nèi)的政績十分滿意,下詔表彰,任命黃霸為潁川郡(今河南禹州)太守,俸祿兩千石,并賜一丈高的車蓋,車軾為丹黃色,以示德高望重。
黃霸任潁川郡太守后,堅持以民為本、教化為先的理念,然后才用刑罰。
他一到潁川郡,就先把潁川郡二十多個縣令召到郡府大堂,讓他們一個個背誦漢武帝的“六條問事”和漢宣帝的新政新法令,會背誦的就放走,不會背誦的留下來讀。他對留下來的縣令說:連皇上的新政新法都不懂,如何去治理百姓。這一招比打二十下板子還疼。有一個縣令讀“六條問事”時,讀得渾身發(fā)抖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地說:“大人,我認罪,我錯了,請大人賞我一個全尸?!币驗樗乃魉鶠榕c“六條問事”條條沾上了邊,如按法懲辦,必死無疑。
六條問事內(nèi)容包括不許“田宅逾制”“背公向私”“侵漁百姓”“聚簽貨賂”等等。黃霸為了教化官員,將這“六條問事”法令在大街小巷到處張貼,大張旗鼓地宣傳,做到家喻戶曉,讓老百姓個個知道,人人感恩皇上,讓官吏自覺遵守。他認為考察的重點應(yīng)在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事發(fā)后的追究與處理。所以,郡守官員和二十多個縣令個個心悅誠服,使犯罪率大大降低。
明察秋毫,仁厚愛民
黃霸善于調(diào)用下屬,百姓之事,無論巨細,都派人詳加調(diào)查并妥善處置,就連平民的家?,嵤?,他也考慮得周到得體。為了解民間情況,黃霸還常派官員微服私訪,并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關(guān)心百姓疾苦。
潁川郡有一家富戶,兄弟倆在一起生活,他們的媳婦都懷孕了。兄長的媳婦生了個死胎,但是一直隱瞞著不告訴別人。弟弟的媳婦生了個男孩,兄長媳婦便生了惡念,將孩子強奪過來并聲稱是自己所生。雙方各執(zhí)一詞,一直論爭了三年都未能斷決。黃霸聽聞此事后,派人把孩子抱到法庭中間,命令她們妯娌倆上去爭奪,表示誰能把孩子搶過去,便將孩子判給誰。兄長媳婦爭奪時用力很猛,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反觀弟弟媳婦,既想把孩子爭回來,又恐會傷著孩子而不敢使勁兒用力,表情極為悲傷??吹竭@里,黃霸頓時明白了其中緣由,斥責兄長媳婦說:“你只想得到兒子,怎么會顧慮到用力爭奪會使孩子受到傷害呢?孩子是誰所生,這件事已經(jīng)非常明白了。”隨即把孩子歸還給了弟弟媳婦,兄長媳婦只得認罪。
黃霸對待百姓寬大仁慈,又明察秋毫,深得吏民擁護,郡內(nèi)的戶籍人口逐年增長,治績天下第一。漢宣帝非常高興,征召他擔任京兆尹。
寵辱不驚,能上能下
京兆尹是管理京畿之地的三輔之一。后來,黃霸因為有過失而被貶。就在這個時候,漢宣帝接到關(guān)于潁川郡很多官府腐敗,民不聊生的奏報。漢宣帝想,黃霸在潁川郡時一派祥和,黃霸離開幾年怎么就變成了這個樣子?于是,以八百石的官秩讓黃霸再度出任潁川太守。
黃霸到潁川郡赴任時,既不坐車,也不騎馬,而是步行。他進入潁川地界,一路上看到逃荒要飯的百姓一撥又一撥,他就和這些百姓聊起來,問他們?yōu)楹我尘x鄉(xiāng)。逃荒者告訴他,因為他們的土地被豪強惡霸掠奪去了,無田可種,不逃荒就得餓死。黃霸說,為何不去縣衙告狀?逃荒者哭訴:“進衙門告狀,未開口先挨打,誰還敢去?。 秉S霸明白了,便勸他們回潁川,新任太守替他們申冤作主。當然,逃荒者不相信一個過路人的話,繼續(xù)往鄰縣逃奔。
在路上,也有讓黃霸心動眼亮的地方。
到了嶺武村,滿山樹木蔥郁青翠,牛羊在田間山邊吃草,家家炊煙裊裊,雞叫狗吠豬嚎,一派農(nóng)村清平樂園景象。他在嶺武村歇腳喝茶時,得知原來這嶺武村不屬潁川郡管轄。黃霸登山遠眺:同一塊土地上,竟有不同村莊景象:一邊逃荒要飯,滿目凄涼;一邊安居樂業(yè),牛歡馬叫。
強烈的對比使他明白了,不是潁川“刁民”難治,而是豪強惡霸作祟。于是他向漢宣帝寫了一份奏章,火速發(fā)往京城,懇請皇上恩準在潁川開倉放糧,把潁川郡幾萬流亡農(nóng)民安置好,這樣皇上的新政新法令就能在潁川實行,潁川的“刁民”也就治理好了。漢宣帝答應(yīng)了這個合情合理的要求。所以,黃霸到潁川第一件事就是出安民告示,教化百姓,學習法令,還派人到鄰縣和官道上貼告示,號召流亡農(nóng)民回鄉(xiāng),凡回家開荒種田者發(fā)放糧食,發(fā)放種子,免稅免勞役。為了贏得百姓的信任,他帶頭脫掉官服官靴,下地拉犁耕地。
他的做法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外出逃荒的流亡農(nóng)民紛紛回來了。為了讓流亡農(nóng)民安心,不再外逃,他責令各縣縣令安置逃荒者,違者重罰,不聽者革職,到各縣暗自察訪,檢查督促。
黃霸在潁川郡任職八年,郡中又大治。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