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辰旭
常聽老人說,人的成長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 ”。今天,我們將要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去 “行萬里路”——襄陽古隆中。在那里我們將認(rèn)識一位天下奇才——諸葛亮,去了解一段歷史——三國鼎立時代。
踏著晨曦,我背上書包,和其他同學(xué)一起登上了巴士,研學(xué)之旅正式拉開序幕 。
下車后,老師為了緩解大家舟車勞頓之苦,便將我們帶到一個場地。當(dāng)部分同學(xué)在老師的指揮下開展旱地賽龍舟時,其他的同學(xué)則在另一邊練習(xí)射箭、玩足球,還有投壺。同學(xué)們玩得不亦樂乎。
瞧,李宗俞見了弓箭就兩眼放光,撿起別人放在地上的箭,找到弓,拉開,搭箭,再射出去,那箭很漂亮地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卻在飛往靶心的途中偏離軌道。原以為他會沮喪地唉聲嘆氣,沒想到,他又一次笑瞇瞇地跑過去,撿起地上的箭,又笑嘻嘻地跑回來,再一次彎弓搭箭……
“哈哈,終于中了……”
歡樂的笑聲回響在古隆中上空 ,那笑聲讓整個世界一下子明朗了許多 。
太陽漸漸地大了起來,我們被帶到了一個小屋子前。
透過玻璃,我看到里面的同學(xué)每人都捏著毛筆,左手一把扇子,正在扇子上寫寫畫畫呢。他們一出來,仔細(xì)一瞧,扇子上的圖案各不相同。哎呀,畫畫可是我的最愛呀,我喜愛的扇子,我來了!
在這里,我知道了最早的扇子并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皇帝及大臣出行的儀仗用品,也叫宮扇。后來,漸漸變小,到宋朝變成被文人墨客用來作畫的折扇,再后來,才被人們用來納涼。諸葛亮的手里常年拿著一把羽毛扇,那是智慧的象征。
了解了扇子的故事后,我們手里便多了一把把既像袖珍提琴,又像芭蕉的可愛的小扇子 。
我拿起毛筆,想在扇子上留下我的“大作”,又怕弄臟了扇子,便拿起包裝紙,練習(xí)寫字。當(dāng)我覺得寫得差不多時,才小心翼翼地拿起扇子,工整又認(rèn)真地寫下了“學(xué)”字。
下午,我們在看《三顧茅廬》前,先去看了一位國家一級書法家書寫的“馬到成功”。當(dāng)那幅作品完全展現(xiàn)在我眼前時,我才明白什么是一級書法家:“馬”字像一匹奔跑的駿馬在抬頭鳴叫,每一個筆畫的間隔都恰到好處,粗了一分則嫌大,細(xì)了一分則嫌小;長了一分則嫌扁,短了一分則嫌高……
夕陽下,收獲滿滿的我們登上了返程的巴士。這時,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劉備“三顧茅廬”時的情景,而我就站在他們的旁邊,搖著小扇子,聽著他們的談話……
(指導(dǎo)教師:吳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