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丹
摘要:語文知識的學習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而言極為重要,學生能在語文教學環(huán)境環(huán)閱讀到各種文人墨客的精妙文章,在其中感受世界的變遷和人情的冷暖,心智也能借此機會逐步走向成熟。同時,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也能提升文字駕馭能力,能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利用文字闡釋出來,切實引起讀者心目中的共鳴感。這些能力的提升都能逐步完善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樣的語文知識教學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才是具備足夠支撐作用,語文教師需要深切感知到自身所肩負的重要責任,將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嶄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能在嶄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獲得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提升,在面對各種語文知識的時候都能以更為新穎的思維方式去積極應對。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363
引言
新課標的理念之一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要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語文。這一要求改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學生學習時要主動,對問題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通過小學語文閱讀課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時,學生和教師要相互配合,共同探究,找到合適的方法去獲取新的知識。
一、捕捉生活實際,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語文源于生活,又與生活息息相關。富勒曾經說過:理論是一種寶庫,而實踐是它的金鑰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通過閱讀、觀察、練習和討論等多種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學會勤動腦、多動手,讓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在自我參與和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真正領悟教材的本質。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手和腦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具體活動都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求同存異的思維優(yōu)勢,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情境把日常生活引入語文知識教學,讓學生自主地思考問題,盡可能地挖掘生活中的語文題材,把書本上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生活實踐去思考課本知識,理解語文要點,掌握核心重點,達到語文問題生活化的目的,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就能形成一種立體的思維想象,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語文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的思維也無處不在。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學習與實際相結合展開想象,給學生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并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創(chuàng)造,多一些想象,多一些機會,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成功。
二、引導學生大膽猜測、質疑
小學生性格天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不易于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思考、質疑、猜測,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質疑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存在疑問才能激發(fā)學生深入研究、探索,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思維意識,也能指導學生做出行動,逐漸解決各種復雜、深入的問題。另外,對于學生不同的思維,教師要善于鼓勵,培養(yǎng)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認知的能力,學生只有有了自信,才能通過內心質疑逐漸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學生錯誤的想法,教師避免直接否定,要善于誘導、點撥,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逐漸向著正確的方向邁進,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地規(guī)范自己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教學中,小女孩最后在溫暖中死去了,針對于主人公的命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小女孩死去的原因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對于社會現狀、小女孩家庭、小女孩自身進行討論。對于小女孩被直接凍死的現狀進行質疑,探究小女孩真正的死因。對于不同學生的回答,教師要詢問原因,詢問學生產生這種看法的思路是什么,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觀點。教師通過層層引導,讓學生同情小女孩生活的不幸,讓學生明白這不僅是一篇簡單的故事,更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反映,逐漸深化學生的情感。
三、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想象力正處于飛速拓展的階段。閱讀過程如果缺乏教師正確的引導,學生就會機械地閱讀內容,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和內涵。特別在閱讀敘事類文章的時候,如果學生不能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情景,那么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所傳達的中心思想。為此,在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全身心投入,發(fā)散思維,想象文章中的情景,以此為基礎,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對于小學生來說,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必須建立在豐富的想象力基礎之上,只有學生擁有了較強的想象力,對文章內容和思想的理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實踐中,為了深入挖掘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必須利用好文章所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以此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在《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拋出話題:“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你們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嗎?”學生表述完自己的觀點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組扮演海底動物——小螃蟹、小章魚、海豚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想象這些海底小動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然后進行模仿;扮演活動完成后,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表演進行點評。這樣的教學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海底世界》這篇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思想。
結束語
伴隨著新課改的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小學語文閱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語文閱讀可以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還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知識文庫,2020(14):50-51.
[2]方愛珍.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問答與導學,2019(34):8.
[3]賈林艷.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