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健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為受應試教育和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同時也有可能受到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這對于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初中生來說,很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學生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而語文是深深扎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情感因素,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作用。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本學科的優(yōu)勢,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鼓勵學生將學習到優(yōu)秀精神品質應用到實踐中,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本文將圍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淺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策略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育的作用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的層面,更應該用來塑造學生的品格和行為。初中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因為正處于青春期發(fā)育階段,容易產生過度情緒化的問題,甚至會因為不同的原因,產生不同的心理問題。而語文是人文性學科,教學內容中蘊藏著許多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教材,選擇適合材料進行情感教育,不應該僅僅關注學生成績上的變化,更應該關注情感和價值觀上的變化,尊重個性化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深度挖掘教材
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材展開的,初中語文教材經過反復的推敲和編寫,極具教育意義,教材中蘊藏著很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比如,民風民俗、詩詞歌賦、道德觀念、對國家建設、人生意義、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等,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仔細研讀教材、挖掘文章中蘊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知識點講解之中,進行巧妙滲透,將語文教材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講解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時候,不應該采用過于生硬呆板的方式,盡量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yōu)秀道德思想的熏陶,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比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家名篇,這些作者多數具有高尚的人格,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孔子、孟子、杜甫、蘇軾、魯迅、李白、陶淵明、郭沫若、葉圣陶等教育家、文學家的優(yōu)秀品格。同時,初中語文教材中也有許多文章是蘊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可以對學生的思想起到一定的引導和塑造作用,所以教師在講解這類文章的時候,應該分析其中的心理因素,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引起更豐富的情感感受,道德修養(yǎng)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講解寫作背景
文章都有其寫作目的,寫作目的產生于一定的背景之下,只有學生真正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真正的內涵,如果不對寫作背景進行分析和講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將會是停留在表面的,很難真正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從而無法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前,應該通過查閱書籍、文獻、上網搜索或者與其他教師交流等方式充分了解閱讀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寫作手法、想要表達的情感內涵以及寫本文的目的等。教師應該可以將這些資料用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為故事素材,進行講解,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一方面可以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的心理與作者實現同頻共振,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本文的目的,從而對作者產生高度的認同感,不自覺地運用作者的道德觀念約束自己的行為,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采用生活化教學法
文章中的靈感和素材都是來源于生活,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使學生學會正確理解或者處理生活中的情感。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模擬出不可能出現在教室的情境,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情感或者處理情感的方式遷移到生活中,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目前初中語文教材中,納入了許多有關生活的價值與意義的文章,教師應該為學生深度剖析文章中所體現的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再將其聯想生活實際,鼓勵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體會生活的意義,將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引起更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內化吸收多種情感因素,感悟生活的真諦,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互幫互助,互學互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想,從而感受到集體和合作的意義。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也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案例視為寫作材料,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引導學生一邊寫作一邊思考自己做這件事的意義,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從而起到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管理的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的犯罪、自殺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這就決定了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背景的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本學科的育人育心的功能性作用,運用教學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民主的溝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變化,引導學生學習先人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靳桂芳.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0(07):17+43.
[2]李如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新課程,2020(25):238.
[3]郭瑞.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文學教育(下),2020(05):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