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吉
宜興均陶中除了堆花和均釉有著明顯的文化特征與藝術特征,均釉是宜興窯場中最值得自豪的藝術技藝成就,均釉藝術是宜興均陶文化成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均陶最具藝術特色的就是豐富多彩的器具造型,大致可以分為:缸、壇、瓶、盆、罐等等。均陶花盆一般是用于家庭庭院中或是公園園林中植花草樹木的,均陶花盆可以說是盆栽愛好者與園藝師愛不釋手的寶物。宜興均陶延續(xù)到今天依舊還生命力旺盛,這都要歸功于均陶藝術中的傳統(tǒng)元素,只要是優(yōu)秀的均陶作品都會在形式上追求著傳統(tǒng)進而臨摹效仿,但又融入自身的現(xiàn)代精神,所以才會讓作品時尚中又透露出傳統(tǒng)與質樸,古老中又盡顯高貴氣質。
在制作這一件均陶羅盆“鸞鳳和鳴”作品的過程中,作者非常注重創(chuàng)作題材,沿用了吉祥祥瑞的創(chuàng)作素材,不僅追求這件作品的實用性,也讓這件作品在內涵寓意上更加講究,包含了非常豐富的情感色彩與意蘊。在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民俗民風中老百姓們好像都特別喜歡圓滿,自古就有“天圓地方”和“沒有規(guī)矩就不成方圓”這一系列的說法,所以在制作這件羅盆時作者采用了非常常見的圓形作為造型基礎,整器線條簡約大氣,端莊素雅,表面采用紅色的均陶均釉作為整體的色彩,圓潤的造型與喜慶的紅色結合,處處給人帶來了一種慶賀與祝福,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氛圍,同時也極具東方傳統(tǒng)色彩與審美理念。
作品整體看來已經充斥著美好的祝愿與吉祥了,再細細觀察整器的圖案,可以看出與這件作品的名字是一樣的,采用了鸞鳳和鳴的圖案,整個畫面是由兩只鳳凰組成的,一只青色的,一只紅色的,一會兒是鸞鳳齊飛的造型,一會兒又鸞風對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把畫面勾畫得生動形象,惟妙惟肖。鸞在傳說中是一種神鳥,古代一直流傳:“青者為鸞,丹者為鳳”,鸞鳳和鳴這樣的圖一般都刻畫于瓷器、平棋、枋上彩繪還有窗的裝飾或屏風上等等,可見這圖案的運用范圍也是非常廣泛的,受到人們的喜愛?!胞[鳳和鳴”這一詞是來源于《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這本書中,意思是鸞鳥與鳳凰互相應和鳴叫,比喻夫妻相親相愛,和諧友愛,同時它也寓意著家庭和睦,子孫昌盛,是一種美好的祝福與期盼,同時鸞鳳和鳴的圖案就是充滿了吉祥寓意的,也有招財、招貴、招福氣的吉祥兆頭,所以深受老百姓們的喜愛。把這樣充滿著吉祥寓意的圖案裝飾在均陶羅盆上,讓這件本就吉祥喜慶的作品更添幾分色彩,讓人喜不勝收,愛不釋手,耐人尋味。這樣一件有著傳統(tǒng)吉祥寓意的作品,讓觀賞這件作品的人也能夠豁然開朗,對這種吉祥美好的期許有著期望與寄托,讓人時刻感受到美好。
宜興的均陶藝術制作出來的器皿一般都是具有吉祥題材的畫面或圖案,以這些吉祥圖案來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這些有吉祥寓意的畫面或圖案都是用一些比喻或諧音的手法來作為一種藝術語言,起到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宜興均陶作為宜興“五朵金花”之一,風格鮮明,豐富多姿,獨具風韻,非常受到大家的喜愛。每一位均陶藝人都是藝術的奠基人,也是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是內心美好情感與藝術生活的基礎,藝人們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風格特征的藝術品,把宜興均陶技藝不斷創(chuàng)新與傳承,讓蘊含豐富含義與美好愿望的作品充滿著藝術特點,蘊含著豐富又傳統(tǒng)的陶瓷藝術與文化,也是極具地域和中國特色的一種陶瓷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