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閨蜜聚會,大家紛紛傾吐對孩子學習的焦慮。
在一邊發(fā)呆的我,冷不丁被Cue到:“我終于知道你為什么不糾結了!因為你接受孩子就是個普通人?!?/p>
“我……因為我就是個普通人啊?!?/p>
確實,孩子學習忽好忽差,彈琴跳舞并不出眾,我都覺得太正常了,她就是個普通小孩,也沒有舞蹈家的基因,我對她沒有過高期望。
我一直覺得做個普通人,快樂而努力地生活,是人生幸事。很多人之所以不快樂,為人父母者之所以不滿足,就在于無法接受自己,尤其是孩子,只是個普通人。
之所以有這樣的覺悟,是因為我早就驗證了,我們大多數(shù)人終其一生就是普通人。
小時候,跟所有小孩一樣,我覺得自己一定有些什么是與眾不同的。小學得了全國書法獎,作文在《北京日報》發(fā)表后,暢想自己長大后或許能成為作家;初中物理、化學在區(qū)里拿了名次,暗暗覺得自己智商超群;高中獲得全國數(shù)學競賽銅牌后,更是欣然接受同學們對 “董羅庚”的膜拜,想著“以后有時間,一定要研究下哥德巴赫猜想,為數(shù)學事業(yè)盡一份綿薄之力”。
當然,后面如你們所見,事情并沒有如想象般發(fā)展,我沒有成為作家、科學家、數(shù)學家,一直做著平凡的工作,過著平凡的日子。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的積極和快樂。
一天我問女兒,你長大了有什么愿望嗎?
她想了想說:我覺得能像你一樣,就很好。
哇,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最大的褒獎。普通人,只要活得快樂和精彩,就是一種讓人羨慕的人生狀態(tài)。無關成績、薪水與智商是否超群。
所以爸爸媽媽們,別總“壓力山大”了,輕松快樂就是我們能為孩子帶來的最大財富。
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說:你如果只是以出人頭地為目的,等于給自己找了一條非常狹隘的道路。而如果畢生任務就是做一個優(yōu)秀的普通人,熱愛世界、熱愛萬物,然后一輩子能夠做好一兩件事,就很好了。
[—詳見P9《父母必修課:與5種情緒壓力說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