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恒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江西九江 332000)
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疾病。近年來,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病死率較高,對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了較大威脅[1]。臨床治療直腸癌以手術最為有效,但患者能否進行手術或如何選擇手術方式主要取決于術前評估,準確評估患者的腫瘤分期、腫瘤侵犯范圍、病理分級為能否接受手術治療的關鍵[2]。影像學檢查是直腸癌術前診斷的常用方法,近年來隨著MRI技術的發(fā)展,高分辨力MRI使影像清晰度得到顯著提高,對腫瘤與直腸壁各層之間的關系能夠清晰顯示,利于提高檢查準確率[3]。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高分辨力MRI用于直腸癌術前T分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經手術病理確診為直腸癌,術前進行高分辨力MRI檢查。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35~82歲,平均(55.85±6.49)歲;體質量43~87 kg,平均(69.43±5.71)kg。納入標準:無放化療史;病理資料完整;無MRI檢查禁忌證;病理資料完整;能夠積極配合相關檢查;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嚴重感染;重要臟器功能嚴重衰竭;伴有其他惡性病變;預計生存期<3個月。
所有患者均進行高分辨力MRI檢查。(1)準備工作:告知患者檢查前1天需低渣飲食,檢查前4 h禁食,檢查前2 h灌腸,清潔腸道,盡可能使內容物排空,以避免圖像受到殘留糞便影響,檢查前0.5 h注入10 mg山莨菪堿(安徽城市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2986,規(guī)格 1 ml︰10 mg);檢查時患者取平臥位,頭先進,告知患者呼吸方法,盡可能保持均勻。(2)檢查步驟:掃描儀使用西門子 3.0 T超導MRI,采用16通道腹部線圈掃描,以恥骨下緣至臍水平作為掃查范圍,掃描序列為T1WI、T2WI(軸位T1WI:TE 10 ms,TR 430 ms,層厚5 mm,F(xiàn)OV 300 mm×300 mm,層間距0.5 mm,矩陣300×234;軸位T2WI:TE 100 ms,TR 5 000 ms,層厚6 mm,F(xiàn)OV 300 mm×300 mm,層間距0.6 mm,矩陣312×400;矢狀位T2WI:TE 100 ms,層間距0 mm,TR 5 000 ms,層厚3 mm,F(xiàn)OV 250 mm×250 mm,矩陣400×400;斜軸位T2WI:TE 100 ms,層間距0 mm,TR 5 000 ms,層厚3 mm,F(xiàn)OV 160 mm×160 mm,矩陣256×256),平掃結束后以2 ml/s速度靜脈注入20 ml非離子對比劑釓貝葡胺,注射時選擇雙筒高壓注射器,完成后,再注入2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之后進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將得到的圖像傳至工作站,由2名高年資影像科診斷醫(yī)師對所得圖像進行判斷,根據(jù)腫瘤征象、特征、范圍、腸壁侵犯程度進行術前T分期,若兩名醫(yī)師意見出現(xiàn)分歧,經協(xié)商后取一致意見。
參照《AJCC癌癥分期手冊(第6版)》[4]進行劃分:MRI檢查未見異常為T0期;腫瘤位于黏膜下層,對固有肌層尚未造成侵犯為T1期;病灶侵入,但尚未穿透固有肌層為T2期;固有肌層已被腫瘤穿過,周圍脂肪已可見病灶為T3期;病灶發(fā)生轉移,侵犯鄰近器官為T4期。
以手術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觀察高分辨力MRI診斷直腸癌T分期的符合率,及其與病理結果的一致性。
70例直腸癌患者中,環(huán)周浸入型病灶45例,環(huán)周菜花型病灶17例,局限腫塊樣病灶8例。根據(jù)病理結果判定臨床T分期為,T1期13例,T2期20例,T3期26例,T4期11例。
高分辨力MRI診斷直腸癌T分期結果可見,與病理診斷符合65例,符合率為92.86%(65/70);以病理分期為金標準,高分辨力MRI診斷直腸癌T分期與病理分期具有較好的一致性(Kappa=0.842),見表1。
表1 高分辨力MRI診斷直腸癌T分期結果(例)
直腸癌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目前,延長患者生存期限最有效的方法為手術治療。但相關研究顯示,不同分期的直腸癌患者進行根治術治療的預后也大不相同[5]。準確分期是制訂治療方案、改善預后的關鍵,術前分期對選擇手術方案、評估手術風險均有重要影響,目前,術前分期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直腸超聲內鏡、CT等,其中CT檢查分辨力低,診斷價值不理想,且存在放射損害;超聲內鏡利于判斷腫瘤浸潤程度,但對于腸系膜受累、周圍器官侵襲情況的判斷較差,故分期情況不夠理想,因此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6]。
MRI是利用磁共振原理,將掃描得到的電磁信號處理后形成三維圖像,能夠準確顯示病灶情況,與其他影像學方法相比,優(yōu)勢更為突出[7]。本研究結果顯示,70例直腸癌患者根據(jù)病理結果T分期為,T1期13例,T2期20例,T3期26例,T4期11例;高分辨力MRI診斷直腸癌T分期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92.86%;以病理分期為金標準,高分辨力MRI診斷直腸癌T分期與病理分期具有較好的一致性(Kappa=0.842)。由此可見,高分辨力MRI診斷在直腸癌術前T分期中與病理結果有較高一致性,診斷符合率較高,是一種重要的術前T分期方法。分析其原因為,MRI檢查具有安全、快速、準確等優(yōu)勢,掃查過程中不會產生輻射,對人體無損害,患者接受度更高,所得圖像能夠清晰顯示黏膜層、肌層結構,在判斷腫瘤浸潤深度方面也較為準確,診斷價值較高;高分辨力MRI多通過小視野、薄層且垂直或平行于直腸走行掃描的T2WI成像,較常規(guī)MRI序列具有更高的軟組織分辨力,能夠多方位成像,空間分辨力也更高,對直腸壁結構、腸筋膜、周圍解剖關系均能清晰顯示,且能夠重復操作,對患者機體無損害[8]。
綜上所述,直腸癌術前T分期診斷中應用高分辨力MRI診斷價值較高,利于手術方案的制訂,可作為臨床直腸癌術前診斷的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