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明 梁永東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貴州 銅仁 554300
隨著新學校的建設并投入使用,在貴州省以大數據產業(yè)為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引領下,各行各業(yè)都在加緊步伐建設以大數據為向導的智慧化項目。而對于學校來說,需要存儲的數據和傳播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的種類和形式越來越豐富,傳統(tǒng)圖書館的紙制圖書已不能滿足這些新知識、新信息傳播變化的需要,而數字圖書館將改變目前圖書館的工作方式和服務模式,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必須以電子閱覽室作為基礎組成平臺[1]。數字圖書館可以更好地履行圖書館在倡導、組織和服務全民讀書中的重要職能[2]。同時,數字圖書館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時空限制,營造出進行全民終身教育的良好環(huán)境,對于學校學生素質教育將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數字圖書館的使用與發(fā)展,將是信息化發(fā)展中的最重一環(huán)[3]。
電子閱覽室不僅在數字圖書館中是必需的,在各類學校圖書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網絡化和數字化的今天,建一個電子閱覽室要比建一個圖書閱覽室更省錢、更先進,能訪問的資源更多,學生學習的范圍更廣。
在新建設的辦公樓與教育教學樓的整體規(guī)劃中,圖書館與行政辦公樓整體結合在一起,沒有形成一個單獨的圖書館樓宇,加上之前的圖書種類比較單一,基本以紙制圖書為主且數量不多,這在一所中師學校來說是基本符合要求的,也能基本滿足廣大師生們的閱讀需求。
隨著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TRPEC已經成為武陵山區(qū)幼師教育行為的領頭人,學校實際在樓就讀人數已經超過6000人,如果加上與各中職學校連辦的人數,已經超過12000人的規(guī)模,從這個數字上來說已經是全國第一,在校教職工人數從原來的100多人擴大到400多人,學校目前紙制圖書與傳統(tǒng)借閱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學校的發(fā)展要求。
日前學校的圖書館還是以傳統(tǒng)的紙制圖書為主,采用信息化手段的閱讀方式還在逐步建設中,學校已經在教學樓及圖書館大廳分別安裝有一臺電子書的借閱機,可以通過手機連接移動網絡或者無線Wi-Fi的情況下,掃描借閱機中各種書生成的二維碼方式來獲得該本電子書,這也是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小成果,在學校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我們的圖書館卻還停留在剛新建學校時搬遷上來的紙制圖書時代,需要根據貴州省大力推廣大數據信息化應用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學校圖書館信息化電子閱覽室的建設。
因學校前期沒有建設專用的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服務器,而數據庫服務器是完成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硬件基礎,在完成圖書館服務器系統(tǒng)的建設后,才可在數據庫系統(tǒng)中運行網絡數字圖書館。通過購買高性能服務器來建設成為專用的信息資源管理器,再與一些電子圖書及電子信息資源提供方合作,建設成為一個具有性能高、訪問便捷、管理方便、運行安全的服務器系統(tǒng)。通過Web訪問、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App都可以訪問,在學校網絡環(huán)境下,做到隨時隨地學習,進行全民閱讀的氛圍。
依據圖書館目前的運行情況,結合學校目前電子圖書資源庫的容量,電子閱覽室的建設應該滿足學校前期對圖書館規(guī)劃的需求,使學校購買的電子圖書方便廣大教職工及學生學習使用。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包括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及硬件系統(tǒng)的建設。
3.2.1 計算機有線網絡系統(tǒng):目前需要改建的閱覽室功能比較單一,只有部分紙制圖書安放在內,只能提供紙制圖書的閱覽,要想把普通的閱覽室改建成一個電子閱覽室,需要對現在使用的閱覽教室重新規(guī)劃布局。原有的網絡信息點位較少,重新規(guī)劃建設閱覽室內部網絡信息點位數,使網內電腦均能訪問到圖書館專用的服務器,同時滿足與Internet的連接,實現對內部和外部電子信息源的同時訪問、學習與利用,基本達到電子閱覽室的需求。
3.2.2 計算機無線網絡系統(tǒng):在建成有線網絡的基礎上,通過新加入一些帶有Wi-Fi功能的網關設備,可實現與校園內部網絡的連接,進而在節(jié)約IP地址的情況下輕松訪問內部圖書館服務器資源;根據電子閱覽室的規(guī)模大小,結合設備功能,合理布局安裝Wi-Fi設備,在電子閱覽室內可使用帶Wi-Fi功能的一體機電腦、筆記本電腦、手機、移動平板電腦等都可以實現在線訪問數據庫,實時可閱讀功能[4]。
3.2.3 基礎電路系統(tǒng):原有的電源點負荷能力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必需新建或者調整、加大電子閱覽室內的公共用電線路負荷,保證新加的各類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這就需要對電子閱覽室內的用電線路進行重新布置,安放一組較大平方數的電源線,在計劃為20臺電腦同時運行時,可參考使用10平方大小的銅芯電纜作為主要電源供給。
3.2.4 其他配件設施:電腦桌作為電子閱覽室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件配置,它的數量多少與組裝結構決定了電子閱覽室的綜合布局形式。結合學校場地實際情況,選擇桌面長度為60~100cm之間的單獨電腦桌與椅子,按照一定寬度安裝擺放,與現有閱覽室相結合,形成一定美觀效果的布局。
根據學校目前的實際情況,計劃改建設一個擁有20臺電腦的電子閱覽室,配合Wi-Fi設備的布置,可滿足50人同時在線閱讀功能,電教中心對這20座的電子閱覽室做了網絡結構拓撲規(guī)劃,在已經建成內部網絡圖書館服務器的前提下,通過新加一臺百兆交換機連接到公網,所有電腦通過交換機進行數據的訪問,使用Web方式直接訪問校內服務器的電子圖書資源,并保證網絡建設目標能順利實現。網絡結構拓撲圖如圖1所示(見文末)。
圖1 電子閱覽室網絡結構拓撲圖
根據電教閱覽室建設需要,結合電教中心實際工作安排,電子閱覽室的電腦可采用以下方式組成:
通過回收以前各部門更換下來的電腦作為電子閱覽室電子設備的主要來源,這需要后勤總務處大力支持,將原來更換下來的電腦進行統(tǒng)計,篩選出一批性能較好,或者經過修復還能正常使用的設備來作為電子閱覽室的閱覽工具。
通過向學校申請,重新采購一批電腦作為電子閱覽室的閱覽工具,組成一個擁有一定電子設備的電子閱覽室。
通過向學校申請采購一批單獨的電腦桌,安放于圖書館二樓電子閱覽室靠窗戶一側,采購數量與電子設備的數量一致。
公用電源系統(tǒng),請總務處重新安裝一組電源至電腦使用處,滿足至少20臺電腦同時使用用電需求。
網絡綜合布線由校內各職能部門完成。
由于圖書館是一個公共區(qū)域,內設的館室較多,服務項目較復雜,需要專業(yè)的管理人員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更新、記錄等,才能滿足廣大師生日常的閱讀需求,結合目前實際情況,可適當增加一些勤工儉學崗位,根據學習課程時間的不同,讓學生們分時段去閱覽室參加工作,也是給同學們有一個鍛煉學習的成長機會。
由圖書館安排專人對電子閱覽室設備進行管理,在使用過程中做好臺賬記錄,做到有故障及時上報,故障能得到及時處理[5],保證閱覽設備的正常,增加學校網絡圖書資源的訪問量,同時提高廣大師生的精神文化知識水平。
在經濟發(fā)展較為落后的西部地區(qū),由于項目經費的不足,在建設一些與信息化相關的建筑或者設施時,會與設計預期存在一些差距,而這些問題往往會限制學校在某一方面的發(fā)展,在無法得到較新的設備或者較新的思想、資源等情況下,會直接導致圖書館的管理理念、服務模式、館內設置的問題不合理。當與較新的信息接軌后,對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解決了獲得知識的不同來源,提高了在網絡信息時代下的實時閱讀,實時獲取最新信息的路徑與方法,這也進一步加大了圖書館對廣大師生提供文化精神服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