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蕓蕓
摘要: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們實施科學教育,特別重視幼兒的自主探究,讓幼兒在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初步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科學探索的精神。在組織和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為了使幼兒的科學學習取得最佳的效果,我們進行了實踐與探索。因此文章針對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組織與實施的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教育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幼兒;科學教育探究活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9-230
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育改革背景下,隨著教師對《指南》中所提出的科學教育的目標和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大家越來越重視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探究活動。在科學教育活動組織和開展的過程當中,我們要重視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科學教育具有啟蒙的性質,我們組織和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一定要符合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為他們提供直接感知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在教育實踐中對了促使幼兒主動地進行自主探究,我們嘗試通過組織科學探究活動,使幼兒的科學學習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對此本文將結合教育實踐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教師有效的組織科學探究活動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抓住日常生活的教育契機,形成探究活動內(nèi)容
《指南》中指出,要珍視生活和游戲的獨特教育價值,因為幼兒對于日常生活的事物特別的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沒有興趣的學習會扼殺孩子探索知識的欲望。所以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以此來形成科學探究的內(nèi)容,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為了找到科學探究活動的內(nèi)容,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的日常生活,捕捉他們科學探究的興趣點。特別是來自一些偶發(fā)活動的興趣。
例如,有一次明明吃過午飯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銹鋼小勺里面有自己的影子。他對這一點兒非常的感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他不停地變換著勺子的方向,觀察自己的影子的變化,并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了自己的同伴,大家也都興致勃勃的觀察起勺子里的影子。那么教師就可以捕捉到這一興趣點,在此基礎上形成勺子哈哈鏡這一科學探究活動。由于勺子是由于特別熟悉的操作材料。因此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運用這些材料和相關的內(nèi)容,可以使科學探究活動產(chǎn)生更大的吸引力,而且幼兒也會樂此不疲的開展相關的探索活動,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
幼兒時期具體形象思維占有優(yōu)勢。那么在科學探究活動組織和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使用生動和有趣的形象可以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喚醒他們的已有經(jīng)驗,并使他們快速的沉浸在教育情境當中,從而有效地激起了他們科學探究的興趣。
例如,圍繞《噴噴樂》組織與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為孩子們提供了直接感知的機會使他們通過調動自己的視覺觀察皺紋紙和海綿紙在吸水性方面的不同。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非常的生動形象,如:皺紋紙寶寶和海綿紙寶寶準備開展喝水大賽,小朋友們,請你們猜一猜,誰喝的水最多?幼兒可以隨意地進行想象和預測,這在自然而然中會使幼兒更加迫切地想要通過探究的過程來了解比賽的結果,這正是我們所使用的一種預測的策略。接下來教師提議大家快來看,哪一個寶寶喝的水最多呢?幼兒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我們就可以根據(jù)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來組織與開展探究類的科學活動,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會設計更好玩的游戲活動,比如:皺紋紙寶寶特別調皮,他跳到了一個大蛋糕上,小朋友們猜一猜小噴壺里的水噴上去又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又會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發(fā)生呢?無論是對于大蛋糕還是噴水,孩子們都特別的感興趣,教師的有效設計又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興趣??傊诳茖W探究中,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設高質量的教學情境,使其更具有趣味性,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建立起聯(lián)系,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積極性。
三、有效的運用提問策略,激起幼兒持續(xù)探究的欲望
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采用提問的教學策略,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組織與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可以有效地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幼兒會圍繞《問題收集證據(jù)、尋找假設。在科學探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就像串起糖葫蘆中間的一根竹棍,把幼兒整個的探究過程進行了整合,使幼兒圍繞《一定的科學問題來了解客觀世界,掌握正確的科學概念。由于科學探究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應該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幼兒持續(xù)探究,不斷的激發(fā)他們探究的熱情和渴望。
例如,圍繞《沉與浮》組織與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要改變什么才能使各種各樣的紙不至于沉到水里面呢?你還想到了哪些辦法呢?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會使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輔助操作,在不斷的嘗試中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是指不至于沉到水底的方法。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過多地是聚合性的問題,而應該是具有一定發(fā)散性質的問題,這樣可以促進幼兒不斷地思考和創(chuàng)新。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幼兒不斷地進行自主探究,避免了教師進行生硬的口頭傳授,這是一種更加適宜幼兒進行自主探究的方式。
綜上所述,正如皮亞杰所言:只有兒童自己構建的知識,才是真正符合他們年齡階段的知識,并且與他們的認知結構相融合,它也是最強大而且沒有被遺忘的知識。在組織和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我們一定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自我建構知識的平臺。只有體現(xiàn)了幼兒為主體的科學探究活動,只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建立起聯(lián)系的科學探究活動,才能夠真正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提高和改善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侯立君.音樂游戲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科學運用[J].北方音樂,2017,37(20):152.
[2]馬如宇,孫嬌.科學配備玩具支持幼兒游戲點亮快樂童年——《遼寧省幼兒園活動區(qū)玩具配備目錄》解讀[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