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娜,趙園,韓革燕,張華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呼吸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肺癌的發(fā)病率居全球惡性腫瘤首位,也是我國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1 位的惡性腫瘤。目前治療主要以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和手術治療等綜合手段為主。而肺癌化療的最終目的是殺滅癌細胞,主要通過化學藥物來進行全身治療,從而抑制癌癥進一步擴散或發(fā)展。但是由于化療藥物對患者帶來的刺激,肺癌患者在化療后常伴隨強烈的消化道反映,影響患者飲食和營養(yǎng)吸收,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影響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研究發(fā)現[1]對肺癌化療患者應用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通過對患者多方面的干預,能夠減少患者化療副作用,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因此,本文選取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收治的化療治療的肺癌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綜合護理模式對于肺癌化療患者消化道反應、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影響,現將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化療治療的104例肺癌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43 ~76 歲,平均年齡(63.4±4.9)歲;病例類型:腺癌21例,鱗癌19例,腺鱗癌12例;TNM 分期:ⅢA 期30例,ⅢB 期15例,Ⅳ期7例。研究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齡44 ~79 歲,平均年齡(64.7±4.4)歲;病例類型:腺癌22例,鱗癌20例,腺鱗癌10例;TNM 分期:ⅢA 期29例,ⅢB 期17例,Ⅳ期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本院醫(yī)學倫理學審核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影像學及病理診斷確診為肺癌,且符合化療指征;存活期在半年以上;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2]。
排除標準:合并意識障礙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心電圖檢查異?;颊撸恢委熞缽男圆钫?;臨床資料不全者。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括向患者介紹本院環(huán)境以及規(guī)章制度,使患者做到謹遵醫(yī)囑,并對患者進行各項檢查與治療項目,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告知患者必須做到科學飲食,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煙、不飲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休息、多通風,注意保暖?;熤委煏a生一些并發(fā)癥和副作用,要向患者講解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類型,如脫發(fā)、惡心、肺部感染等,對給予防護措施。
研究組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增加綜合護理,具體包括:(1) 健康教育。應用健康手冊或短視頻等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肺癌相關知識普及,包括肺癌的病理學知識、治療手段、預后處理以及治療過程中的相關事項,并告知患者化療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方式,提升患者治療信心。(2) 心理護理,肺癌患者化療后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對治療非常不利。護理人員不僅要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緒,還要與患者家屬建立良好的醫(yī)護關系,盡量得到家屬的配合。還可以為患者例舉一些成功治療案例,增強其治療信心;(3)飲食護理,飲食護理對肺癌化療患者具有重要價值,因為化療后患者會產生惡心嘔吐、便秘、食欲不振等消化道不良反應。針對不同患者的飲食習慣,應為患者制定合適的飲食計劃,盡量降低患者出現消化道反應的概率;(4)運動指導,化療期間,為了能夠改善機體內環(huán)境,增強腸胃蠕動和食欲,減少便秘和腹瀉的發(fā)生,患者應當進行適量的運動。鍛煉之后不僅有利于患者的恢復,患者自身心情也會舒暢,有利于患者恢復其精神和身體狀態(tài)[3]。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便秘、惡心嘔吐、食欲下降以及腹瀉等消化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應用流式細胞術檢測兩組患兒護理干預前后的外周靜脈血CD4+、CD3+和CD4+/CD8+水平;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u-74)評價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量表信效度0.874,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4]。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 對本文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化療后便秘、惡心嘔吐、食欲下降以及腹瀉等消化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52,n(%)]
兩組患者干預前CD4+、CD3+和CD4+/CD8+數值對比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CD4+、CD3+均降低,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CD4+/ CD8+數值無明顯變化,對照組CD4+/ CD8+數值降低,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免疫功能指標對比(N=52,± s )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免疫功能指標對比(N=52,± s )
CD3+/% 組別 CD4+/%CD4+/ CD8+干預前 干預后 t P 干預前 干預后 t P 干預前 干預后 t P研究組 36.94±3.49 35.12±2.52 3.049 0.003 60.75±5.25 58.22±6.21 2.244 0.027 1.87±0.55 2.00±0.58 1.173 0.244對照組 35.67±3.41 31.59±2.24 7.211 <0.001 61.22±5.21 46.58±5.12 14.452 <0.001 2.01±0.35 1.41±0.35 8.741 <0.001 t 1.877 7.550 0.458 10.429 1.549 6.281 P 0.063 <0.001 0.648 0.001 0.124 <0.00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社會功能相關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職能、活力、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總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析(N=52,± s )單位: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析(N=52,± s )單位:分
目 GQOu-74 評分項研究組 對照組 t P精神健康 76.46±14.21 61.37±13.53 4.212 <0.001情感職能 90.46±12.65 77.46±14.46 3.706 <0.001社會功能 81.36±15.03 74.47±12.75 1.915 0.061活力 80.74±14.37 71.46±12.46 2.672 0.010軀體疼痛 69.37±12.42 63.27±11.41 1.656 0.003生理職能 67.46±10.46 58.46±9.75 3.447 <0.001生理功能 72.46±13.92 64.62±10.42 2.470 0.016總體健康 75.37±11.36 62.56±10.45 4.546 <0.001
傳統(tǒng)護理模式在患者心理健康、康復情況及社會功能等諸多方面缺少支持[5]。綜合護理首先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與肺癌有關的問題,把護理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使其對化療后的并發(fā)癥以及副作用有所了解。心理護理主要圍繞著患者自身的性格特點、文化水平與家庭社會背景來進行,讓患者自己能夠正視疾病,不懼怕疾病,積極配合治療。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飲食喜好和習慣進行。每個患者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計劃,可以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營養(yǎng)支持,從而更有助于恢復健康。接受化療后的肺癌患者身體虛弱,適當的運動對提高身體健康非常有利??祻瓦\動能夠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化療后便秘、惡心嘔吐、食欲下降及腹瀉等消化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明,應用綜合性護理能夠減少患者化療對胃腸道帶來的負擔,繼而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研究發(fā)現[6],飲食是癌癥化療患者的重要部分,提升患者的食欲,能夠促進患者吸收到更多的營養(yǎng),在降低不良反應的同時,也能夠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兩組患者干預前CD4+、CD3+和CD4+/CD8+數值對比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CD4+、CD3+均降低,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CD4+/CD8+數值無明顯變化,對照組CD4+/CD8+數值降低,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明,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綜合護理,能夠提升患者免疫力,加強了患者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提升治療效果。通過綜合性護理,在對患者遵醫(yī)囑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以及運動指導,從多方面減少患者負面情緒的同時,促進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免疫能力。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社會功能相關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職能、活力、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總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明,綜合護理后不僅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升免疫功能,而且能夠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肺癌化療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綜合護理模式能夠減少患者便秘、惡心嘔吐、食欲下降以及腹瀉等消化道不良反映,穩(wěn)定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