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
“仔細(xì)觀察,記下你所看到的一切,設(shè)法把美變成需要,設(shè)法使需要變成美?!奔幽么笞骷野材荨滅鏍査沟男≌f《漂泊手記》,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準(zhǔn)則和努力的方向。
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每次旋開速溶咖啡罐,總要對它的香氣贊賞半天;每折一下新洗的亞麻布,總要停下來深吸它的芳香;吃從店里買來的糕點(diǎn)時,能慢慢品上半天,好像那是大師親手烤出來的一般;每次買了新東西回來——通常不過是必需品(比如一塊布已經(jīng)縫補(bǔ)得不能再用了,必須替換)——總是愛撫著它,好像那是第一流的物品。
在簡樸的生活中,能夠品味并珍惜青蔬之滋味長,就是一種幸福。如果可以沉潛其中,并對世界萬物有所領(lǐng)悟,大概就近于宗教境界了。
宗教境界并不必然對應(yīng)某種具體的宗教,而是指一種專注和虔誠的心境。美國女詩人瑪麗·奧利弗長年隱居山林,創(chuàng)作多以山野自然為對象,被稱為美國當(dāng)代的“歸隱詩人”。從她的詩中,我們甚至能夠感受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一般的東方隱者的高潔氣質(zhì)。
她教我們學(xué)會看:魚跳躍,像一朵小小的睡蓮,躍出水面,又落下。教我們學(xué)會聽:金翅雀歌唱,在不可觸及的樹梢;白楊樹搖晃著葉子,奏出最甜美的音樂,接下來是一陣美麗而短暫的沉默。教我們學(xué)會感受和想象:郁金香感受到熱,張開花瓣,變成了一顆星;螞蟻鉆進(jìn)牡丹的花苞,里面藏著一個針孔似的甜蜜暗井;沙灘上的石頭,每一塊都被陽光鍍成了黃金。
她的一首詩以“寺廟從何處開始,在何處結(jié)束”為題,提醒我們,打開自我,萬物入心,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座自己的寺廟,隨時,隨地,隨心:
我看著,從早到晚,我未曾停止觀看
我說的看,不是只站著,而是
敞開懷抱似的站著
并且思考:有些事物也許會降臨
一些閃亮盤旋的風(fēng)
或者,老樹上飄落的幾片葉子——
它們都在其中
現(xiàn)在,我將告訴你真相
世上的萬物,降臨。
(蔓 蔓摘自《今晚報》202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