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
“三色條紋旗”簡稱“三色旗”。歐洲有19個國家都使用三色旗,其中有大量高度相仿的設(shè)計,紅白藍三色更成為三色旗中的“網(wǎng)紅”配色,一度引領(lǐng)潮流,立于國旗摩登界的不敗之林。
荷蘭是三色旗的始祖。16世紀后期,在著名的80年戰(zhàn)爭中,反抗軍領(lǐng)袖奧蘭治親王的部下用橙、白、淺藍三色條紋作為標志,該旗幟被稱為親王旗,是荷蘭的代表。17世紀中葉,紅色逐漸取代橙色,藍色被加深,新版紅白藍三色旗正式成為荷蘭國旗。當時,荷蘭稱雄,戰(zhàn)艦和商船游弋全世界,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人們見到荷蘭的三色旗,紛紛頂禮膜拜,三色旗也在歐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7世紀末,沙皇俄國崇拜實力強大的荷蘭,直接模仿荷蘭國旗,只改變國旗三種顏色的排列和深淺,就制成了俄羅斯國旗。早期,俄羅斯國旗上還有一只代表沙皇的鷹。因為俄羅斯在東歐的影響力巨大,很多斯拉夫國家都崇拜俄羅斯,于是,紅、白、藍在東歐就成了所謂的泛斯拉夫色。
更具認知度和代表性的紅白藍國旗,還有法國。法國的紅白藍國旗并非是抄襲荷蘭的,而是來自大革命前,巴黎群眾集體散步時的帽徽,其配色來自巴黎市的紋章——法國波旁王室的紋章。其中,藍底金色鳶尾花的盾徽繼承自更加古老的卡佩王朝;紅色的部分則來自波旁家族,繼承的是納瓦羅王國。紅白藍的組合已經(jīng)成為法國國王的個人象征。然而,親歷了大革命的著名革命專家拉法耶特侯爵在回憶錄里宣稱,紅藍兩色代表了巴黎市民,白色代表了法蘭西王室,這樣的配色象征著法國的一致性。不過,法國人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縱排設(shè)計,形成了一個全新流派。此時的法國處于鼎盛時期,于是不少歐洲國家緊跟潮流,設(shè)計了自己的縱排三色旗。
在前后三個霸權(quán)國家的連番帶動下,三色旗成為歐洲國旗的主流。而紅白藍三種顏色出現(xiàn)的機會,在國旗中具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分別象征著博愛、平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