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瑤 陳亮
《圓明園》以宏大絕美的歷史場景和精彩紛呈、令人嘆息的歷史故事給觀眾美妙的視聽享受。文章從聲畫結合的角度解碼紀錄電影《圓明園》的語言形式,從聲音的角度出發(fā),對解說詞創(chuàng)作的詩意氣質、配音朗誦中的情感升華和影視配樂中的情緒渲染進行了分析。從畫面的角度出發(fā),文章則側重研究其詩意浪漫的畫面風格和動畫鏡頭描繪空間意境。
一、紀錄片《圓明園》:一部國家歷史的詩篇
作為清代皇家園林的杰出代表,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和“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圓明園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占地350公頃,有園林風景百余處,歷史上的圓明園中西合璧,美輪美奐、舉世無雙。1988年,圓明園遺址公園在圓明園舊址基礎上建成,園中繁盛的花木包圍著僅存的殘垣斷壁,成為全國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影視作品中,有大量以皇家生活為主題的紀錄片,然而少有圍繞圓明園選題的作品,一是因為史料不足,有相當部分的資料曾因存放于園中而被英法聯(lián)軍毀盡,二是因為現(xiàn)存遺址的可拍畫面太少,不足以支撐一定的片長。紀錄片《圓明園》以宏大絕美的歷史場景和精彩紛呈、令人嘆息的歷史故事給受眾以美妙的視聽享受,其大規(guī)模使用了三維動畫技術真人扮演,將瑰麗輝煌的圓明園和隱秘其間的皇家生活重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整部影片一分為二,一半極盡繁華,一半極盡憂傷。從政權的建立到康乾盛世,從割地賠款到侵華戰(zhàn)爭……當看到畫面里那舉世無雙的圓明園在火海里慢慢消逝的時候,無不讓人深感震撼、扼腕嘆息。
《圓明園》是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和廣西電視臺共同制作的大型史詩電影。2006年9月8日,《圓明園》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并于當年10月正式在全國院線放映。電影《圓明園》是講述國家歷史的宏大詩篇,片中娓娓道來的史詩般的講述、徐徐展現(xiàn)的壯美畫面、舒緩低沉的旋律,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觀看體驗,激蕩著觀眾的愛國情懷。[1]
二、解碼紀錄片《圓明園》的語言形式
(一)聲音流動中的詩意
1.文學表達中的詩意氣質
紀錄片詩性氣質離不開中國文學中詩歌的滋養(yǎng),詩歌體裁一直獨立存在,同時它又作為一種文化力量常常滲透到其他領域,詩歌和電影畫面融合表達,能夠將紀錄片獨特的氣質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在紀錄電影中,它的文字部分被稱為解說詞,解說詞能夠彌補畫面的不足,交代影片中事件的發(fā)生背景,渲染情緒意境,升華影片的主題,對畫面、構圖和配樂的運用都有著指引性作用。在紀錄電影《圓明園》中,解說詞與詩歌深深融合,不斷強化影片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表達,提升影片的審美價值。紀錄片《圓明園》的開頭是這樣的: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
這是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關于圓明園論述中的一部分。影片的解說詞中大量包括詩歌化的文學表達,把詩情畫意與愛國情懷深深地融合起來。在敘述圓明園建設基本完工時,解說詞這樣描繪建設者的心理狀態(tài):“50歲的乾隆沉浸在美夢當中,鼎盛的大清將交給他的子孫千秋萬代地延續(xù)下去,空前的自豪感籠罩著乾隆,他達到的成就無人可及,他擁有的榮耀無人可比,他不僅是中國最偉大的帝王,也是無冕的世界之王。”
在影片承上啟下的轉折部分,解說詞是這樣描述的:“整整一個世紀的修建,這個曠世園林擁有100多組景觀,將近1000座宮殿,占地5000多畝,有600個足球場大小。然而圓明園中的皇帝并不知道,世界已經(jīng)變了。”最后,在影片的結局部分,解說詞為“這是現(xiàn)存于中國的幾件青銅雕像,它們曾經(jīng)安放于意大利人郎世寧督造的歐式花園。今天,在大英博物館、巴黎圖書館、楓丹白露博物館以及紐約藝術博物院,人們可以看到一小部分來自圓明園的文物,但是,絕大多數(shù)曾經(jīng)屬于圓明園的文物,仍然下落不明?!闭坑捌慕庹f聲音渾厚而低沉,向觀眾傳達了一個盛世園林從建成到?jīng)]落的故事,通過音樂的烘托和配合,將這段歷史制作成了宏大詩篇,激發(fā)了觀眾的情感。
2.配音朗誦中的情感升華
如果說文字是軀干的話,那么聲音的表現(xiàn)則是靈魂。聲音能夠輔佐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的觀念表達,聲音的特點能有效地影響觀眾對紀錄片的領悟與理解,這是格里爾遜式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影視配音要求配音員根據(jù)影片的語境調(diào)整情感,進而實現(xiàn)聲音與內(nèi)容的情感融合。紀錄電影《圓明園》通篇用解說詞表情達意、結構內(nèi)容,因此配音朗誦則尤為重要。影片的配音創(chuàng)作總體分為兩個內(nèi)容部分:一是人物角色的自述部分。人物角色的自述部分主要是幾位親歷者的自述,例如傳教士郎世寧的自述、英軍隨軍牧師麥基的自述。配音員模仿外國人說中文的發(fā)音,風格輕松自然,把在異國他鄉(xiāng)生活的傳教士的心路歷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配音朗誦時而驚嘆、時而憂傷,打破了影片整體沉悶的基調(diào),調(diào)整觀眾的觀看情緒。二是貫穿影片始終的旁白部分。影片的配音風格整體渾厚莊重,行云流水,與低沉舒緩的音樂融為一體,較好地演繹出空間感、歷史感和距離感,升華情感并激發(fā)觀眾愛國之心。[2]
3.影視配樂中的情緒渲染
音樂和畫面的有效配合使影片更具魅力,可以渲染影片的情緒,塑造風格特征。音樂可以展現(xiàn)節(jié)奏,抒發(fā)情感,也更能使觀眾感知情緒的力量,紀錄片《圓明園》中大量使用了古代弦樂器、敲擊樂器、管樂器等。影片前半部,在表現(xiàn)圓明園的擴建壯大和各種宮廷故事時,音樂風格莊嚴中不失輕快。例如在講述雍正皇帝生活的圖譜時,皇帝身穿不同服裝留有不同畫像,展現(xiàn)的是帝王生活的別樣情趣;在講述皇家飲食文化時,畫面顯示了各種各樣的皇家美食,此時音樂韻律較為輕松活潑;而在表現(xiàn)圓明園的衰落毀壞時,音樂風格則沉悶憂傷。在影片中,音樂有時并不單獨使用,而是和音響實現(xiàn)了完美的結合。例如在介紹園內(nèi)景象時,鏡頭畫面是圓明園的紙質圖紙,此時不但使用了笛子配樂,還結合了鳥鳴聲,使觀眾切身感受到園子的靜謐。在敘述買賣街皇家的娛樂生活時,由于有捉小偷的故事情節(jié),音樂的選取較為戲劇性,使用了小鑼、鼓板等戲曲樂器創(chuàng)造節(jié)奏。在表現(xiàn)圓明園被侵略時,配合哀傷的旋律使用了大量的環(huán)境音響效果,例如擊鼓聲、砸碎瓷器的聲音、物品碰撞的聲音、嘈雜的人聲、腳步聲、炮火聲、火燒的滋滋聲等,使影片達到了極其逼真的故事效果。
(二)視覺呈現(xiàn):宏大端莊與詩意浪漫
1.詩意浪漫的畫面風格
影片講述了大量的宮廷故事,在人物扮演的畫面處理上,影片也融入了富有詩意的風格元素,例如在表現(xiàn)康熙第一次在牡丹園見到小弘歷的場景,畫面使用了較沉穩(wěn)的色調(diào),保持前后畫面的風格統(tǒng)一。在牡丹落下的瞬間,鮮花從弘歷面前飛過,情節(jié)浪漫,為人們呈現(xiàn)了皇家文化的瑰麗風格。當描繪方壺勝境時,解說詞為:“這處景觀的設計來自于古代的神話,燦若白玉的臺階依水而建,金碧輝煌的宮闕憑水而立,每當薄霧在水面升起的時候,這里如夢如幻,宛如仙境?!辩R頭畫面為宮殿憑水而建,波光粼粼,飛鳥在天空盤旋,似有薄霧縹緲,整個畫面唯美浪漫,堪稱經(jīng)典。在表現(xiàn)皇帝對香妃的喜愛時,解說詞是“為了讓皇帝的妃子打消思鄉(xiāng)之情,我們在花園的東邊重建了她的草原故鄉(xiāng)。像意大利歌劇的舞臺布景一樣,10幅大型油畫根據(jù)透視原理,依次鑲嵌在五排磚墻上。郎世寧將帝國西部的風光搬到了圓明園?!辩R頭為實景與動畫合成的畫面,乾隆與香妃共同眺望遠景——草原故鄉(xiāng)的大型油畫風景圖。在表現(xiàn)伴隨著帝國的衰落圓明園被侵略者一次次損壞時,影片的總體基調(diào)是憂傷而深沉的,但并不乏詩意浪漫的風格,例如當旁白說到“額爾金爵士是國際象棋高手,格蘭特將軍是大提琴演奏家。遠征戰(zhàn)事非常順利,從軍官到士兵,每一個人的心情都很愉快”這一段落時,畫面使用的是額爾金爵士和格蘭特將軍在園林景觀前下棋的鏡頭。在明亮的背景前,兩個外國人下棋對峙的背景被欠曝成剪影,并形成對稱式構圖,突現(xiàn)出了影片悲傷而宏大的史詩風格。
2.動畫鏡頭描繪空間意境
影視動畫實質上是一種幻想類別的藝術形式,將虛擬的數(shù)據(jù)、虛擬的人物或事物呈現(xiàn)在鏡頭下,表現(xiàn)為豐富多樣的動畫場景。影視動畫具有無限擴張的空間表達和任意設計的視覺呈現(xiàn),在運用的方式上更加靈活豐富,通過細節(jié)上的放大,可以模擬出栩栩如生的動畫效果。
紀錄片《圓明園》的動畫鏡頭令人嘆服,其不僅將“詩性”與中國的歷史人文相結合,更以形式美賦予園林以濃郁的情感。圓明園是遺址公園,雖然其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但卻是感性的、不完整的記憶。電影語言在近5000畝的空曠遺址面前蒼白無力,因此,只有通過再現(xiàn)的表現(xiàn)手段,才能有足夠的畫面內(nèi)容去充滿整個影片的時間長度。在實際制作中,電影使用35分鐘的三維動畫特效鏡頭展現(xiàn)圓明園的昔日盛況。由于非實景拍攝,畫面有了更多的可塑性。由于整部影片的風格氛圍具有濃烈的歷史感和滄桑感,因此,三維動畫特效鏡頭使用了偏黃色的老照片似的調(diào)色風格,色調(diào)統(tǒng)一而畫面端莊大氣,在細節(jié)處理上也逼真完美,配合音樂重現(xiàn)了昔日詩意浪漫的園林景觀。在電影中復原的園林景觀有蓬島瑤臺、牡丹臺、九州清晏、海晏堂、方壺勝境等,在視覺呈現(xiàn)上,建筑的全景畫面與中、近景鏡頭均達到一定的比例,有俯拍的建筑全景,也有建筑局部的細節(jié)放大。由于動畫制作擁有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設計時多使用運動鏡頭,且展現(xiàn)出令人驚嘆的運動軌跡,甚至模擬飛鳥在空中的起伏,使觀眾在觀影時如同身臨其境,從而被深深折服。[3]
3.情景再現(xiàn)的詩化表達
情景再現(xiàn)是指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時對過往的重要情節(jié)及特定時刻,運用真人扮演以及其他造型手段,再現(xiàn)某特定歷史情景畫面,以此完成紀錄片的形象敘事拍攝。情景再現(xiàn)是紀錄片拍攝的一種特殊的敘事技巧,目的是增強紀錄片的可視性或者彌補畫面的缺失。在紀錄片《圓明園》中,主創(chuàng)人員使用三維動畫技術和真人扮演相結合的方式再現(xiàn)了歷史,這種方式極大地彌補了影片創(chuàng)作畫面的不足,也增加了美感與情節(jié)性。例如在表現(xiàn)康熙第一次在牡丹園見到小弘歷時,三維動畫模擬出一個由牡丹構成的世界,祖孫二人在這個場景中相遇,小弘歷揮劍而花朵隨之飄然落下,浪漫而有詩意。在上文提到過表現(xiàn)圓明園被損壞時,當解說員說到“額爾金爵士是國際象棋高手,格蘭特將軍是大提琴演奏家。遠征戰(zhàn)事非常順利,從軍官到士兵,每一個人的心情都很愉快”這一段落時,畫面使用的是真人扮演額爾金爵士和格蘭特將軍在園林景觀前下棋的鏡頭,殘酷的內(nèi)容是被詩化的。雖然學界關于“搬演”和“情景再現(xiàn)”是否違背了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真實性原則一直爭論不休,但不得不承認《圓明園》中情景再現(xiàn)的詩化表達給觀眾塑造了一個浪漫的、想象中的世界。[4]
在紀錄片《圓明園》誕生之前,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假想的圓明園,它的美麗是煙花、是背影、是捉摸不定的各種璀璨畫面,再多的歷史資料也無法使世人真切感受到它的繁華和絢麗。
參考文獻:
[1]王思維.關于電影《圓明園》的歷史文化思考[ J ].電影評介,2007(06):50-51.
[2]張利.淺論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解說的作用及配音方法[ J ].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4,11(02):93-98.
[3]桂強.古典園林的視覺盛宴 悲愴歷史的無盡挽歌——紀錄影片《圓明園》賞析[ J ].電影評介,2007(01):30-31.
[4]韓笑.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情景再現(xiàn)”的使用與禁忌[ J ].西部廣播電視,2020(15):121-123.
【作者簡介】? 王璐瑤,女,貴州貴陽人,貴州日報報刊社主任記者,主要從事新聞采編、新媒體產(chǎn)品策劃與制作;
陳 亮,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廣播影視職業(yè)技術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新聞傳播學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