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曉雪,陳婷,侯順玉,戴建榮,陳友國,王慧玲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s)嚴重影響女性生殖功能,其對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具有重要研究價值。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目前被認為是評價卵巢儲備功能的相對較理想的指標。維生素D(vitamin D,VD)主要生理學功能是調節(jié)機體的鈣、磷平衡,近年發(fā)現(xiàn)VD參與調節(jié)人類的生殖過程,其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關系日益成為研究熱點。本研究擬探究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血清VD、AHM的水平變化及其相關性,評估VD與卵巢儲備功能之間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入住蘇州市立醫(yī)院的初診為卵巢囊腫(直徑>5 cm)需手術切除的病人115例。納入標準如下:①未懷孕病人;②年齡范圍18~40歲,月經(jīng)周期規(guī)律;③沒有內分泌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障礙、高催乳素血癥和庫欣綜合征;④以前沒有卵巢手術史;⑤無吸煙史和飲酒史。按標準排除5例(2例有卵巢手術史,2例有激素治療史,1例有甲狀腺疾病史)。根據(jù)110例病人的術后病理報告,1例因惡性腫瘤而被排除,49例因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而納入巧囊組,其余60例為其他良性病變(對照組)。所有病人在卵巢囊腫切除術前一天抽取靜脈血。樣品在室溫下凝固,離心,得到的血清分成等份儲存在-80℃下。VD水平用25羥維生素D總含量測定。血清AMH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分析法測定。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采用美國生育學會(AFS)提出的“修正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法”。根據(jù)疾病嚴重程度分為Ⅰ期(微型):1~5分,Ⅱ期(輕型):6~15分,Ⅲ期(中型):16~40分,Ⅳ期(重型):>40分。將巧囊組病人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維生素D組(25例)和安慰劑組(24例)。兩組病人保持其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包括陽光照射、體育活動等。兩組病人均為單盲給藥,每日給予維生素D組病人普通維生素D 6 000 IU,每日給予對照組病人安慰劑。共治療3個月。測定兩組病人治療前后的維生素D及AMH水平。該項目經(jīng)蘇州市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監(jiān)督實施(批準文號20180101),病人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BMI、孕次、產(chǎn)次、初潮年齡、月經(jīng)周期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巧囊組病人VD及AMH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表1 兩組卵巢良性腫瘤病人基本信息比較
2.2 巧囊組和對照組血清VD及AMH水平比較
對照組血清AMH明顯高于巧囊組,巧囊組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我們還根據(jù)多發(fā)性、雙側性、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對巧囊組的維生素D和AMH水平進行了評估(表2)。Ⅲ-Ⅳ期巧囊組病人血清AMH值低于Ⅰ-Ⅱ期病人(P
<0.05)。不同時期巧囊組病人血清維生素D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2)。兩組均按年齡分為四組(18~25歲、25~30歲、30~35歲,>35歲),巧囊組病人(25~30歲)維生素D水平低于對照組(P
=0.003),不同年齡段巧囊組病人血清維生素D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29),見表3,但經(jīng)兩兩比較,調整后P
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4)。表2 巧囊組子宮內膜異位癥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和維生素D(VD)水平比較分析/(μg/L,±s)
表3 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同年齡階段的維生素D(VD)水平比較
表4 不同年齡段的巧囊組子宮內膜異位癥血清維生素D(VD)水平比較的統(tǒng)計學分析
2.3 兩組VD與AMH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全局相關分析,巧囊組25羥維生素D水平與AMH呈正相關(r
=0.345,P
=0.015),而對照組無相關性(r
=0.087,P
=0.646)。但將巧囊組按多發(fā)性、雙側性、年齡、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進行亞組劃分,發(fā)現(xiàn)各亞組病人維生素D水平與AMH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5)。表5 巧囊組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血清AMH和VD水平pearson線性相關性分析
2.4 VD組和安慰劑組不同時點血清AMH和VD水平的變化
49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中,93.9%(46/49)的病人維生素D水平≤20 μg/L。給予普通維生素D補充治療三月后,VD組血清VD水平升高為(31.63±2.43)μg/L。49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前,血清AMH水平為(3.39±0.34)μg/L,術后3 d下降至(0.67±0.29)μg/L,術后3月則逐漸恢復至(0.92±0.33)μg/L。VD組和安慰劑組的血清AMH水平先降低后升高。VD組和安慰劑組病人術前及術后3 d血清AH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經(jīng)過維生素D治療三個月后兩組血清AMH水平相比,VD組明顯高于安慰劑組[(1.02±0.32)μg/L比(0.82±0.30)μg/L,P
=0.029]。VD組和安慰劑組術后3 d血清AMH下降比率分別為19.43%和20.47%,VD組和安慰劑組術后3月血清AMH恢復比率(%)分別為30.26和23.98。見表6。表6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不同檢測時間點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和維生素D(VD)的比較/(μg/L,±s)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雌激素依賴性慢性炎癥疾病,具有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某些特征。VD是一種復雜的調節(jié)劑,具有抗增殖,抗炎和免疫調節(jié)性質。維生素D受體及其代謝的酶類(1α-羥化酶)存在于正常子宮內膜,研究發(fā)現(xiàn),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子宮內膜VD受體和1α-羥化酶的表達上調,提示VD可能通過自分泌或者旁分泌方式參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我們發(fā)現(xiàn)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血清VD水平較低,與之前一些報道結果相一致。但也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血清VD水平升高,或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的報道。這些不同可能是由于種族或地域的差異造成的。本研究在長江下游流域的漢族人群中開展,亦存在人種基因、飲食習慣及光照等特異性,是否與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血清維生素D水平相關仍需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
本研究提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血清AMH水平較低。AMH在竇前卵泡和小竇卵泡(直徑≤4 mm)中高表達,在4~8 mm卵泡中表達量逐漸下降,而在8 mm以上的竇卵泡中表達消失,在閉鎖卵泡中亦無表達。AMH水平相對穩(wěn)定,在月經(jīng)周期中無明顯波動,且不受外源性類固醇激素及自身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影響。AMH目前被認為是評價卵巢儲備功能的相對理想指標。近年來,有研究報道,巧囊病人與其他良性囊腫病人相比,其卵巢儲備功能較低,因為有學者發(fā)現(xiàn),巧囊壁毗鄰區(qū)域的卵巢組織常被破壞,而且這些組織里面沒有典型的卵泡結構,從而損害了卵巢功能;而其他良性卵巢囊腫的囊壁無此種變化。此外,子宮內膜異位癥本身可能對卵巢卵泡發(fā)育及AMH表達水平有不利的影響。
近年來,一些基礎研究包括動物試驗和細胞試驗均發(fā)現(xiàn)VD與AMH存在相關性。VD可調節(jié)AMH信號通路,影響FSH敏感性,參與黃體酮的生成和釋放。但臨床研究結果有較強的分歧,一些研究支持VD和卵巢儲備功能相關,一些未能確定VD和AMH水平之間的相關性。Merhi等進行了一項橫斷面研究,發(fā)現(xiàn)高育齡婦女血清維生素D與AMH之間呈弱的顯著正相關。Dennis等通過分析33名絕經(jīng)前婦女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AMH具有季節(jié)性變化,且與VD水平變化相一致。Nicola A報道,女性血清VD水平急劇升高可導致AMH的改變。相反,一項對67例病人進行的前瞻性研究未發(fā)現(xiàn)補充維生素D對血清AMH水平有任何益處。如前所述,VD水平是否與AMH相關仍然是存在爭議。VD在AMH調節(jié)中的作用尚不清楚,VD參與生殖生理調節(jié)的分子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既往關于VD和AMH的臨床研究集中在多囊卵巢綜合征和不孕病人中,尚無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的相關報道,我們試圖評估VD和AMH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中的相關性。我們的結果顯示,VD與AMH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中呈弱的正相關。可是進一步按年齡亞組分析后,各個亞組與AMH之間無相關性,可能跟本次研究樣本量太小有關。
我們在秋季開展此項研究,盡量避免季節(jié)對血清VD水平的影響??晌覀兊难芯恳灿幸恍┎蛔恪R驗槲覀兂晥蟾嬗械臏y量了竇卵泡計數(shù)(AFC),有的沒有AFC,無法聯(lián)合AFC來評估卵巢功能。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的AMH和VD水平低于對照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的VD和AMH水平呈弱的正相關。術后接受VD治療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血清AMH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恢復,VD或可用來改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卵巢功能,但因樣本量較小,仍需要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