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震 鄭榮華 吉冰璇 耿建勛
[摘? ? ? ? ? ?要]?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的人本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中。他實行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以致用”教學原則以及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主張人的和諧全面發(fā)展等教育思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孔子的這些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啟示。
[關? ? 鍵? ?詞]? ?孔子;人本教育思想;現代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5-0014-02
一、人本主義教育的內涵
“人本教育”顧名思義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和學習的規(guī)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它的教學觀念是:著眼于學生和諧、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倡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論教”,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人與社會、自然關系的能力,以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能力等。
二、人本教育的教育理念
(一)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質量觀
教育是為了人的終身發(fā)展,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因此教育應該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人對教育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教育要培養(yǎng)具有健全的人格、獨立思想的人。為防止急功近利式的短期教育行為的發(fā)生,人本教育觀中更加重視全面、全程、和諧發(fā)展的教育質量觀。更加注重學生和諧、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其特征是:保證教學適度統(tǒng)一與差異的結合與均衡;保證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目標制定過程中的相融與開放;保證目標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統(tǒng)一與選擇,從而較好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啟發(fā)式的課程觀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人本主義教育理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直接經驗,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操作,在課程的編制以及實施過程中,以點撥、啟發(fā)、為基本手段,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人與社會、自然關系的能力,以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能力等,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釋放,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尊重個性的學生觀
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不同的年齡、性格有著不同的特點。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和變化,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接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不足。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人,由于遺傳、環(huán)境、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心理世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認識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四)以學論教的教學觀
人本教育提倡,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學論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以學生為中心不僅以學生的活動為教學過程的中心,還應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終身發(fā)展為教學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以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將滿足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作為教學效果評價的依據。
三、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本教育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孔子的《論語》就是一部教育學。孔子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家,他是想通過教育改造社會,通過修己安人,即把“修己以安百姓”放到重要地位。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邦有道”的目的。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是孔子一貫的教育思想??鬃咏逃龑W生力絕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以一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姿態(tài),平等地坐下來,傾聽學生的心聲,在《侍坐》中,他和顏悅色地對學生說:“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币馑际悄銈儾灰驗槲业哪昙o比你們稍長一點就不敢說話,你們大可不必拘束,可隨心所欲,大膽直言,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從這里我們看到了孔子的教學方式,完全放下了嚴師的架子,以一種平等的談話式的閑聊,與學生坐而論道,坐而言志,孔子又說:“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孔子又巧設設問,循循善誘,啟發(fā)引導。首先,他十分了解學生心理,了解學生平日的所思所想,曾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薄叭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孔子正是基于平時對學生的了如指掌,一問就問到了學生心坎里去,“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使學生放下了心理負擔,把這份久積于心的理想志趣,一吐為快??鬃釉诔浞至私鈱W生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又巧于設問,啟發(fā)誘導,教育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實現了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
孔子在辦學過程中,實行有教無類??鬃愚饤壛伺f有的門第觀念,廣收門徒,無論貧富。在他的弟子中,有富累千金結駟連騎的端木子貢,有高車駟馬輕裘長鋏的公西子華,有深居陋巷簞食瓢飲的顏回,有煮藿烹薇作飯佐餐的曾參。這種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主張教育公平的理念,處于學在官府的時代,實在難能可貴,就是在現代化教育的今天也值得我們借鑒。
孔子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說教,而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從《侍坐》章結尾一段的評點可以看得出來。四個學生暢談個人理想,四個人各懷其志,子路以勇治國,冉有以富治國,公西華以禮治國,曾皙以美治國,他們的志向并不完全符合孔子的理想標準,但孔子在對每個人進行評點時,沒有對他們進行簡單的肯定和否定,更不是根據自己預設的標準或偏私喜好來評判學生,而是寬容接納,積極肯定,并不失時機地贊揚、鼓勵。對曾皙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對冉有、公西華則極力贊揚,鼓勵,對子路則是肯定中略有批評。他能夠包容并鼓勵學生的理想追求,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再有,文中寫到了子路發(fā)言的急躁、沖動,狂傲無禮,孔子只意味深長地笑了一下??鬃雍推溆嗳齻€學生在談話時,曾皙卻在“鼓瑟”,孔子不去制止他,也沒有批評他,從“子路率爾對曰”到“曾皙鼓瑟而談”,我們看到孔子對學生個性和興趣愛好的理解和寬容,對學生差異的接納和認同。在教育過程中,孔子因材施教,很注意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來進行針對性教學,并針對每個人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種尊重個性、尊重差異的做法值得每一位教師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