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蘭
摘 要:地圖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它的特點就是其所包含的內(nèi)容很多,清晰地標記出了地形特點,讓學生們也感受到了更加直觀的教學體驗。它具象化了抽象的地理知識,將零散的知識變得具有合理的架構(gòu)。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qū)⒌貓D緊密地聯(lián)系到教材當中去,就能使地圖與教材緊密相連,將概念通過生動的方式來理解,給學生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教師該如何運用地圖做好教學的工作,卻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
關(guān)鍵詞:初中地理;地圖運用;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9-0107-02
【Absrtact】Map is a tool to assist teaching.Its characteristic is that it contains a lot of content,clearly marked out the terrain characteristics,so that students also feel a more intuitive teaching experience.It embodies abstract geographical knowledge and makes scattered knowledge a reasonable structure.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if the teacher can closely link the map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it can make the map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teaching material,understand the concept in a vivid way,and leave a very deep impression on the students.It can als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But how do teachers use maps to do a good job of teaching It is worth our in-depth discussion.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Map application;Teaching strategy
地圖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們消化和理解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筆者經(jīng)過了多年的教學工作,更加感受了地圖的重要性??梢哉f地圖是另一種地理教學的獨特方式。它將看似零散的地理事物組合成圖形進行綜合歸納和組織,能夠清晰地展現(xiàn)地理知識的規(guī)律性,容易被學生接受和掌握。那么,學生們就會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樹立學習的信心。因而,地圖掌握的情況如何,也會直接影響他們對于地理這門課程的感知程度。進而提升或者下降他們的成績。而地圖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知識準確、扎實、持久。
1.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它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原動力。但是,它也并不是天生就伴隨學生的,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必須被引導,他們必須熱愛地圖,他們必須對地圖感興趣。例如,在導論課上,讓學生看地圖集,找出東、西半球是亞洲的哪個半球,亞洲的哪個部分是中國,中國的山東省在哪里。問一些關(guān)于時事的問題。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香港的位置。當京九鐵路剛剛通車時,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京九鐵路的位置。當我在講地圖的時候,我注意到我讓學生們討論如何用現(xiàn)有的讀地圖知識來讀地圖。學生們非常活躍,表達了他們的觀點。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我指出了他們的不足,注意到了地圖與一般圖片的區(qū)別,并提出了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注釋三個基本要素。并逐一仔細講解,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然后,再讓學生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回答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如:學生從平頂山乘火車去上??梢宰呤裁绰肪€,哪個省份,有多遠?去桂林的方向是什么?沿途有哪些山川和河流?
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地圖的興趣,也提高了他們閱讀地圖的能力,鞏固了他們對地圖三要素知識的掌握。另外,還要激勵學生們在假期的時候,多出去走走,認識祖國的大好河山,先取得感性方面的認識,讓他們能夠?qū)⒏行哉J識和理性認識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將地理事物與地圖描述聯(lián)系起來。這樣,他們也才會感覺到地圖是有用的。是我們了解世界的必備工具,更是學習地理學科知識的得力助手。
2.課堂閱讀地圖要提出明確的要求
(1)緊密配合教材插圖
教學掛圖與教材地圖、插圖三者緊密結(jié)合,在教學中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談到中國的“地形”時,教科書指出,中國有各種類型的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學掛圖上標出中國四大高原、三大大平原和丘陵、山脈和盆地的名稱和位置。然后,引導學生們參考課本中的四個插圖和圖片下面的文字說明。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chǔ)上,使學生明白高原與平原、高山與丘陵的區(qū)別。
講“長江”一節(jié)時,在掛圖上,指出長江從源頭到入??诘拈L度,流經(jīng)省區(qū)、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稱和位置之后,指導學生觀察課本上“長江水系干流剖面圖”和“長江三峽略圖”兩幅地圖,并仔細讀一下上面的注釋。這樣,不但他們能對長江附近的水域和地勢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地勢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資源豐富),并且還知道了葛洲壩水利樞紐的位置,理解起來不費氣力。
再如:講世界地理“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及其成因”大西洋“墨西哥灣暖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一段,倘若教師只是單純地用嘴去說,而不讓學生們?nèi)ミM一步讀圖,那么他們基本上就不會十分地理解。至于,講解各大洲氣候類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識,也要重視課本上面的地圖,而是要將它們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當中,有意地將教學手段的銜接融合進了整個教學的過程當中。這就很好地給予了學生正確的知識導向。讓他們能夠很好地理解了,之前已經(jīng)學習到的地理方面的知識。運用起來也是倍感輕松的。所以,教師應該從每一節(jié)具體的課出發(fā),事無巨細地做好提問,那么很多的學生都能夠特別順利地完成提問的環(huán)節(jié),其所取得的成績也是較為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