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營
【摘要】賞識教育是一種重視和贊揚學生的優(yōu)點或長處,增強學生自信心并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個性化發(fā)展的教育。賞識教育適應了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基本要求。賞識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賞識教育的策略主要有:耐心等待,學會寬容;尋找優(yōu)點,努力放大;賞識評價,向往成功。
【關鍵詞】小學;賞識教育;內涵;意義;策略
賞識教育是一種重視和贊揚學生的優(yōu)點或長處,增強學生自信心并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個性化發(fā)展的教育。賞識教育適應了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這也是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的地方?!笔堑?,被人賞識,被人贊美,被人肯定,生活由此而變得積極。學生亦是如此。學生需要積極的精神鼓勵,基礎教育改革要求每一位教師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師通過賞識教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育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或長處,并給予及時鼓勵和贊揚,幫助學生揚長避短,樹立信心,促進學生快樂健康成長?;诖?,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對賞識教育的內涵、意義與策略進行探究,為促進學生全面地、健康地成長尋找有效的路徑。
一、賞識教育的內涵
賞識教育是依據人渴望得到賞識的本質需求,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提醒的一種教育理念或教育方式。賞識教育也稱“成功教育”,通過欣賞和贊揚受教育者的優(yōu)點來進行教育,也就是通過調動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動機、興趣、意志和性格等來進行教育。賞識教育的理論基礎建立在“學生人人都是可造之才”這一現代教育理論和“愛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這一現代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由于學生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在自我評價方面缺乏獨立性和客觀性,在心理上表現出向師性的特點,教師對他們的評價成為其自我評價的主要依據。這樣,教師就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在賞識教育中,教師以尊重學生的個性人格為基礎,以賞識為主要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并且教會學生賞識、尊重他人,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狀態(tài)。
二、賞識教育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在學生的學習中,自信心顯得尤為重要。自信心是學生學習和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它是學生前進的動力。自信心強的人,往往對學習、對生活信心百倍,干勁十足,也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學生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培養(yǎng)起來的;而賞識在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生只有得到賞識,才能擁有自信心;而擁有了自信心,才會產生“我能行”的心理暗示,變得積極進取,勇于克服困難。
(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賞識教育是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的教育。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但是,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學生的潛能往往都沒有被有效地激發(fā)出來。其實,學生一旦被激發(fā)出潛能,就能充分地發(fā)揮出積極性和主動性,走向成功。教師是學生教育的引導者,是學生潛能的發(fā)掘者,在學生的成長階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智能優(yōu)勢,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因此,教師要通過賞識教育,為學生積極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地、和諧地成長。
(三)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賞識教育更符合當代中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當代中小學生有理想,有抱負,并富有個性。面對來自家庭、社會和學校等各方面的壓力時,他們往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任性、固執(zhí)、思想波動大、缺乏責任感等。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有種本能的叛逆,對空洞抽象的說教十分厭倦,他們渴望尊重、理解和友誼,希望在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中愉快地學習、幸福地成長。針對學生的這些特征和心理需求,教師只有通過賞識教育去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進步都及時予以肯定,才能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賞識教育的策略
(一)尋找優(yōu)點,努力放大
一個人無論如何優(yōu)秀,都有難以克服的缺點。同樣道理,一個人無論如何缺失,都有可以尋找的優(yōu)點。學生是正在成長者,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作為教師,重要的不是指責斥罵,而是幫助改正。優(yōu)秀的教師總是善于在缺點的旁邊尋找到被遮隱的優(yōu)點,并且加以放大,促進學生進步。教師是進行賞識教育的行為主體,而賞識教育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在于對學生優(yōu)點的發(fā)現。古人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我們要積極地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欣賞學生的優(yōu)點,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魏書生一直都喜歡跟后進生打交道,他對后進生的成功轉化藝術頗令人稱道。他對于后進生是樂意接納的,沒有排斥,更沒有放棄,善于幫助他們尋找自身的優(yōu)點,大力肯定和鼓勵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促使他們不斷增強自信心,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點,獲得明顯進步。
(二)耐心等待,學會寬容
教育的魅力在于你難以用一種教育方法適合所有學生,因為除了愛心以外,還需要耐心,耐心很能考驗一個教育者的智慧。訓斥,是一種教育;寬容,也是一種教育。同是教育,效果卻截然不同。心理學家認為,對學生高聲斥罵嚴厲批評往往會導致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教育學生最好是挖掘其潛力,發(fā)揮其特長,增強其信心。事實上,無論學習成績如何,學生的心底都是向往班級和教師的溫暖的。那些“后進生”往往更希望表現自我,更愿意為班級服務。因此,教師應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表現自我,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就感,進而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筆者總遇到一些無心向學、紀律散漫、惹是生非的后進生。但是,筆者學會以“靜待花開”的心態(tài)去面對他們,把握好“嚴”與“寬”的尺度,寬容他們的缺點,以教育的智慧與藝術引導他們改正缺點,促使他們逐步地轉變過來,更好地成長。
(三)賞識評價,向往成功
賞識和懲罰可以強化或弱化學生的行為外部,事實說明,賞識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懲罰則能約束學生的放縱。但有的家長夸大了懲罰的作用,對學生動輒懲戒,這是不妥的。誠然,“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必要的懲罰是約束學生放縱行為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過于苛刻、嚴厲,往往事與愿違。最明顯的弊端是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認識能力、自我意識和評價能力較低,獎賞可以強化某種良性行為。賞識性評價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學生獲得尊重和肯定性評價的時候,他們的情感需求就得到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也得到滿足,這無疑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促進他們繼續(xù)努力,達到成功的目標。在教育教學中,筆者經常用心發(fā)現學生的長處,然后由衷地說一句贊賞的話語,諸如,“你真行!”“你好棒!”“你真有想法”……學生因此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在跟學生相處時,筆者善于多一點贊美,少一點挖苦;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往往能讓每一位學生在賞識教育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懂得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關心、尊重和愛護每一位學生。在充滿溫度的賞識教育中,學生找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激發(fā)奮斗的熱情,樹立了人生的信心,不斷獲得進步,就會逐漸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
參考文獻:
[1]高冬葉.小議賞識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1(18).
[2]秦桂寶.我的賞識教育觀[J].文教資料,2005(5).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