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振波(吉林省磐石市紅旗嶺鎮(zhèn)綜合服務中心畜牧服務站)
母牛產后癱瘓是臨床常見疾病,又稱乳熱癥或產后低血鈣癥,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發(fā)生的一種嚴重的代謝性疾病,主要發(fā)生于營養(yǎng)水平良好、產奶高峰期的奶牛,多發(fā)生在產后的1~2天。該病的主要癥狀是低血鈣癥,四肢癱瘓,肌肉無力,呼吸急促,無法站立。該病發(fā)病較急,若不能及時治療,在發(fā)病后幾小時即可死亡,若及時發(fā)現并進行治療,治愈率可達90%以上。
2021年2月某奶牛養(yǎng)殖戶,一頭6歲母牛分娩后第二天發(fā)病,出現食欲不振、采食減少、反芻停止等情況,表現為輕度不安,肌肉震顫,不能站立,臥地不起。
病牛病程發(fā)展快,表現出驚恐吼叫,肌肉震顫,掙扎不能站立,頭部后仰,鼻鏡干燥,呼吸急促等癥狀。
根據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母牛產后癱瘓。
5%葡萄糖注射液350毫升和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毫升,靜脈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和烏洛托品注射液20毫升,靜脈注射;AD鈣500毫升,內服;補中益氣散300克,內服。以上治療用藥連用3天。
通過三天的治療母?;救?,反芻恢復正常。母牛產后癱瘓的發(fā)病主要由以下兩個原因導致。
1.血鈣含量快速下降。母牛處于干奶期階段,甲狀旁腺功能相應減退,導致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量不足,機體轉化骨骼中鈣質的能力變弱;妊娠飼養(yǎng)階段母牛沒有及時更換飼料配方,飼料中鈣含量較高,從而血液中鈣含量相對偏高,導致甲狀旁腺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降鈣激素,同時抑制甲狀旁腺的分泌,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量減少,致使機體轉化骨骼中鈣質的能力也下降。母牛生產后血鈣含量大量進入初乳中,血鈣未能得到及時補充,血鈣含量急劇降低從而導致發(fā)病。
血鈣降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母牛生產前后胃腸吸收鈣的能力下降。懷孕后期,子宮中的胎兒快速發(fā)育,此時的胎兒和羊水在母牛腹腔內占據相當大的位置,擠壓胃腸等消化器官,使母牛的消化吸收機能減弱,鈣經胃腸道吸收受阻,從而影響血鈣含量。此外,分娩過程中機體雌激素水平升高,導致母牛食欲下降,也是影響鈣攝入量的重要因素。
2.大腦皮質缺氧。母牛分娩后乳房出現泌乳功能,快速發(fā)育,體積迅速變大,乳房的貯存能力加大,大量血液流向乳房;分娩排出胎兒后,母牛腹壓突然下降,腹腔內的各臟器恢復原位,被擠壓的體積相應恢復,血流也相應回流,臟器充血,存血量增加;分娩后肝體積增大,新陳代謝能力增強,貯血能力增加。上述原因致使全身血液向這些器官重新分配,腦部血液量相對減少,導致母牛出現一時性腦缺血、缺氧。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缺氧極度敏感,一旦出現腦皮質缺氧,病牛表現出興奮和慌張,隨之出現機能喪失的現象。
母牛產后癱瘓在奶牛養(yǎng)殖場時有發(fā)生,飼養(yǎng)管理不到位是造成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茖W的飼養(yǎng)管理要求飼料配方合理,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飼料。在實際養(yǎng)殖過程中,母牛妊娠期一般從產前2周左右開始,應給母牛改變飼料配方,飼喂低鈣高磷的飼料,減少飼料中鈣含量,從而促進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提高骨鈣進入血液。干奶期飼料中的鈣含量應控制在每頭牛60克以內,增加谷物精飼料的使用,減少豆粕類飼料的攝入。在分娩后立即將飼料中的鈣含量提高,也可以在分娩后立即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溶液,對預防產后癱瘓有很好的效果。維生素D具有促進鈣質吸收的作用,科學合理使用維生素D制劑,也可以起到預防該病的作用。在產前或產后肌內注射維生素D制劑,或間隔一定時間重復使用,對降低該病發(fā)生具有很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制劑嚴禁超量使用,否則會出現一系列的副作用。
在臨床中,母牛一旦發(fā)病,要盡早發(fā)現并及時治療,在分娩前后應時刻注意母牛狀態(tài),如有可疑癥狀應第一時間請獸醫(yī)專業(yè)人員進行診治,還要加強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