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英
摘 要: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主題式教學情境,激勵學生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好化學的信心。文章從主題式情境教學的含義及特征入手,探究主題式情境教學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以核心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以生活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以項目化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
關鍵詞:初中化學;情境教學;興趣;信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9-0100-02
教育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讓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中。由此可見,實踐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終極目標。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基于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方式、途徑,可將實踐性、生活化的內容融入教學中,創(chuàng)設主題式教學情境,創(chuàng)新化學教學模式。
一、主題式情境教學模式的含義及特征
主題式情境教學模式強調實踐與文本的有機結合,是基于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以某一鮮明主題為核心,聯(lián)系生活經驗以及其他學科內容,設計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提高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探究性教學模式。主題式情境教學模式有三大顯著特點。第一,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性。主題式情境教學模式由一個或者多個情境問題構成。學生可以聯(lián)系生活經驗、社會實踐,以情境還原的方式解答問題,形成動態(tài)輸出。第二,資源整合性。主題式情境教學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既可以是課本資源,也可以是其他學科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圍繞這些資源,搭建不同的知識情境,以此不斷提高學習能力。第三,學科的融合性與教學主題性。主題式情境教學模式是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的,內容多種多樣,不局限于學科本身,還可以融入其他學科的內容,然后以此為基礎輻射教學目標、評價目標、學習目標等要素,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也以此為重點。
二、主題式情境教學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1.以核心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
主題式情境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內容主題化,主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因此,相關的課堂設計也以核心內容為基礎,結合驅動性問題,按照統(tǒng)一的主線,進行不同模塊的劃分及多元情境的創(chuàng)設。例如,在教學“化石燃料的利用”時,筆者根據其核心內容,以沙漠徒步旅行為主題情境對象,以旅行的過程為重點,將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劃分為四個模塊:材料模塊、能源模塊、計算模塊、化學素養(yǎng)培育模塊,并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設一系列問題情境。具體流程如圖1。
第一,以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拋出問題:現(xiàn)在,我們準備進行一次旅行,從南京到騰格里,請大家思考一下,我們需要攜帶哪些物品?學生回答:垃圾袋、水杯、睡袋、衣物、毛巾、護膚品……筆者進一步引導,讓學生運用已學化學知識,對上述物品進行分類,并回答問題:(1)在上述物品中,哪些屬于合成纖維?如果點燃,會有什么味道?(2)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為飛機,那么飛機的燃料屬于哪一類?(3)如何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辨別無機材料、合成材料和復合材料?
第二,根據旅行的時間順序引出模塊二,即從材料的學習過渡到能源方面。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思維導圖思考飛機的燃料類型,回顧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相關知識,并回答問題:(1)三大化石燃料的類型包括哪些?如何區(qū)分?(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化學式是怎樣的?(3)煤炭和石油是如何形成的?旅途中的哪些地方富含這一類化石燃料?
第三,在初步了解教學內容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本節(jié)課的難點——化學計算問題:從銀川到阿拉善盟需要2個小時,我們選擇汽車作為交通工具,整個路程耗油20L,98#汽油的化學式為C8H18,相對分子質量為114,密度為0.75g/L,請計算出整個路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10年后我們再次旅游,還走這一條線路,可以選擇什么能源的交通工具?為解決學生在解答計算題時遇到的方程式配平、碳元素守恒等常見問題,筆者通過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并講解多種解題思路供學生參考,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四,當學生學會解題后,筆者順勢將課程推進到第四主題情境模塊,列出問題:(1)如果沙漠中需要電,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法獲???風能和太陽能哪個效果更好?風能和太陽能裝置如何設計?(2)我們在旅行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垃圾,如何分類?(3)我們回到南京后,發(fā)現(xiàn)空氣質量不如新疆,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這一模塊是借助旅行故事線,將課本知識銜接起來,并實現(xiàn)自然過渡,讓學生了解化石燃料的核心內容,拓寬視野,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提高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以生活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
在主題式情境教學中,課程設計及素材搜集都離不開生活,因此,教師可根據課本內容,將不同的生活素材組合在一起,根據素材特征將其劃分為不同的主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碳的制取”時,筆者搜集了大量與二氧化碳相關的資料,并進行歸類,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情境分三步引入。
第一步,以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為基礎,引入導學課程??紤]到學生曾經學習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筆者拿出一盆花,并播放科學教育片《植物的作用》,讓學生在觀看后寫出光合作用的過程,繪制效果圖,并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植物是如何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植物呼吸作用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產生的。
第二步,以生活中的常用素材為基礎,引入新課程。筆者拿出一杯石灰水,讓學生向水里吹氣,觀察現(xiàn)象,并思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變化。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討論,得出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筆者循序漸進,拿出準備好的稀鹽酸和大理石、碳酸鈉粉末、稀硫酸等實驗材料,讓學生思考如何通過這些材料制取二氧化碳。為了讓這些素材更加生動,筆者邀請學生扮演不同的化學元素符號,演繹具體的反應過程,并播放工業(yè)二氧化碳的制取視頻,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第三步,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真實的演練,了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驟,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證明是二氧化碳。學生很快將課程導入中吹石灰水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認為可以通過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判斷是否收集滿二氧化碳,并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以項目化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
化學是實踐性的課程。因此,教師可以項目化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化學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例如,在教學“水的凈化”時,筆者將學生分為6個異質化小組,讓學生自主探究將一杯污染的水凈化為優(yōu)質水的實驗方案。學生得到任務后,查閱課本,找資料,并積極展開討論,探究實驗方案。(1)靜置:使不溶性大顆粒物質沉降。(2)吸附:加入明礬、活性炭等進一步凈化。(3)過濾: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4)蒸餾:凈化程度較高,除去溶于水的雜質。(5)過濾:分離固體和液體混合物。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學生認真記錄,并形成實驗檔案,體驗了當科學家的感覺,收獲滿滿。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主題式情境教學模式具有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整合性、學科融合性與教學主題性等特點。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核心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以生活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以項目化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平.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課堂情境教學策略探討[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0(02).
[2]陳展輝.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課堂情境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19(14).
[3]吳彬.情境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教育科研,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