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武山拉梢寺大佛造像記考釋

      2021-09-16 02:43:31李振宇
      敦煌研究 2021年4期

      李振宇

      內(nèi)容摘要:拉梢寺石窟由造像記可知造像人及相關信息,但因題記內(nèi)容與史料有出入,導致學界在造像時間及人物身份的認識上理解各異。本文通過對相關人物的職爵變化分析,認為記文所載時間無誤,符合當時的政治背景與造像人的意圖。尉遲迥秦州刺史的職銜或可補史料記載之不足,大佛的雕造工期也可為該地區(qū)石窟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拉梢寺;北周;尉遲迥

      中圖分類號:K87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1)04-0050-09

      Abstract:An inscription about the large Buddha statue in the Lashao Temple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tisan that created the statue and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it was made. However, due to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content of the inscription and related historical documents, scholars have come to various conclusions as to the date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large Buddha statue. By analyzing changes in the titles of relevant historical figure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dates recorded in the inscription are most likely correct as they accurately reflect the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 and thus accord with the intentions of the sculptor. Yu Chijiong's title as the governor of Qinzhou may be a supplement to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time while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he large Buddha statue can provide important contextual information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ves in this area.

      Keywords:Lashao Temple; Northern Zhou dynasty; Yu Chijiong

      拉梢寺石窟位于甘肅武山縣洛門鎮(zhèn)正北榆盤鄉(xiāng)鐘樓灣魯班峽谷中,又稱大佛崖,石窟由摩崖浮塑、淺龕及壁畫構(gòu)成,主體摩崖三像保存情況尚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北朝晚期石窟個案的機會。拉梢寺現(xiàn)存一方北周造像題記是研究石窟的重要依據(jù),但因其內(nèi)容與史料記載有出入,導致學界在相關信息的認識上理解各異。本文不揣淺陋,欲在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上,結(jié)合史料對造像記進行考釋,就相關問題做進一步的闡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 造像人及其身份

      關于拉梢寺石窟,清康熙《寧遠縣志》卷1“山川”條有:“大佛峽石山,縣東北五十里?!?“古跡”條載:“大佛,縣東北五十里,石山幽深,上有大佛三尊,傳云鳩摩羅什建?!盵1]清乾隆《寧遠縣志續(xù)略》記載與原志同。上述文獻都記載了大佛,而建造的具體年代未作說明,對于造像人雖有“傳云鳩摩羅什建”的記載,但僅以此來判斷建造年代缺乏依據(jù)。拉梢寺現(xiàn)存北周造像記是研究石窟相關信息的重要依據(jù)[2]。該記文結(jié)構(gòu)簡潔清晰,內(nèi)容完整有序,包含有造像年代、造像人身份、造像地點、造像題材與祈愿內(nèi)容等五部分。為便于討論,列表(表1)分述于下。

      造像記有基本的格式,但內(nèi)容和形式多有差別,側(cè)重點不同反映出的信息也不同?,F(xiàn)依記文側(cè)重,先述造像人及其身份。

      文中兩位造像人,一位是北周柱國大將軍、隴右大都督、秦州刺史、蜀國公尉遲迥,另一位由“比丘”二字可確定是僧人釋道減。前者史料多有記載,后者遍查未得。關于主要的造像人尉遲迥,史料記載如下。

      《周書》卷21列傳13《尉遲迥傳》:

      尉遲迥字薄居羅,代人也。其先,魏之別種,號尉遲部,因而姓焉。父俟兜,性弘裕,有鑒識,尚太祖姊昌樂大長公主,生迥及綱?!纳俾斆?,美容儀。及長,有大志,好施愛士。稍遷大丞相帳內(nèi)都督。尚魏文帝女金明公主,拜駙馬都尉。從太祖復弘農(nóng),破沙苑,皆有功。累遷尚書左仆射,兼領軍將軍。迥通敏有干能,雖任兼文武,頗允時望。太祖以此深委仗焉。后拜大將軍。[3]

      《金石萃編》卷82載:

      (《周尉遲迥廟碑》)碑又云父俟兜尚太祖□昌樂大長公主,贈太傅,長樂郡公,傳不書贈官爵,而碑所泐字,據(jù)傳則為太祖姊,此所稱太祖當是西魏孝武帝,謝中丞西魏書但載孝武帝妹馮翊公主而不載其姊昌樂大長公主……[4]

      《辯正論》卷4《周太師柱國蜀國公尉遲迥》云:

      魏室喪亂,經(jīng)綸夷阻。周朝建國,匡翊揖讓。勛高效重,所在難方。崇善慕福,久而彌著。造妙象寺,四事無闕,法輪恒轉(zhuǎn),三學倍增。[5]

      由上可知,雖然尉遲迥母親昌樂大長公主的身份有待考證,但其本人仍不失為朝廷顯貴,他隨宇文泰征戰(zhàn)多年,功勛顯赫,頗有聲望。同時,尉遲迥與北周皇室權(quán)貴一樣崇信佛教,熱衷于造寺立像。造像記時間為大周明皇帝三年(559)。現(xiàn)輯559年前后尉遲迥的主要事跡如下(表2)。

      上引史傳碑志,《周書》本傳簡略,尉遲迥平蜀之后的事跡僅作“孝閔踐祚,進位柱國大將軍,封寧蜀公。進蜀公,爵邑萬戶”,未載其拜“小宗伯”及出任 “隴右大都督”“督秦渭等十四州諸軍事”“秦州總管”“秦州刺史”之事。同書《明帝紀》也僅有“鎮(zhèn)隴右”及“進蜀國公、秦州總管”的記載。《周太師蜀國公尉遲迥祠廟碑》較為詳細,《后周文》從內(nèi)容看應是參用碑書,而碑傳皆不如《北史》本傳詳載。

      其二,碑傳在尉遲迥拜小宗伯、改寧蜀公的先后次序上表述各異。據(jù)《周書·文帝紀》載“(魏恭帝)三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禮,建六官。……以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盵6]36同書《孝閔帝紀》又載:“(魏恭帝三年)十二月丁亥,魏帝詔以岐陽之地封帝為周公。庚子,禪位于帝?!甏赫滦脸螅刺焱跷??!源髮④妼幎脊钗呢埂∽诓⑽喊补具t迥等并柱國?!鹿镉?,朝日于東郊。乙亥,改封永昌郡公廣為天水郡公?!盵8]45-47這說明孝閔帝受禪之前尉遲迥可能已拜小宗伯,因功改封寧蜀(郡)公或與宇文廣改天水郡公同在二月,是拜小宗伯在前而改寧蜀公在后。

      其三,尉遲迥鎮(zhèn)隴右應有其事,但是否曾以大司馬之職出鎮(zhèn)尚不確定。王昶則認為鎮(zhèn)隴右是由遷大司馬出鎮(zhèn)非小宗伯?!侗敝芰洹份d:“禮官之屬,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小宗伯之職,掌建國之神位……凡國之大禮,佐大宗伯?!盵12]??梢娦∽诓菂f(xié)助大宗伯卿管理禮儀、祭祀等事務的官員,這與督隴右十二州的軍政任務缺乏職銜上的聯(lián)系。故“尋以本官鎮(zhèn)隴右” 很可能是以大司馬身份而非小宗伯。

      上引史料雖互有出入,但大的事件與時間線索基本吻合,我們大致能夠了解尉遲迥在559年前后的主要事跡。魏恭帝二年(553)三月,尉遲迥奉命伐蜀,八月攻克成都。因平蜀之功授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次年,因個人及政治原因受詔回朝。由興州刺史宇文貴代其鎮(zhèn)蜀,時值隆州人李光賜等叛亂,宇文貴在平叛后出任益州刺史。六官初建,尉遲迥拜小宗伯。孝閔帝元年(557),帝念其平蜀有功,由魏安公改封寧蜀公,進柱國大將軍,并有可能委以大司馬之職出鎮(zhèn)隴右。同年,化政公宇文貴進位柱國,拜御正中大夫。值得注意的是,當年四月(557),驃騎大將軍、天水郡公宇文廣出任秦州刺史[13]。九月,孝閔帝遭廢,宇文毓即天王位。次年(558)七月,寧蜀公尉遲迥率眾于河南筑安樂城。十月,奉詔鎮(zhèn)隴右[10]55-56。武成元年春正月(559),宇文毓親政,初改都督諸州軍事為總管。其年三月,宇文貴與賀蘭祥一起討伐吐谷渾[14],由大將軍、安城公宇文憲接任益州刺史,督益寧巴瀘等二十四州諸軍事。八月乙亥,宇文毓改天王稱皇帝,大赦改元,對有功之臣加官晉爵。壬子,以宇文憲為益州總管。九月乙卯,授天水公宇文廣為梁州總管。辛未,進封十九位重臣開國公爵位,其中,宇文憲由安城公進齊國公,宇文廣由天水公進蔡國公,宇文貴由化政公進許國公,尉遲迥則由寧蜀公進蜀國公。十月甲午,尉遲迥出任秦州總管[10]56-58。保定二年(562),拜大司馬。蔡國公宇文廣繼任秦州總管、秦州刺史、遷都督秦、渭等十二州諸軍事。

      至此可知,尉遲迥平蜀后在益州任上時間并不長,從當年八月起至多在任半年左右,次年便受詔回朝,由宇文貴代其鎮(zhèn)蜀。武成初,宇文憲又接任益州刺史。究其原因,按《周書》本傳稱迥性至孝,太祖征其入朝是為了慰其母意。但同書《宇文憲傳》又載:“初,平蜀之后,太祖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將居之。諸子之中,欲有推擇?!鴳椣日垺!盵15]同書《陸騰傳》亦載:“武成元年,詔征騰入朝,世宗面敕之曰,益州險遠,非親勿居,故令齊公作鎮(zhèn)。”[16]可見尉遲迥離任益州存在一定的政治原因。其次,作為久經(jīng)戰(zhàn)事的將領,其受詔回朝后又先后幾次出鎮(zhèn)隴右。第一次是在孝閔帝元年改封寧蜀公后,此條僅《北史》有記,因未載具體時間,也可能是指明帝二年(558)。因為《周書·明帝紀》有載,(明帝)二年七月尉遲迥率眾于河南筑安樂城,十月鎮(zhèn)隴右。但這與《北史》所稱557年鎮(zhèn)隴右相差一年多,從時間跨度來看似與“尋以本官鎮(zhèn)隴右”的表述不夠吻合。《周書·明帝紀》又載:“世宗明皇帝諱毓……魏恭帝三年(556),授大將軍,鎮(zhèn)隴右。孝閔帝踐祚,進位柱國,轉(zhuǎn)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盵10]53宇文毓在孝閔帝踐祚后出任岐州刺史,應當不再鎮(zhèn)隴右,尉遲迥代為鎮(zhèn)守當合情理。由此推測《北史》稱鎮(zhèn)隴右應在557年,本官則為大司馬。同年九月,孝閔帝遭廢,宇文毓即天王位,次年十月迥奉詔繼續(xù)鎮(zhèn)隴右,武成元年十月出任秦州總管、都督秦渭等十四州諸軍事、隴右大都督,由此來看應有三次鎮(zhèn)隴右。

      隴右地理位置重要,王仲犖《北周·地理志》載:“北周置總管府?!辞刂菘偣墚敃r亦稱隴右總管……按隴右府轄州此為最廣。時弘疊旭芳尚未置立,宕廓河涼亦未置總管府,故秦交渭岷武成康文鄧九州合以廓管之鄯州河管之河州涼管之涼甘瓜三州適為十四州也?!盵17]造像記稱拉梢寺位于渭州仙崖,尉遲迥鎮(zhèn)守隴右,督秦渭諸州軍事,他應當從557年鎮(zhèn)隴右起就具備相應的造像機會和地利條件。

      二 造像應完成于明帝三年(559)二月

      造像記顯示大周明皇帝三年歲次乙卯二月十四日的紀年信息,明皇帝即世宗宇文毓,武成元年為乙卯,明帝三年即武成元年(559)。北周《絳阿魯佛道造像碑》中年代有記:“武成元年歲次乙卯十月乙酉八月八日壬辰和諸邑?!盵18]同是武成元年為何紀年表述不同,查《周書·明帝紀》:“(武成元年)秋八月乙亥,改天王稱皇帝,追尊文王為帝,大赦改元。”[10]58記文顯示的時間是二月,是否因尚未改元,故記以明帝三年。而《絳阿魯佛道造像碑》造立于十月,則以武成紀年。古時造像立碑次序不定,可以是先有像后立碑,也可以先立碑后造像,因事而行,本無定則。現(xiàn)依一般造像流程,暫定大佛完工于明帝三年二月十四日,試論如下。

      (一)依一般造像流程與工期所作的推測

      造像記是在造像活動中完成的,一般多書成于佛龕完工之際。侯旭東先生認為,造像時間通常指造像記本身所記載的日期,造像記若同時記載開造時間與完工時間,以完工時間為準。從造像刻文步驟來看,無論是請工匠雕鑿還是鑄造、或買現(xiàn)成品,都是先有像后刻記文。造像者是見到像之后才能刻記文[19]。拉梢寺造像記如不例外,也應是在主體大佛完成之后,經(jīng)造像人驗收再行題寫記文。若依此造像流程與刻文步驟,尉遲迥與僧人道減應在武成元年二月十四日之前見到大佛,查驗、雕飾畢備后,選定二月十四日完工并撰文以記。由此武成元年二月則為造像的時間下限,實際開工應在此之前。

      (二)造像記中時間的書寫與造像工期之關系

      多數(shù)有題記的造像,記文中通常也只出現(xiàn)一個紀年,或于開篇直述,或列于文末,在年代后綴“敬造”“功訖”等,表明造像活動的結(jié)束。如北魏《冗從仆射等題記》中記:“維大代正始三年歲次丙戌三月丙寅朔十九日訖?!盵20]北魏《尹受國造像記》中:“維大代太和歲次十八年甲戌敬造四月乙巳朔八日壬子敬造訖。”[21]造像記較少同時記載開工時間,所以對于開窟造像的工期,只能根據(jù)工程規(guī)模和造像者的事跡做進一步推測。當然,也有同時記載開工與完工時間的實例,開鑿于北宋末年的陜西志丹縣何家洼石窟,開窟題記稱:“佛堂自元祐八年(1093)六月二十一日下手……至紹圣二年(1095)正月二十八日了畢,惟那吃多遇本族巡檢胡?!盵22]該窟規(guī)模較小,主要工程用了一年半時間,造像時間以完工時間為記。因此李凇先生認為,規(guī)模不大的石窟以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主體造像是可能的[18]94。

      另有一些造像活動歷時較長,并非是其規(guī)模浩大,或因戰(zhàn)亂等原因而中斷,因而記有始造和完工兩個時間。如東魏《邑義五百余人造像碑》記載:“維大魏永熙二年歲在甲寅興建,到武定元年歲次癸亥八月功就。”[23]工程歷時近十年。又北魏《孫秋生等造像記》載:“大魏太和七年,新城縣功曹孫秋生,新城縣功曹劉起祖二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區(qū)……”[4]4-476題名末尾最后一行刻寫“景明三年歲在壬午五月戊子朔廿七日造訖”。此像始于太和七年(483),訖于景明三年(502) ,歷時近二十年。此類造像因故導致工期歷時較長,所以在題記中會對完工時間補充說明。拉梢寺造像記中僅有一個紀年,且再未有“功訖”“造訖”等完工的說明,只能暫定造像完成于明帝三年二月,再結(jié)合造像工期及造像人身份、財力、意圖綜合加以分析。

      (三)造像工期分析

      湯用彤先生曾言:“北朝法雨之普及,人民崇福之熱烈,可于造像一事見之?!鋾r人民立塔造像,風尚普遍?!盵24]這種情況必然導致造像需求的加大,因此有民間作坊預先制作造像成品供民眾一時之需求。而類似孫秋生等二百人捐造佛龕的情況,卻因人多情況復雜,若財力不繼,難免拖工,如遇戰(zhàn)亂等干擾則歷時更久。同時,造像工期也會因造像人身份、財力等因素影響而各異。拉梢寺大佛由北周顯貴尉遲迥主持建造,規(guī)模非一般造像可比,建造所需人力財力應能保障,不可與一般民眾造像比較估算。試以身份、財力相當?shù)馁F族造像之例來考量大佛工期較為合理。龍門古陽洞北壁有北海王元詳為“母子平安”造像,在古陽洞中屬于中型窟,龕內(nèi)主佛為交腳彌勒,兩側(cè)立脅侍菩薩,拱形龕楣內(nèi)刻天人?!侗焙M踉旑}記》稱:“維太和之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造彌勒像一區(qū)以置于此?!霖ザ昃旁仑ト?,法容克就?!S大魏太和廿二年九月廿三日持節(jié)侍中、護軍將軍、北海王元詳造。”可見此龕前后歷時近四年[20]9-234。拉梢寺大佛所依崖壁石質(zhì)開窟不易,造像以摩崖浮塑為主,較圓雕石像難度小。但其施工位置險峻,通高三十余米的佛像雕鑿于垂直陡峭崖壁上,也需延聘巧匠設計雕造,若無戰(zhàn)事等因素干擾,從前期選址到召集工匠建造,工期至少也應在兩年左右。簡言之,若以明帝三年二月十四日為完工時間計,向前推算兩年,剛好是孝閔帝元年尉遲迥初鎮(zhèn)隴右之時,這基本符合實際的工期要求。

      但如此推測則與記文中職爵變動時間不符。如前造像記所述,尉遲迥的職爵依次署“使持節(jié)柱國大將軍、隴右大都督、秦渭十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蜀國公”五個銜名。按《周書·明帝紀》稱尉遲迥于武成元年九月進蜀國公,十月授秦州總管。《北史》亦作武成元年。但記文中時間卻為武成元年二月,其由魏安公、小宗伯、寧蜀公再到蜀國公的爵位變動基本清晰,亦無任職秦、渭二州刺史的相關記載,就武成元年其職爵來看,與記文有明顯出入。楊森、魏文斌二位先生對造像人及開鑿年代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判斷,認為“二月”為“十二月”的誤刻。這種推測從對應尉遲迥職銜的角度來看是成立的。但造像立碑,題寫記文乃是一道重要程序,造像人因何造像、如何發(fā)愿全在百余字中反映,較少出現(xiàn)誤刻、漏刻的情況。觀察崖面刻文,第2行9個字,并無空間在“卯”后再刻“十”字。同時,武成元年二月尉遲迥早已離任益州,將建造大佛與就任“秦州總管”相聯(lián)系,由此認為是“十二月”而漏刻的觀點缺乏依據(jù),碑傳與記文內(nèi)容出入當有其他原因。

      三 造像人的意圖及職銜辯疑

      造像意圖指具體的造像原因或動機。王昶在《金石萃編》北朝造像諸碑總論中指出:“按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葉。……造像必有記,記后題名?!v觀造像諸記,其祈禱之詞,上及國家,下及父子,以至來生,愿望甚賒……”[4]4-656造像記因興福而生,亦反映造像之性質(zhì)。因此記文內(nèi)容除了與佛教相關的術語,如生天、成佛、正覺、幽宗等,還有不少世俗祈愿,如國祚永隆、天下太平等。祈愿對象多為生者,表達對現(xiàn)實世界中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的祈愿。拉梢寺造像記除了說明造像題材是“釋迦牟尼佛”外,未多涉及佛法意義,這應當與尉遲迥的身份及造像意圖有直接關系,其作為北周政權(quán)的成員,顯然更關心政權(quán)的存在與興衰。

      (一)造像人的意圖

      孝閔帝元年,北周正式立國,前述尉遲迥受命伐蜀,功成返朝,又以大司馬身份接替宇文毓鎮(zhèn)守隴右,這說明他一直深得周室器重。當年九月,孝閔帝遭廢,時為岐州刺史的宇文毓即天王位,并加緊稱帝步伐?!吨軙っ鞯奂o》載,自(明帝)二年三月起至武成元年四月,先后有■噠、突厥遣使獻方物,長安、秦州等地五次獻祥瑞,群臣上表稱慶[10] 54-56。尉遲迥身為重臣自然清楚朝廷的政治動向,他在各方面積極配合。武成元年春正月己酉,明帝親政,八月稱帝改元。據(jù)徐錫祺編《新編中國三千年歷日檢索表》推算,正月己酉為559年二月十三日[25],而尉遲迥發(fā)愿敬造大佛正是次日,也就是庚戌二月十四日,其政治意圖非常明顯,很有可能就是為明帝親政及登基而訂造。前述大佛雕造工期按一般造像情況計算,至少需要兩年左右,但明帝于武成二年(560)四月因食遇毒而崩,同月,武帝宇文邕即位。若按尉遲迥十月任職秦州始造大佛,至次年四月武帝即位不足六月,時值秋冬,施工不便,完成大佛建造較為困難。即使能夠完工,也不便再以明帝三年的日期題記。從造像人的意圖分析,大佛若是為明帝登基發(fā)愿訂造,便需加緊工期趕在八月明帝登基前后完工,所以我們看到,崖面大佛選擇以摩崖浮塑的方式雕鑿,造型上較為簡略。究其原因,可能是所依山峰石質(zhì)開窟造像不易,二則受工期所限。大佛完工后,記文出于造像目的以發(fā)愿日期為準,但此時尉遲迥已進蜀國公,并以隴右大都督的身份督秦渭十四州諸軍事,其身份便以現(xiàn)職爵記述。簡言之,記文中的日期實為發(fā)愿訂造之日,也是大佛起造的時間下限,從造像工期考量,尉遲迥很可能在出鎮(zhèn)隴右時便已籌劃開窟造像事宜,或已開工。完成主體造像、記文書成刻石應在九月其進封蜀國公之后、十月改任總管之前。

      (二)尉遲迥“秦州刺史”職銜辯疑

      經(jīng)查,史料并無尉遲迥任職秦、渭二州刺史的相關記載,尉遲迥自孝閔帝元年起幾次出鎮(zhèn)隴右,造像記與《北史》所載其職爵基本一致,惟秦州刺史與秦州總管之異?!锻ǖ洹ぢ毠佟酚涊d:“后周改都督諸軍事為總管,則總管為都督之任矣?!盵26]《周書·盧辨?zhèn)鳌吩疲骸爸苤疲悍饪たh五等爵者,皆加開國;授柱國大將軍、開府、儀同者,并加使侍節(jié)、大都督;其開府又加驃騎大將軍、侍中;其儀同又加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其授總管刺史,則加使持節(jié)、諸軍事。以此為常?!盵27]由此可見,總管多兼首州刺史。韓國磐先生即指出,北周刺史任命權(quán)的變化反映出中央集權(quán)的逐漸上升,也是預示著國家趨向統(tǒng)一的征兆[28]。

      據(jù)前《宇文廣墓志銘》可知宇文廣于武成元年結(jié)束秦州刺史任期,遷都督興梁等十九州諸軍事、梁州刺史。在秦州刺史缺位的情況下,尉遲迥很可能先以督隴右十四州諸軍事、隴右大都督的身份代行秦州事。這種情況亦有先例,《北史·長孫嵩傳》:“五世孫儉……周文赴平?jīng)?,凡有?jīng)綸謀策,儉皆參預。平侯莫陳悅,留儉為秦長史、防城大都督,委以后事……”[29]王仲犖先生認為長孫儉雖非正拜刺史,然實行州事[17]137。故記文中尉遲迥秦州刺史一職可能為史料所漏記。

      四 結(jié)語及附說

      以上就拉梢寺大佛造像記進行了簡單考釋,通過對造像人尉遲迥及相關人物的職爵變化分析,認為造像記所載時間、內(nèi)容應當無誤,符合當時的政治背景與尉遲迥的造像意圖,其職銜變化可補史料之不足,而大佛的雕造工期亦可為該地區(qū)石窟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提供可資借鑒的資料?,F(xiàn)擇諸部分要言如下:

      1. 拉稍寺造像紀年為大周明皇帝三年二月十四日,這是明帝歸政后第二天,也就是武成元年二月庚戌十四日,尉遲迥發(fā)愿敬造大佛,說明大佛可能是專為明帝稱帝訂造,這種政治意圖是尉遲迥造像的真實目的,而此時尚未改元武成。

      2. 造像記中的紀年與史料中尉遲迥的職爵進封時間的出入,是因為記文中的日期實為發(fā)愿訂造之日,也是起造時間的下限。記文不載秦州總管而稱秦州刺史,按前宇文廣遷梁州刺史,秦州刺史缺位,尉遲迥可能以都督隴右十四州諸軍事、隴右大都督代行州事,十月始授總管,出于管轄的需要,很可能兼任刺史。如推測不誤,秦州刺史一職或為碑傳失記。大佛要趕在八月明帝登基前后完工,像成題記,也反映出記文書成刻石應在九月進封蜀國公之后,十月改任總管之前。

      3. 大佛雕造工期如按一般造像情況計算,至少需要兩年左右,但從造像人的意圖分析,大佛是為明帝登基而訂造,自然是延聘巧匠設計,同時保證人力財力,加緊工期建造。所以我們看到大佛選擇摩崖浮塑的方式雕鑿而成,造型較為簡略,一是所依山峰石質(zhì)開窟不易,二則可能亦與工期有關。而尉遲迥很有可能在第二次出鎮(zhèn)隴右時便已籌劃開窟造像事宜,或已開工,發(fā)愿日期僅是其政治意圖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馮同憲,李樟. 寧遠縣志:卷1[M]//西北稀見方志文獻:第37卷. 蘭州:蘭州古籍書店影印出版,1990:35-50.

      [2]甘肅省文物考古所,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水簾洞石窟保護研究所. 水簾洞石窟群[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43-44.

      [3]令狐德棻. 周書:卷21:尉遲迥傳[M]. 北京:中華書局,1971:349.

      [4]王昶. 金石萃編:卷82[M]//歷代碑志叢書:第5冊.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5-618.

      [5]法琳. 辯正論:卷4:十代奉佛篇下[M]//大正藏:第52冊.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518.

      [6]令狐德棻. 周書:卷2:文帝紀[M]. 北京:中華書局,1971:33-34.

      [7]李延壽. 北史:卷62:尉遲迥傳[M]//二十五史:第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126.

      [8]令狐德棻. 周書:卷3:孝閔帝紀[M]. 北京:中華書局,1971:47.

      [9]嚴可均. 全后周文:卷19:尉遲迥[M]//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4冊. 北京:中華書局,1958:3973.

      [10]令狐德棻. 周書:卷4:明帝紀[M]. 北京:中華書局,1971:55-56.

      [11]令狐德棻. 周書:卷5:武帝紀[M]. 北京:中華書局,1971:67.

      [12]王仲犖. 北周六典[M]. 北京:中華書局,1979:155-156.

      [13]令狐德棻. 周書:卷10:邵惠公顥傳[M]. 北京:中華書局,1971:156.

      [14]令狐德棻. 周書:卷19:宇文貴傳[M]. 北京:中華書局,1971:313.

      [15]令狐德棻. 周書:卷12:齊煬王憲傳[M]. 北京:中華書局,1971:187-188.

      [16]令狐德棻. 周書:卷28:陸騰傳[M]. 北京:中華書局,1971:471.

      [17]王仲犖. 北周地理志[M]. 北京:中華書局, 1980:138.

      [18]李凇. 長安藝術與宗教文明[M]. 北京:中華書局,2002:405.

      [19]侯旭東. 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103-149.

      [20]陸增祥. 八瓊室金石補正[M]//歷代碑志叢書:第9冊.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9-239.

      [21]韓理洲,等. 全北魏東魏西魏文補遺[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431.

      [22]李凇. 陜西古代佛教美術[M].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2.

      [23]鐘稚鷗,馬德鴻. 東魏《邑義五百余人造像碑》考釋[J]. 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3):129.

      [24]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412-415.

      [25]徐錫祺. 新編中國三千年歷日檢索表[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45.

      [26]杜佑. 通典:卷32:職官[M]. 北京:中華書局,1988:894.

      [27]令狐德棻. 周書:卷24:盧辯傳[M]. 北京:中華書局,1971:407.

      [28]韓國磐. 魏晉南北朝史綱[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511.

      [29]李延壽. 北史:卷22:長孫嵩傳[M]//二十五史:第4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2977.

      镇安县| 韶山市| 太谷县| 大庆市| 额尔古纳市| 松滋市| 依安县| 大新县| 乐东| 伊吾县| 札达县| 来凤县| 广宁县| 松原市| 中卫市| 宝丰县| 金平| 昆明市| 牡丹江市| 扎鲁特旗| 池州市| 五大连池市| 醴陵市| 江口县| 河池市| 山阳县| 若羌县| 伊宁县| 武功县| 左贡县| 肇源县| 措美县| 定远县| 桑植县| 广水市| 沙坪坝区| 衢州市| 周宁县| 松阳县| 华宁县|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