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通過學生的習作,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尤為重要。綜觀小學生的習作學習現狀,他們普遍對寫作文存在畏難情緒,特別是低中年級的銜接期,學生習作入門困難的問題更為明顯。那么,如何解決學生習作入門難這一問題呢?文章從培養(yǎng)興趣、借鑒模仿、閱讀積累、注重修改幾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習作入門;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6-0030-02
引? 言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1]。從教材的編排來看,小學階段是從三年級開始正式設立作文課的,一、二年級主要以說話、寫話為主。三年級的習作訓練與一、二年級的寫話訓練相比,在語言組織、構篇成文方面對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低中年級的銜接階段,學生畏懼寫作的情況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解決學生習作入門難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入門階段,寫作興趣培養(yǎng)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第一,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入手。烏申斯基說:“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感覺思維的?!币虼?,一篇作文要想有內容可寫并寫出真情實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教學“寫一種游戲”的作文時,筆者利用課上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玩游戲,并讓他們把游戲的過程和感受寫下來。學生對玩游戲總是興致勃勃、爭先恐后的。而有了真實體驗和感受,學生不僅有話可寫,把過程寫具體,還能寫出自己玩游戲的真實感受。
第二,分層要求,注重鼓勵。每個班級中都有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在寫作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能寫一篇作文,有的學生到了三年級連句子都寫不通順。對于學困生,筆者先是降低對他們的寫作要求,只要能寫出一段話,就給予他們鼓勵;只要他們的作文稍有進步,就給予他們表揚。這樣一來,即使學困生,也不再害怕寫作文。慢慢地,學困生的寫作水平會在一次次的訓練中逐步提高。而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并寫出自己的見解、感受。對于寫得好的學生,筆者會把他們的習作打印成范文,編輯在《班級優(yōu)秀作文選》里,或張貼在班級光榮榜上,并鼓勵、幫助他們向報社、雜志社投稿。這樣分層要求,循序漸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從借鑒模仿入手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由借鑒模仿到感悟啟發(fā),再到想象創(chuàng)新的過程[2]。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該怎么寫。語文教學研究表明,由模仿借鑒入手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學“寫你熟悉的一種植物”時,學生對植物的接觸并不多,觀察也不仔細,所以,寫作文往往只寫幾句話。針對學生的這一問題,首先,筆者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確定寫作對象:“你最熟悉的植物是什么呀?”學生提到最多的是當地的特產、被譽為“開春第一果”的枇杷。接著,筆者引導學生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觀察,說出枇杷的特點。最后,筆者出示范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并分析范文,讓學生仿寫一篇名為《我愛故鄉(xiāng)的枇杷》的作文。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把作文寫具體了。當然,在學生仿寫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他們有所感悟、有所創(chuàng)新。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大語文”觀,時時留心、處處留意,抓住契機,做教學的有心人。例如,在讓學生做閱讀練習《小院的四季》時,筆者意識到這篇閱讀材料是指導學生按方位順序來寫作的好素材。于是,講解完這篇閱讀理解后,筆者就讓學生按方位順序來介紹教室、學?;蜃约杭?。因為有了范文做參考,再加上充分的閱讀、分析,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按一定的方位順序來介紹某個地方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習作訓練效果。
三、從積累好詞佳句入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睂W生習作入門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會表達。在小學習作學習的入門階段,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完成從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的過渡。那么,如何解決學生習作中的表達困難呢?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多閱讀、多積累。看書會讓學生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同時讓他們從書本中受到熏陶,逐步學會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方式。此外,教師應讓學生在讀書的同時有目的地積累知識,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一般可以分為散記式和歸類式。平常的讀書筆記多半為散記式,讀到哪些好詞好句就馬上記下來。歸類式讀書筆記更有系統(tǒng)性,可以記文章的好開頭、好結尾;可以記同一話題作文的好詞佳句;可以記相關的典故名言等。這樣有助于解決學生習作入門中表達困難的問題。例如,在指導學生寫《我的老師》這篇作文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很活躍,筆者以為他們寫起來會得心應手。可是當學生把作文交上來后,筆者發(fā)現他們寫得并不好。學生在課堂上講得很好,怎么寫起作文來,就像記流水賬,語言枯燥無味呢?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精心挑選了幾篇優(yōu)秀范文,讓學生認真讀,畫出其中的好詞好句并摘抄在筆記本上。比如,有贊美教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有贊美教師的歌詞“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做完這些準備和鋪墊工作,筆者讓學生再寫一篇作文,效果令人感到驚喜。學生的習作有了好詞佳句的滋潤,就如干枯的草木遇到了春雨,瞬間變得豐潤了。這個效果比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解要好得多,而且學生學起來更加輕松,有效解決了他們習作入門難的問題。
四、從修改學生的習作入手
文章不厭百回改。寫作文就像創(chuàng)作雕塑作品一樣,初具模型后,要進行精雕細琢。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創(chuàng)作出《紅樓夢》。大作家尚且如此,小學生在習作入門階段更需要精批細改。在修改學生的習作時,筆者采用多元化的方法。首先,每次習作后,筆者引導學生在認真讀自己習作的基礎上進行自評自改,改正習作中的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其次,筆者會認真批改學生的習作,這有效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筆者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會把關注點放在文章結構是否合理、選材是否恰當、哪些地方描寫得生動形象等方面,并在文章的后面寫上評語,指出優(yōu)缺點。如果學生的作文結構不合理、選材不恰當或表達不正確,筆者會盡量找學生面批面改,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習作中的不足。最后,筆者會抽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在班級里講評、交流、評改學生的習作。
結? 語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師首先要解決學生習作入門難的問題。因此,在寫作入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增強學生的信心。這樣,他們才能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貝英旭.細化習作目標 提高寫作質量:小學語文中段作文教學談[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 2010(12):30.
作者簡介:陳蓮華(1977.11-),女,福建云霄人, 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