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靜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需不斷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為自身能力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余映潮老師根據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將真實高效的教師發(fā)展之道集于《致語文教師》一書之中,每字每句都充分展示著其對教育事業(yè)的透徹了解和深度思考,這些養(yǎng)分亦可幫助我們從中汲取能量,注入教育編輯行業(yè)中。
談教育,亦是在談論教師成長、教學技能、治學策略。一個人的成長從來離不開堅毅的精神,在掌握正確方法的同時,決不停下學習的腳步。
余映潮老師的個人格言:“耐力是一種智慧。”耐力能促使一個人堅持做同一件事,去學習、去工作、去創(chuàng)造,是生成智慧的過程,是磨煉精神的過程,這份堅持有助于適應現代社會的日新月異。時代在進步,新鮮的事物層出不窮,“新”是相對的,人的“年輕”也是相對的。盡管余映潮老師對教育理論的研究廣泛而透徹,卻在年過半百時才第一次登上講臺講課。年齡不是限制,抓住當下的每一個時期去發(fā)展自己,去學習?!肮ぷ鳡顟B(tài)中的中小學教師,成功的機會在八小時之外?!睂W習是一場修行,從無到有,由疑惑到頓悟,在磨煉中成長。隨著境界逐漸深入,知識儲備逐漸豐厚,在面對同一個事物時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角度。余映潮老師提出,角度是創(chuàng)新的生命線,沒有角度就是平常,一個新的角度意味著難度。有難度,能創(chuàng)新,才能促使思維不斷地生長。
教師的成長就像打地基,教學技能就是基礎建設保障,之后才能逐步融入治學策略,建起高樓?!安襟E清晰,層次分明”,在教學智慧中,先從理念、研讀、創(chuàng)意、思路、處理方面探討了教師教學的方向,“步步到位,漸次推進,細膩扎實”,從手法、提問設計、課中活動、語言、細節(jié)、朗讀、方案中詳細展示實踐方法,結合教材內容呈現廣博貫通的種種奇思,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將本書與編輯工作相結合來看,能夠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更全面地了解教學活動,其中涵蓋了教師自身教學素養(yǎng)及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師對學生行為心理的分析,為教師刊編輯工作中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投稿教師的稿件提供了參考價值。
教師教學與學生刊點評異曲同工,要想教得好,要求教師必須熟讀深挖教材,設計創(chuàng)新高效的課程。學生刊點評也一樣,可從結構、內容、情感等方面對文章作細致分解,以便抓取作文亮點,尋找創(chuàng)新角度。還需要編輯熟悉作文技巧,才能熟能生巧、信手拈來。閱讀名師作文書,如《同步作文》等,學習積累其中優(yōu)美的評價措辭,如:托物寓情“草木無情人有情”、場面描寫“一目了然、一展身手、一品美味”、人物細節(jié)“傳神的動作、細膩的心理、趣味的鏡頭”等,提升評價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正如教學經歷中不能缺乏學術文獻資料的積累,編輯手上也離不開常用的專業(yè)的編輯工具,如字典、專業(yè)工具書、語法書等,將易被忽視或不熟悉的語法記錄成冊,積少成多,自建具備專業(yè)性的知識庫。如李衍華所著《咬文嚼字的邏輯》一書中,系統地將語文語法中常見的錯誤用法一一列舉出來,如:教學質量不能用加強,只能用提高;“感到”一詞后面不能接疑問句,一般是形容詞和陳述句;擁擠事故的說法是錯的,擁擠不是事故,“因擁擠發(fā)生事故”才是正確的表達,等等。此外,還有《老貓學出版》《編輯力》等有關編輯行業(yè)的書籍可用于學習及參考。
在本次《致語文教師》的共讀中,通過彼此交流讀后感悟,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出了工作方面的建議,也加深了對本書的理解和感受,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