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鑫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9)
在瀝青混凝土中摻入合適比例的PR MODULE高模量,精確好攪拌時間和溫度,使PR MODULE高模量與瀝青混凝土充分拌和,攤鋪后使用可有效提高高寒地區(qū)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車轍保護性能,減少瀝青混凝土一些不可塑性恢復的殘余變形,延長高寒地區(qū)瀝青混凝土路面維修期和使用壽命。
(1)整體性強:在普通瀝青混凝土中加入高模量外摻劑,改善材料綜合性能,使之整體性增強。
(2)粘接性好: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層間粘結力優(yōu)于普通瀝青混凝土面層。
(3)耐久性高:有良好的抗拉性和穩(wěn)定性。
(1)攪拌站施工設備必須符合國家關于環(huán)境資源保護、消防和安全等技術方面的有關規(guī)定,開工前對攪拌設備性能進行嚴格校驗和檢定;
(2)攪拌站應具有相應的排水措施等。
(1)瀝青路面使用的各種原材料必須符合圖紙及規(guī)范要求,供應商應提供相應的質量檢測報告;
(2)瀝青路面集料的選擇必須認真調查,確定材料源當地取材,質量符合規(guī)定;
(3)集料及填料應潔凈、無雜質,符合規(guī)范要求;
(4)瀝青其質量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
(1)高模量瀝青混合料的級配類型按照設計文件和相關技術要求進行;
(2)高模量瀝青混凝土配合比檢驗,應符合表1各項指標要求。
表1 高模量瀝青混凝土配比
(3)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采用馬歇爾試驗方法,確定瀝青最佳用量以及礦料級配,符合配合比設計技術標準和檢驗要求,提供至攪拌站確定各料倉的上料比例;
(4)生產配合比設計階段,按規(guī)定試驗方法取料測試各熱料倉的材料級配,確定各熱料倉的配比,供原料攪拌工作站生產控制室設計使用;
(5)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根據生產配合比設計階段的結果進行試拌、鋪筑試驗段,并針對取樣材料進行了馬歇爾試驗,同時在已施工的路面上鉆取芯樣,通過試驗數據分析,驗證符合標準要求。
(1)高模瀝青混凝土路面應在較高的溫度條件下進行施工,在氣溫不超過15 ℃的情況下,不得鋪設高模瀝青混凝土路面;
(2)高模量瀝青混凝土的實際拌合使用時間以高模量外加劑和瀝青之間均勻裹覆集料時間為準。間歇式拌和機的連續(xù)施工周期一般不少于50 s;
(3)瀝青混凝土出廠時應逐車檢測瀝青混合料的溫度,并定期對攪拌站的計量和測溫進行校核。
(1)對混合料的出廠溫度和運到現場溫度進行檢測,以插入深度150 mm為標準。在運料貨車的側面設專用檢測孔,檢測孔距車箱底面約300 mm;
(2)運料車在攪拌機下方接料時,汽車不能保持不動,要移動車廂分“前、后、中”多次裝料,以減少粗集料的離析;
(3)運料貨車必須覆蓋棉苫布,在卸料時繼續(xù)蓋上直到卸料完成,取下苫布,目的是對混合料進行保溫或避免污染。
(1)攤鋪機開工前預熱溫度不低于100 ℃,鋪筑時應盡量選用臥式平板自動振搗或臥式壓錘壓實攤鋪機等設備,以利于提高鋪筑道路初壓得精度;
(2)攤鋪機的攤鋪的速度應在2~3 m/min范圍內,做到緩慢,連續(xù)不間斷,不得任意變速或中途停止,以提高平整性,減少混合物離析量。發(fā)現混合物出現顯著離析,裂縫和波浪時應及時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待解決后繼續(xù)施工;
(3)瀝青混合料的松鋪系數,應根據瀝青混合材料各種類型分別進行厚度試鋪和涂層壓力系數測定。攤鋪施工使用過程中應隨時注意檢查其攤鋪面層的厚度和攤鋪面的路拱、橫坡。
(1)混合料壓實是路面面層保證質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應選用合理的壓路機組合和碾壓處理方法。初壓應盡量在不容易產生路面推移、裂痕等特殊情況下進行,目的是保證初壓的平整度和壓實度;
(2)壓路機碾壓時運行路線和碾壓方向不能突然發(fā)生變化,壓路機的啟動和停止必須減速緩行,不能剎車制動。目的是避免在碾壓攤鋪過程中混合料被擠出;
(3)不得在尚未完全冷卻的下面層停放壓路機或其它運輸車輛,目的是防止礦物、油料及其它雜物在下層表面散落,造成污染。
瀝青混合料上面層施工完畢后,不得隨意采取降低溫度的措施,需自然冷卻至常溫,方可開放交通。
攤鋪和碾壓過程可以人工修整缺陷部分,但不應留有明顯的修飾痕跡。縱向接縫(匝道加寬、服務區(qū)加寬和停車區(qū)加寬部分)應采取熱接縫工藝。熱接縫時必須認真操作并加強碾壓和平整度控制,避免接縫處透水和“跳車”。
在我國的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qū),采用高模量的瀝青混凝土面層進行施工,提高了瀝青混凝土面層感溫性和耐久性,既可減少在車輛載荷作用下瀝青混凝土產生的變化,又可減少瀝青混凝土不能恢復的殘余變形,延緩了車轍產生,使投資得以更早回報。因此,本項施工應用具有顯著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同時該項目施工簡便、易于操作,高模量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施工在北方高寒地區(qū)建設越來愈多,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