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桃 口述 葉丁生
1927年10月,南昌起義軍到達廣東惠陽縣高潭區(qū)中洞鄉(xiāng),整編為紅二師,師部設離中洞不遠的紫金縣蘇區(qū)炮子鄉(xiāng)福星樓。當時部隊作戰(zhàn)頻繁,子彈消耗很多,槍也損壞不少。為解決修理槍械和補充彈藥,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聯(lián)合海(豐)、陸(豐)、惠(陽)、五(華)等縣以紅二師牽頭,選擇了炮子鄉(xiāng)上徑村辦了一間兵工廠。
炮子鄉(xiāng)是紫金縣第一個農會所在地,是彭湃領導的農協(xié)所在地;上徑村地形隱蔽,兩面高山只有一小路進去,里面有20多戶約100多余人的小村莊;當?shù)赜需F礦山可出鐵礦砂,有木材可做手榴彈柄和槍托。
1927年12月,紅二師派一名司務長,名叫鐘瑞香(原在紫金縣蘇維埃政府工作,紅二師擴充時調紅二師工作)具體負責,由紫金縣蘇維埃政府從紫金、五華、惠陽地召集一批鐵匠,如曾亞魁、葉偉南、葉鐵昌、彭觀清、張金光、張富先、李家桃、李六伍、葉文海、溫士球、鐘均培、鐘雨南等十多人,各人自帶工具,因陋就簡辦起了兵工廠,取名為“廣東兵工廠”。從制造單響步槍到制造“七九”步槍,左輪和十響快駁殼,翻造子彈。
工具有:土車床、臺鉗、鋼銼、鐵鉗、鐵錘、風箱等。當年使用過的工具現(xiàn)珍藏于該縣博物館內還有土車床一件,臺鉗一件,火熄釬一件,兩用螺絲刀一件,鋼銼五件,活動鉗一件,三角銼刀二件,鐵鉗一件,風箱一件。
兵工廠建起來后,修理了不少槍械,翻造了很多子彈,為紅軍作戰(zhàn)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工廠具體負責人是鐘瑞香,他管行政領導和經(jīng)濟。技術由李家桃、張富先負責。收發(fā)工作由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派來的戴翠倫負責,他把損壞的槍械,收集的彈殼送到兵工廠來,再把修好的槍、翻造好的子彈,運出去交給紅軍使用。
為了解決兵工廠的原材料,縣蘇維埃政府曾派人收廢鐵、硝、鋁、銅,燒木炭,挖鐵礦砂煉生鐵。
在敵人進攻時,兵工廠曾三次轉移,直堅持到1931年上半年,革命低潮時,工人才各自回家。(本文根據(jù)李家桃口述,葉丁生整理。李家桃是當年炮子兵工廠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