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東,馬俊清,石漢杰,李欣,薄祎凡,李澄
1.內蒙古自治區(qū)綜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2.武警內蒙古自治區(qū)總隊醫(y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40;
3.赤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赤峰024000
狂犬病又稱恐水癥,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導致的急性傳染病,屬于人獸共患?。?-2]??袢〔《局饕ㄟ^破損的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臨床大多表現為特異性恐風、恐水、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3]。該病流行性較廣,患者的病死率極高[4-5]?!犊袢∫呙纾篧HO立場文件》(2010版)顯示,每年約有5.5萬人死于狂犬病,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s)的損失為190萬;2018年上升至每年約5.9萬人死于狂犬病,DALYs損失超過370萬[6]。目前,臨床上尚無針對狂犬病的特效療法,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預防狂犬病的有效方法[7-8]。
內蒙古每年約有10萬人次的狂犬病傷害暴露。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區(qū)狂犬病暴露傷害報告最多的地區(qū)之一,年人用狂犬疫病苗的使用量約占全區(qū)的1/5,使用的疫苗以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為主,該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價格適中。本研究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赤峰市5 073名狂犬病暴露者作為研究對象,調查接種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后的不良反應情況?,F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于赤峰市13個旗縣區(qū)各選擇1家接種單位(以主要承擔疫苗接種工作的單位為主),選擇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接種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的暴露者為研究對象,共5 073名。
1.2 觀察方法 所有接種者每次接種完成后均留觀0.5 h,并由醫(yī)護人員進行定期電話隨訪,記錄受種者出現的不良反應(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不良反應的判定標準參照《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jiān)測方案》。醫(yī)護人員均進行培訓。每日完成的調查問卷均在當天進行核查,查看漏項和錯填,發(fā)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個案調查數據庫,SPSS 19.0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5 073名暴露者中,男性2 616名,女性2 457名,年齡范圍為0~91歲。接種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后共發(fā)生715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09%。其中一般反應在接種后1~2 d后自行緩解,異常反應經對癥治療后亦痊愈。
2.2 不良反應的年齡及性別分布715例不良反應中,男性373人(占比14.26%),女性342人(占比13.92%),男女比例為1.09∶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120,P=0.729)。不同年齡段出現的不良反應不同,主要以0~10歲為主,發(fā)生率為20.61%,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X2=67.525,P<0.001),見表1。
表1 5 073名暴露者各年齡段的不良反應情況Tab.1 Adverse reactions in 5 073 exposed persons at various ages
2.3 不同針次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5 073名暴露者共接種21 823劑次,出現的不良反應以一般反應為主,共956例次,發(fā)生率為4.38%,主要以發(fā)熱和接種部位紅腫熱痛為主。接種第1、2、3、4、5針后發(fā)生一般反應分別為711、211、26、5、3例次,占比分別為14.01%、4.18%、0.52%、0.10%、0.16%,一般反應發(fā)生例次隨接種劑次的增加顯著下降(X2=1 593.281,P=0.000),見表2。發(fā)生異常反應共7例次,占比為0.032%,接種第1針次后發(fā)生3例異常反應,1例蕁麻疹、1例其他過敏性皮疹、1例過敏性休克;接種第2針次后發(fā)生1例其他過敏性皮疹;接種第3針次后發(fā)生2例異常反應,1例蕁麻疹和1例其他過敏性皮疹;接種第4針次后發(fā)生1例血管神經性水腫;接種第5針次后未發(fā)生異常反應。
表2 5 073名暴露者接種不同針次后一般反應發(fā)生情況Tab.2 General reaction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various doses in 5 073 exposeed persons
狂犬病病毒可侵害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引起進行性癱瘓、咽肌痙攣、怕風和恐水等癥狀[9],病死率幾乎達100%[10]。被犬或其他動物咬傷后應徹底清洗傷口,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預防暴露后狂犬病的發(fā)生。
本研究顯示,5 073名暴露者接種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后,共發(fā)生715例(占14.09%)不良反應;共接種21 823劑次,發(fā)生不良反應963例次,發(fā)生率為4.41%。不良反應以一般反應為主,主要為發(fā)熱和接種部位的紅腫熱痛,癥狀較輕,均痊愈;異常反應發(fā)生數較少,主要為過敏性皮疹,與其他報道一致[11-12],且經電話隨訪,均已痊愈。
本研究結果表明,0~10歲年齡段接種人數最多,占比為21.80%。WHO指出,被疑患狂犬病動物咬傷的受害者中,15歲以下兒童占40%[13],可能是由于兒童好奇心強,喜歡接近小動物,危險意識較低。0~10歲受種者出現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01),與黃少新等[14]和牛會勤等[15]研究結果相似。高年齡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可能是由于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免疫應答遲緩、減弱所致。因此在今后接種過程中,應著重注意低年齡組人群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本研究發(fā)現,接種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的不良反應主要發(fā)生在第1針注射后,隨著接種次數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下降(P<0.001)。因此,在接種過程應密切觀察第1、2針注射后的情況,安排專屬醫(yī)務人員對受種者的身體狀態(tài)進行觀察、隨訪和記錄,以便及時有效處置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接種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前應及時告知受種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接種后應留觀30 min,密切觀察接種者的情況,著重觀察和隨訪第1針免疫的兒童群體,降低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傷害及風險,提高患者依從性,確保預防接種順利完成,達到有效預防狂犬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