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真
【適用話題】放棄與堅持 前進 留戀 得與失 從頭再來
我在很多場合說過自己是放棄型人格。所謂放棄型人格,就是我會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確定一個清晰的價值排序,并且按照核心的目標嚴格地界定所有的事物,一旦發(fā)現(xiàn)這件事情并不能促成目標的最終達成,我就會果斷放棄。
如果目標足夠清晰,我們就知道那些欲望和喜樂,那些不舍和糾結(jié),都是目標達成的干擾項,堅定地在人生里只為自己的最大目標服務,這些困惑和矛盾都將簡單起來。其實放棄是很多人最終的選擇,人終究不會選擇傷害自己的事情,但是每個人認清真相的過程需要花的時間不同,放棄型人格就比較容易做出判斷。
這是我的基本世界觀和行為方法論,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并不容易。
一年前,我決定離開經(jīng)紀人的崗位。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后,我在很短時間內(nèi)就和所有原本由我負責的藝人完成了解約。因為我不做經(jīng)紀人了,那一刻,作為放棄型人格的我已經(jīng)轉(zhuǎn)變了人生目標。而當我的人生目標不再是做一個經(jīng)紀人的時候,我就不能做到全力以赴和全情投入地為藝人付出了。
對于這個決定,大多數(shù)人理解不了。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我要如此決絕地放棄手上那么好的牌。但我甘心承擔這些有形和無形的損失:實際的經(jīng)濟利益上的損失,社會評價的損失,一些解約藝人對我的看法……沒關(guān)系,既然選擇了放棄型人格,所有后果我都可以承受。
不是100%,就是0。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在應該付出的時候100%投入,這樣我們才能擁有100%的收獲。
在自我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學會在恰當?shù)臅r機清空自己。王爾德說:“很多東西,若不是我們怕別人撿去,我們一定會丟掉?!倍覀冃枰鎸Φ木褪乔蹇漳切┎辉俜衔覀冃履繕嗽O定的東西,把自己的頭腦、時間、精力都騰出位置,為迎接新的人生目標做準備。
放棄型人格并不溫和,它是一種棱角分明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自然需要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甄別。這里沒有絕對的對錯,而是在自我形成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在不斷地超越曾經(jīng)的那個崗位、那個工作、那個目標。在不斷重新適配的過程中,很多人會流連于從前,然而這樣勢必會放慢追求全新自我的腳步。
自我溝通是一個自帶柔性和溫度的概念,我們渴望善待自己、了解自己、寬慰自己。有時候,我們需要狠一些、堅決一些、強硬一些。這不是對自己的苛刻,而是因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就不能一直留戀過去的風景。
向前,才是我唯一的答案。
(摘自《把自己當回事兒》)
【觀點速遞·學會放棄】面對當前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很多時候需要一個人快速做出判斷和選擇,才能更好地成長。而本文的“放棄型人格”就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建議,一旦發(fā)現(xiàn)一件事情并不能促成目標的最終達成,就要果斷放棄。生活中我們總要不斷做選擇,每一次選擇,就意味著要放棄另外的很多種可能,不要因為錯過的那些可能性而遺憾,認準了眼前這一條路,那就全力以赴。
(特約教師 范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