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于福玲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膽道外科常用手術之一。對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由于年齡較大,手術創(chuàng)傷容易導致患者產(chǎn)生應激反應,加之患者本身機體器官儲備功能明顯下降,因此會進一步增加其手術風險,如何選擇麻醉方案對保障患者手術安全至關重要[1]。近年來我國中醫(yī)特色技術在臨床治療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針刺作為特色中醫(yī)技術之一,對患者生理影響小,且具有一定鎮(zhèn)痛作用,可以有效彌補患者手術過程中麻醉鎮(zhèn)痛不全缺點[2]。為此,本次研究選取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本院196 例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老年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進一步分析針刺輔助麻醉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將本院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196 例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8 例。對照組男50 例,女48 例;年齡60~73 歲,平均年齡(65.47±2.78)歲;體質量指數(shù)20.35~25.41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2.34±1.64)kg/m2。觀察組男52 例,女46 例;年齡61~72 歲,平均年齡(65.42±2.36)歲;體質量指數(shù)20.39~25.40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2.39±1.62)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符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指征者;②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為Ⅰ級和Ⅱ級者;③認知功能正常者;⑤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②合并麻醉禁忌證者;③年齡<60 歲者;④中轉開腹手術者;⑤合并嚴重腹內感染者。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麻醉,在患者抵達手術室后對其靜脈通道進行開放,以醫(yī)院現(xiàn)有的多功能監(jiān)護儀對其相關體征指標進行監(jiān)測,例如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以及心電圖等,麻醉前注射鹽酸戊乙奎醚0.01 mg/kg,乳酸林格氏液負荷劑量5~7 ml/kg,然后給予咪達唑侖0.05 mg/kg、丙泊酚1.5 mg/kg、維庫溴銨0.1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患者完成氣管插管后再開展機械通氣,潮氣量和呼吸頻率分別設置為8~12 ml/kg 和12 次/min,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設置為30~40 mm Hg(1 mm Hg=0.133 kPa)。麻醉維持方法選擇丙泊酚、瑞芬太尼進行靜脈輸注,標準劑量分別為4~8 mg/(kg·h)、0.1~0.3 μg/(kg·h),同時以維庫溴銨進行間斷靜脈推注。觀察組在常規(guī)麻醉前以捻轉手法針刺患者雙側內關穴、曲池穴及合谷穴,得氣后和電針治療儀連接,以疏密波持續(xù)刺激20 min,注意刺激強度根據(jù)患者耐受由弱至強,慢慢調整至其可以耐受的最大刺激強度,然后再開展麻醉誘導及麻醉維持,具體方法與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手術情況(丙泊酚用量、蘇醒時間、拔管時間)、VAS 評分,不同時段(麻醉前、氣管插管即刻、氣腹建立5 及15 min后、麻醉結束時)血流動力學指標(MAP、HR)變化。以VAS 評分評定患者疼痛程度,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及VAS 評分比較 觀察組丙泊酚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情況及VAS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手術情況及VAS 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不同時段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麻醉前,兩組MAP 及HR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氣管插管即刻的MAP 及HR 高于對照組,氣腹建立5 min 后、氣腹建立15 min 后、麻醉結束時的MAP 及HR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MAP 及HR 波動明顯小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時段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不同時段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有癥狀的膽囊結石及慢性膽囊炎等疾病治療中應用廣泛,療效確切[4]。但是對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由于患者本身體質較弱,機體臟器功能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大大降低了手術耐受性,進一步增加了臨床麻醉難度[5]。雖然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良好,但是由于麻醉期間需要大量給藥,老年患者無論是對麻醉藥物的承受能力還是在麻醉藥物的代謝方面均欠理想,會對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帶來較大影響,容易影響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及安全性[6]。
近年來針刺療法因其獨特的治療優(yōu)勢在麻醉鎮(zhèn)痛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針刺療法能夠刺激肌肉傳入神經(jīng),從而進一步增加腦啡肽釋放[7,8],除此之外,針刺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垂體釋放促腎上腺素,促進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可以有效抑制疼痛傳導,提高止痛效果[9,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丙泊酚用量少于對照組,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短于對照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針刺輔助麻醉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縮短患者蘇醒時間和拔管時間,減少丙泊酚用量,提高止痛效果。研究結果還顯示,麻醉前,兩組MAP 及HR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氣管插管即刻的MAP 及HR 高于對照組,氣腹建立5 min 后、氣腹建立15 min 后、麻醉結束時的MAP 及HR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MAP及HR波動小于對照組。由此提示針刺輔助麻醉更有利于維持患者麻醉過程中的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這可能是由于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jīng)的常用腧穴之一,針刺雙側內關穴可以有效緩解患者心痛、上肢痹痛以及心悸等癥狀[11-13],曲池穴可疏經(jīng)通絡、消腫止痛,而合谷穴鎮(zhèn)靜止痛,對上述穴位進行針刺可以有效提高止痛效果以及麻醉效果,降低對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14,15]。
綜上所述,對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應用針刺輔助麻醉不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維持患者麻醉過程中的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而且還可以進一步縮短其蘇醒和拔管時間,減少丙泊酚用量,提高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