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潘有江
摘要:針對硝基苯生產工藝中副產物硝基酚的生成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尋硝基苯生產中硝化反應的最優(yōu)條件,從而達到控制硝化反應中副反應的發(fā)生,進而控制硝基酚含量。
關鍵詞:硝化反應 ?硝基苯 ?硝基酚
1. 前言
硝基苯生產工藝中副產物硝基酚的生成增加原料單耗;酚類未脫除干凈而帶到后處理工序,影響中和系統(tǒng)正常運行,還會使成品的顏色變深;增加洗滌用水、用堿量;增加廢水量,造成環(huán)境污染。硝基酚屬于易燃易爆物質,性質不穩(wěn)定,在硝化釜中產生的硝基酚進入精餾系統(tǒng),經過精餾系統(tǒng)的濃縮含量會增高,高濃度的硝基酚在精餾系統(tǒng)中存留會增大安全生產風險。因此降低硝基酚的含量對裝置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具有重大意義。
2. 硝化反應原理及工藝流程簡介
2.1 硝化反應原理
硝化:苯和混酸中的硝酸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發(fā)生硝化反應生成硝基苯。
主反應方程式:
主要副反應方程式:
2.2 工藝流程簡介
硝酸、循環(huán)廢酸、硫酸一起進入三酸混合器混合,經混酸冷卻器冷卻,進入1#硝化釜。同時酸苯進入1#硝化釜,與混酸發(fā)生反應,并依次溢流至2#硝化釜、3#硝化釜、4#硝化釜中繼續(xù)反應。反應后的物料從4#硝化釜溢出并沿切線方向進入硝化分離器,經離心分離和重力沉降,進行連續(xù)分離。下層廢酸經廢酸冷卻器冷卻后進入循環(huán)廢酸罐,上層酸性硝基苯溢流至中和釜。
3. 硝基酚含量控制因素
3.1反應溫度
反應溫度是硝化反應重要影響因素。反應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硝化反應溫度每升高10℃,反應速度增加0.8~1倍。反應溫度過低,反應不完全,反應溫度過高硝基酚等副產物增加,同時還將造成硝酸大量分解。
以硝基酚含量小于950 mg/L為控制目標,在正常運行工況下調整各硝化釜溫度控制范圍如表3.1所示。硝化釜反應溫度需先低后高,1#硝化釜硝酸濃度高,低溫硝化可降低1#硝化釜轉化率,從而降低硝基酚等副產物的生成,以及硝酸的分解,4#硝化釜反應物濃度低,采用高溫硝化可提高硝化反應的轉化率,降低消耗。因此各釜上述溫度控制范圍可滿足降低硝基酚含量要求。
3.2脫水值
脫水值是指硝化反應結束時廢酸中硫酸和水的計算重量之比,通常用符號D·V·S表示:
脫水值表示混酸的硝化能力。脫水值太大,反應快,但容易產生硝化副反應;脫水值太小,反應緩慢,甚至反應不完全。按照圖3.1所示脫水值最大值不宜超過2.51,最小不易低于2.30,可有效控制硝基酚含量。
3.3其它影響因素
混酸中的硝酸濃度高,會增加硝基酚的生成,硝酸配料不足理論量,也會增加硝基酚的生成,因此混酸中硝酸的質量分數百分比一般控制在7.8~9.5%為宜;硝基酚的生成隨硝酸過剩量的增加而降低,反應結束要求硝酸的質量分數百分比≤2.0%,一般控制在1.0%左右;因此,采用較低的溫度進行硝化反應,并適量加入循環(huán)廢酸或采用高水混酸,是減少硝基酚類生成的有效措施。
此外設備可靠、運行穩(wěn)定,也有一定影響,尤其是存在漏點的情況下,影響巨大,因此要及時消除漏點其次攪拌也影響硝化反應的進行,硝化反應是非均相反應,反應主要在酸相和兩相界面處進行,只有通過劇烈的攪拌,使有機相苯分散到酸相中才能完成硝化反應,同時避免了局部過熱。一般情況下,轉速越大,轉化率越大,但轉速超過一定值,轉化率無明顯變化,還可能發(fā)生乳化現象。
4.結論
通過分析,硝基苯生產工藝中為控制副反應發(fā)生,減少硝基酚含量,應采取如下措施:
4.1適宜的反應溫度進行硝化反應,1#硝化釜溫度控制范圍是60.7℃~64.7℃;2#硝化釜溫度控制范圍是73.0℃~75.9℃;3#硝化釜溫度控制范圍是72.6℃~79.8℃;4#硝化釜溫度控制范圍是72.7℃~79.8℃;
4.2脫水值控制范圍在2.30~2.51之間;
4.3適量加入循環(huán)廢酸,降低反應溫度,減少物料停留時間;
4.4控制好混酸中的硝酸濃度,硝酸配料量;
4.5保證設備穩(wěn)定運行。
1.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化肥廠,730060,甘肅蘭州?2.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730060,甘肅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