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彪
摘要:閱讀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閱讀的興趣和關注點會不同,閱讀理解的層次也會不同。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不必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讀透一本書,因為這是不現(xiàn)實的。關于讀書,陶淵明早就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一套方法,他說自己喜歡讀書,但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作過分的研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常常高興地忘記了吃飯。閱讀一般有三個目的:娛樂消遣、獲取資訊和增進理解力。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開展《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主要是為了實現(xiàn)獲取資訊和增進理解力的閱讀目的,即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紅樓”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閱讀理解能力,積累一定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紅樓夢》;整本書閱讀;閱讀方法
《紅樓夢》被認為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取得了非常高的文學和藝術成就,對后世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影響著中國人思維和審美習慣。近代以來,研究《紅樓夢》的專家學者和讀者非常多,為此還產生了“紅學”。《紅樓夢》這本著作也被列為了高中生的必讀書目。但是由于《紅樓夢》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不少高中生反映讀不進去這本書。在如今碎片化閱讀的時代,重讀經典,領悟經典的豐富內涵顯得十分重要。本文中筆者談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單篇導讀的方法與策略。
一、從文字品讀入手,教授學生單篇閱讀方法
通常情況下,文本中的字或者詞具有特定的含義,隱藏著文本的關鍵點,起到獨特的作用,只有挖掘并品讀這些字詞,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消除學生的閱讀障礙,實現(xiàn)高效的閱讀。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善于引導學生用心挖掘文本中的重點字詞,對字詞的含義和內容進行悉心推敲,準確地挖掘其中隱含的本質,并圍繞著字詞展開相關的語言訓練,實現(xiàn)讀到寫的過渡,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更深入地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與內涵,體會《紅樓夢》的韻味。
例如,《紅樓夢》一書之所以讓初讀者感覺到難以讀進去,除了語言表述習慣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作者借文字傳達出的種種隱晦的意思。所以我會帶領學生去重點挖掘、品讀文字,幫助學生掃清障礙,這樣閱讀才能順利進行。我先帶領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閱讀原著,由此了解社會背景,熟知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領悟作品價值,一步一步完成不懂到懂的過程,幫助學生掃清閱讀理解上的障礙,若是讀到不懂的地方,也不用急于解決,先“不求甚解”,過段時間再讀,或與他人交流,到時或有不一樣的收獲。其次,我會引導學生品讀文字,如《紅樓夢》開篇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中,“雨村聽了大怒道”至“門子才斜簽著坐下”這兩段文字中,作者獨具匠心地描寫了門子的四處“笑”,為了教會學生品讀文字的方法,首先我要學生挑出以上兩段文字中的“笑”字,然后結合具體語境讓學生解釋“笑”字的含義,再讓學生從此字中品味作者這樣寫的巧妙之處和刻畫了人物的什么性格,以此教會學生品味字詞的方法,從而學會巧妙運用語言。比如門子笑道:“老爺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這句中的“笑”字,是詭秘的笑,這個“笑”字是門子的明知故問,巧妙地點出賈雨村當年的貧賤身份,意在控制賈雨村,同時也寫出了門子詭秘、狡詐的性格。由此可見作者用詞之妙,意蘊無窮。
二、以文學賞讀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
《紅樓夢》具有很強的文學價值,教師在單篇導讀教學中,要注重挖掘其中的藝術價值,引導學生進行賞析,體會文字的魅力。首先,培養(yǎng)學生對《紅樓夢》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先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例如,在開始指導閱讀之前,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專門請紅學家給學生做一次“紅學”講座,介紹《紅樓夢》中的人物特點、關系、判詞等,《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影響力和閱讀《紅樓夢》的意義等。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枉凝眉》的歌曲,營造氣氛,讓學生感受《紅樓夢》所要表達的宗旨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打開閱讀《紅樓夢》的大門。
其次,以紅樓人物分析為抓手,引導學生展開文學賞讀。例如,教師可以將薛寶釵作為重點分析對象,學會運用多方對比、整體把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具體來說,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與寶釵、黛玉、襲人、賈母等相關回目,帶著問題,邊讀邊做筆記,邊思考。從而得出薛寶釵與林黛玉是對立面,相互映襯的,與襲人具有同一性,襲為釵副,與賈母似同而不同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能夠實現(xiàn)對《紅樓夢》的有效鑒賞,更為整體和科學地把握人物的形象。
三、以文化研讀為關鍵,實現(xiàn)優(yōu)秀文化的傳遞
古典名著大都涉及中國傳統(tǒng)風俗、傳統(tǒng)人文、傳統(tǒng)社會和文化,《紅樓夢》更是如此, 包含了很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佛教思想精髓、道家哲學文化、儒家優(yōu)秀文化,服飾文化、中醫(yī)理論、建筑文化、飲食文化等,因此《紅樓夢》單篇導讀中文化研讀的開展必不可少。高中生隨著學習的深入,分析問題時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但是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有時學生看問題難免流于表面,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
所以,在開展《紅樓夢》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進展,適時地拋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活躍學生的思維,將閱讀引向深處。教師可以組織小組交流課,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生生互動,交流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和閱讀的心得體會。如,元妃省親那一回,元妃共哭泣六次,每一次哭泣包含了元妃怎樣的情感?王熙鳳的“掉包計”是如何實現(xiàn)的?賈府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沒落的?思考寶黛愛情悲劇的根源是什么?教師摘取原著中的重點章節(jié)和學生一起研讀,當學生通過閱讀有深刻理解時,教師則可以與學生一同分析問題的答案,以及這些問題背后所蘊藏的深層含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從而感悟《紅樓夢》所傳遞的文化意識,讓學生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文化,提高個人的文化自信。
總之,《紅樓夢》一書由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豐富性,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入手,帶領學生走進紅樓的大門。通過整本書的閱讀,教授學生具體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對《紅樓夢》這本小說有個整體的了解和感悟。
參考文獻:
[1]蔣霞.整本書閱讀視域下的高考名著閱讀考查——以《紅樓夢》為例[J].語文建設,2018(16):62-65.
[2]王春晶.關于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以《紅樓夢》閱讀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2017(10):24-26.
【本文系廣東省河源市2020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hy20028)“基于部編版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實踐研究”研究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