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佛山市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yī)院(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305)
“宮頸癌前病變”指的是具有癌變潛能的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主要病因是受到乳頭瘤病毒的持續(xù)感染侵害,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選擇宮頸環(huán)形切除術、陰道鏡聯合LEEP術等,均可獲得相對理想的手術治療臨床效果,避免病變進一步發(fā)展,最終轉化為宮頸癌[1]。不同的手術方案在治療宮頸癌前病變上具有不同的優(yōu)劣勢,在選擇具體的手術方案時,需要考慮到患者的實際病情、癥狀、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態(tài)等,由醫(yī)生制定最合理的手術方案,并且向患者解釋手術方案的相關流程、操作等,征得患者同意[2]。宮頸環(huán)形切除術在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疾病上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手術創(chuàng)傷比較大,操作難度高、耗時長、出血量大,術后康復較慢,部分身體弱或者罹患多種基礎疾病患者可能不耐受[3]。陰道鏡聯合LEEP術是微創(chuàng)手術的一種,在陰道鏡輔助下完成手術操作,創(chuàng)傷小,操作容易,出血量和時間都比較少,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是一種更為理想的手術方式[4]。
選擇15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宮頸癌前病變患者,時間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隨機分組,75例納入對照組,年齡25歲-57歲,年齡均值(45.51±2.15)歲,病程1-10個月,平均病程(5.15±1.25)個月。75例納入觀察組,年齡25歲-58歲,年齡均值(45.64±2.05)歲,病程1-10個月,平均病程(5.20±1.18)個月?;颊吲R床基線資料相比未見明顯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數據對比分析有意義。
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大于22周歲,且小于60周歲;(2)患者均表現出陰道異常流血、白帶異常癥狀;(3)患者知情研究,且同意接受相應手術治療方案,自愿參加研究并配合治療和隨訪;(4)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排除標準:(1)宮頸癌患者;(2)精神異?;蛘咭庾R障礙;(3)疾病資料不全;(4)手術不耐受,麻醉過敏;(5)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1 對照組
本組患者接受手術方案是宮頸環(huán)形切除術,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手術宣教,說明手術方案、護理要點和手術風險,征得患者同意。囑咐患者術前禁食、禁水10h,排空胃腸道、膀胱,做好手術準備。通過陰道鏡完成病理活檢,確定手術時間及方式。指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清潔并消毒會陰部,使用普通手術刀進行手術切口,將宮頸內病變組織周圍5mm范圍進行環(huán)形切除,切除20-30mm深度,止血方式采用電凝刀,全面沖洗手術腔后給予抗感染治療。
1.2.2 觀察組
本組患者手術方案選擇陰道鏡聯合LEEP術,在患者月經結束后的3-7d使用陰道鏡進行檢查,術前準備工作及手術宣教方式同對照組。指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徹底清除宮頸表明的分泌物,在陰道鏡輔助下對宮頸大小、光澤度、糜爛和病灶組織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并對血管圖像和白斑情況進行確定。切除病灶組織時應用超高頻電波刀,對病灶進行全方位切除,給予電凝止血。
比較患者接受手術操作后的疾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為:(1)顯效:病灶全部切除,宮頸光滑,創(chuàng)面愈合,陰道鏡檢查效果滿意,無復發(fā);(2)有效:病灶切除良好,宮頸光滑,創(chuàng)面愈合50%-70%,無復發(fā);(3)無效:病灶未全部切除,宮頸及創(chuàng)面改善不明顯,或糜爛加重。
對患者不同手術方案的臨床指標進行比較,包括手術用時、出血量、住院時間。
手術臨床治療效果應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手術指標應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獲得數據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治療效果比較情況,觀察組手術臨床療效97.33%,相比于對照組手術治療效果89.33%較高,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手術治療效果情況[n(%)](n=75)
患者手術指標比較情況,手術用時、手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指標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手術各項指標對比情況(±s)(n=75)
表2 手術各項指標對比情況(±s)(n=75)
組別 手術用時(min) 手術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觀察組 22.15±2.54 13.51±1.25 3.18±0.78對照組 36.45±2.64 23.61±2.05 5.32±0.80 t 8.451 6.481 4.651 P 0.010 0.018 0.038
宮頸癌前病變是一種比較常見婦科疾病,發(fā)病率比較高,患者患病初期一般無明顯癥狀,或則在性生活后表現出陰道流血、白帶增多等,容易和一般的宮頸炎癥疾病弄混淆,耽誤治療[5]。宮頸癌前病變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最終發(fā)展為宮頸癌,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6]。目前,隨著臨床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可以用來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手術方式越來越多,傳統(tǒng)的手術方案因為操作復雜、創(chuàng)傷大、手術時間長等劣勢,逐漸被微創(chuàng)手術替代[7]。陰道鏡聯合LEEP術是目前臨床上用來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主要手術方案之一,可減少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縮短手術用時,減少出血量,同時可以控制術后并發(fā)癥,獲得比較理想的手術治療效果[8]。手術醫(yī)生在進行手術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借助陰道鏡對患者宮頸內部組織和病灶的形態(tài)等進行全面的觀察,分析宮頸上皮病變程度以及血管情況,同時在高倍放大鏡作用下可將病灶實際圖像放大40倍,方便醫(yī)生操作。醫(yī)生還可以通過醋酸實驗觀察病變的細微結構,獲得比較高的病理活檢準確率,對病灶的具體良惡性以及嚴重程度進行明確[9]。另外,手術操作流程簡單,使用超高頻電波刀切除病灶對宮頸的損傷小,宮頸柔韌度不受影響,手術瘢痕基本沒有。手術切除后還可以實現快速止血,止血效果好、徹底,手術出血量小。總體上看,該手術方案用時短,創(chuàng)傷小,手術后對于患者今后妊娠的影響比較小,具有更高的手術治療價值[10]。
本研究中患者手術效果的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更高,說明陰道鏡聯合LEEP術在治療宮頸癌前病變中效果顯著,病灶切除徹底,宮頸及鄰近組織損傷小。觀察組手術指標中的手術用時、出血量和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所減少,說明陰道鏡聯合LEEP術安全性更高,術后康復快。
綜上所述,在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臨床手術治療方案中,采用陰道鏡聯合LEEP術治療具有很好的應用效果,可以提高手術治療有效率,改善手術指標,相比于傳統(tǒng)的環(huán)形切除術具有明顯的手術優(yōu)勢,應該在臨床上普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