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家園共育的目的是加強園區(qū)與家長的溝通,營造和諧家庭教育環(huán)境,使幼兒更加快樂、健康地成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逐漸走入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中,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家園共育成為大勢所趨。本文將針對信息技術在家園共育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現狀,淺談信息化技術在家園共育中的優(yōu)點、面臨的問題及提出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家園共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6-0131-02
Talk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Kindergarten Home
Education
(Nanyuan Kindergarten, Gaotai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GONG Huijuan
【Abstract】The purpose of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is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ark and parents, create a harmonious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make children grow up happily and healthi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entered all areas of our lives, and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develop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has become a general trend.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and propose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Application
近年來,信息化普及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樣的,信息化技術也逐漸被人們引入家園共育中。信息化技術改變了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途徑,同時滿足家長通過信息化渠道了解園內事宜及幼兒情況的需求。此外,信息化技術還讓幼兒園有了更多的展示窗口,為幼兒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一、信息化技術在家園共育中的優(yōu)點
(一)信息資源共享
信息化平臺多樣化,意味著家園共育的形式多樣化。信息化平臺有QQ、微信、校園網、校園信息化平臺,校園短信等,教師或加重可在這些平臺上上傳或者下載對家園共育的相關內容等,實現信息的共享。
1.資源共享提升幼兒園的核心競爭力
校園信息化的建設將幼兒園的整體形象、教育理念、師資結構等傳播出去,起到宣傳自身的目的;樹立校園品牌,利于人們對幼兒園內部的了解。這些信息化平臺還能體現幼兒園的亮點,提升幼兒園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家長對幼兒園認同感,招生工作也能因此得以順利開展。
2.教育資源共享
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的創(chuàng)建方便教師將自己好的想法、課程和一些配合度高、教育意義顯著的活動進行分享,與其他教師一起學習、復盤,提升教育質量的同時也提升自我教學水平。教師課程計劃的上傳能讓家長對幼兒所學和教師所講的知識有清晰的認知。
3.家庭教育內容共享
園內教育與家庭教育一樣重要。每個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都不同,家長在平臺上展示幼兒的一些動態(tài),既提升了幼兒的自信心,也可以收獲一些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經驗。
(二)促進有效溝通
1.教師和家長的溝通
家園共育的過程是教師和家長彼此溝通和補充的過程。在傳統(tǒng)溝通模式里,家訪、引導家長主動來園了解幼兒情況、通過打電話的方式了解幼兒等,都會占據教師很長的時間,而且溝通效率和頻次都不高。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減少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時間,錯開時間差。信息化技術可以突破地點、時間的限制,家長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幼兒的學習生活,反饋幼兒在家庭中的情況,滿足了家長在工作繁忙中也想及時了解幼兒學習狀態(tài)的心理,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信息化平臺減少了家長和教師間的距離感,更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在教育理念方面給予家長導向,教師也要接受家長建議,實現雙向溝通。
2.家長和家長的溝通
在信息化平臺的支持下,家長之間也可進行交流。教師的教育經驗有時對家長來說似乎隔著高山大海,缺乏實踐性。但是優(yōu)秀家長的現身說法,不但能讓其他家長在情感上感到認同,又覺得更貼近自身實際,便于應用,信息化能加強家長間的溝通,讓教育不再被動。
3.家長和幼兒的溝通
父母的愛是深沉的,極少通過口頭表述能力向幼兒傳達愛。而通過與幼兒一起觀看教育平臺上的課程,可增加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話題,促使幼兒感覺到父母的關心,愿意向父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家長通過與幼兒一起觀看教師在信息化平臺上傳的繪畫圖片,共同完成教師的小任務,不僅能消除自身由于工作繁忙與幼兒產生的距離感,還能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心理變化,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加深自己和幼兒的情感交流 。通過信息化平臺,父母還能幫助幼兒強化知識技能,了解幼兒的特點,培養(yǎng)其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三)家長具有較強的參與感
參與感讓家長降低了分離焦慮。當園內舉辦一些活動時,教師會在教育平臺上征集家長的建議。一些幼兒園還成立了家長委員會,讓家長更好地參與和配合、協(xié)助活動進行,無法參與現實活動的家長,可通過直播、視頻、圖片等參與到活動中。此外,家長還可在信息化平臺上了解幼兒一整天的園內學習生活,似乎自己就在孩子身邊。平臺上,教師、家長都可將自己覺得好的內容、經驗分享出來,實現信息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促進家園共育向良好的方向發(fā)展。
二、信息化技術在家園共育中面臨的問題
(一)后期維護待優(yōu)化
1.更新不及時。平常的教育平臺主要包含由教師制作的幼兒學習動態(tài),需要教學之余的時間編制完成,所以更新速度緩慢。
2.對訪問者不做分析。對信息化平臺的來訪者未做分析,因此無法發(fā)現其中的優(yōu)勢和缺陷。就如同買東西沒有售后,讓信息化平臺變得冰冷,無法促進家園之間的互動。
3.內容呈現方式不生動。前面提到過,因為家園共育平臺內容多由教師編制,繁忙的教學工作導致教師編制內容的時間較少,因此內容多為文字或者圖文,無法滿足家長需求。
(二)幼兒家長的信息化技術水平不高
現如今,部分幼兒家長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及時適應信息化技術對生活及家園共育中的改變;還有部分家長無法熟練地操作智能化電子產品,信息化平臺的復雜性讓家長變得手足無措。
三、信息化技術在家園共育中應用的優(yōu)化策略
(一)配置專業(yè)的信息化團隊
幼兒園可邀請專業(yè)的團隊負責如文案編輯、專業(yè)采集、數據分析、平臺維護等工作。讓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變得條理清晰,解決家園共育平臺中內容不生動、更新不及時、無法到達預期效果等問題,保證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教學工作,使信息化技術在家園共育中能得到更好的應用。
(二)有效推進信息化技術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
家長文化程度和傳統(tǒng)教育理念阻礙了信息化技術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因此,幼兒園要引導家長突破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教師也要對家長的教育理念給予引導,多分享正確的信息技術使用手段。對于父母工作繁忙或長期不在幼兒身邊,爺爺奶奶不會智能電子設備的操作的,更要與其父母進行頻繁溝通,盡快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家園共育中,讓父母了解幼兒的學習生活,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與此同時,為方便家長操作,技術人員在信息化平臺的構建上,應盡可能制作簡潔、方便的頁面。
信息化技術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能夠使教育資源實現合理配置,在家長、教師及幼兒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使家園共育變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家長、幼兒實現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策略研究”(立項號:GS(2020)GHB4276)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園.家園共育,雙贏共進——幼兒園家園合作新思路[J].孩子天地, 2020(06).
[2]周洪.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有效應用[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 2019(09).
[3]劉詩意.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12).
[4]谷麗環(huán).探究信息化技術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8(33).
作者簡介:公會娟(1978.6-),女,漢族,甘肅高臺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