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徐曉媛
摘 要:經過“十二五”期間的建設,我國藥學學科取得長足發(fā)展。但是,在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方面與國外發(fā)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介紹美國和英國藥學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體系,為我國藥學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藥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F74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14
0 引言
隨著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藥學領域,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仍然存在缺陷,與美英等發(fā)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自近代以來美國、英國大學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日漸增強,國際化教育發(fā)展迅速。他們的藥學人才國際化培養(yǎng)經驗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招收國際學生最多的國家。根據(jù)門戶開放報道(Open Doors)統(tǒng)計2019年,美國招收國際學生109.5萬人,較2008年增長63.1%。2017~2018年美國前往海外學習的學生約34.1萬人,較2018年增長23.2%。
“全面國際化”基于美國教育委員會提出的GICE(Center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 Engagement)模型。該模型包含明確的機構承諾,行政領導、架構、人員配備,課程、輔助課程和學習結果,教職員工政策及實踐,學生流動性,合作與伙伴關系6個因素,每個因素相互連接。這些因素中,學生流動性對國際化的重要程度最高,課程、輔助課程其次。在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時,國際學生、本土學生的海外教育、與海外高校發(fā)展伙伴關系、國際化課程和輔助課程的優(yōu)先級別最高。
美國藥學教育位居世界前列。根據(jù)2019年QS世界大學藥學和藥理學學科排名,前10的高校中,美國共4所。分別為哈佛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這四所高校中,哈佛大學國際化水平最高。筆者將以哈佛大學為例,結合GIGE模型對美國藥學人才國際化培養(yǎng)模式進行介紹。
1.1 明確的機構承諾
2010年,哈佛大學校長任命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領導國際化戰(zhàn)略工作組制定哈佛大學國際化長期目標和戰(zhàn)略。國際化工作小組指出:“在接下來的幾年,哈佛大學將充分聯(lián)合、平衡其杰出的智力和綱領優(yōu)勢,確保教學和科研充分發(fā)揮國際化潛能,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此外哈佛還提出“One Harvard One World”口號,致力于從各個方面提高國際化水平。
每年哈佛大學都會接受來自全球的基金用于支持國際化項目。同時哈佛大學每年也會撥款贊助本校學生進行國際化項目的研究。如2018年,哈佛大學接受來自全球的科研基金共17.7億美元,撥款5700萬美元贊助國際科研項目。
1.2 行政領導、架構、人員配備
哈佛大學成立專門的機構管理國際化過程中的日常事務。國際支持服務辦公室?guī)椭鷮W生及教職員工解決前往海外時的出境簽證、資金、稅收等操作和行政難題。國際辦公室為計劃出境或前往美國其他高校交流的哈佛國際學生、學者及其家屬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務,包括幫助解決移民問題、資金問題、社會及文化差異問題等。此外,哈佛大學擁有國際化的教職員工群體。據(jù)統(tǒng)計,2018年教職員工國際化率為38%。國際化的教職員工群體成為哈佛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和支持師生參與到國際化活動中。
1.3 課程、輔助課程
通識課程是哈佛大學教育的基石。除通識課程外,哈佛大學提供80種語言供在校學生選擇,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選擇除英語外的一門語言進行學習。此外,哈佛大學要求學生必須參加一個學術中心。與藥學相關的學術中心包括:生物醫(yī)學工程、化學和物理生物學、化學、人類進化生物學和再生生物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等。學術中心組織多種多樣的學術項目和學術聯(lián)盟。學生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和不同背景的學生進行學術交流,擴展學術視野。哈佛大學醫(yī)學院下設立布拉瓦特尼克研究所和多個國際化的研究中心。這些研究所和中心作為學生與國際聯(lián)系的紐帶,通過國際化課題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教育,一方面哈佛大學為教師進行遠程教育提供指導和資源。如BOK中心,該中心組建遠程教學高級專家組,參與并觀看教師遠程教學視頻,提出改進建議。另一方面,哈佛大學建立Harvard X平臺為全球學生提供線上免費課程。
1.4 教職員工及學生流動性
哈佛大學鼓勵學生及教職員工前往海外學習。國際教育辦公室(OIE)網站匯總海外交流、實習項目信息,并為這些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醫(yī)學院下“醫(yī)學辦公室獎學金”為前往海外學習的學生報銷部分費用,為前往海外參加學術會議的學生提供補助。此外哈佛大學還撰寫了“國際項目計劃問題匯總(International Project Planning Considerations)”為需要前往海外的教職員工、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指導。這些資金、信息、政策支持極大地刺激了哈佛大學教職員工及學生前往海外交流學習的積極性。據(jù)統(tǒng)計,2018年師生前往海外參加或舉辦科研項目共8760次;2020年,開展國際學位/證書項目40個,海外實習項目14個,海外學習和交流項目235個,其中醫(yī)學院交流項目1個。
哈佛大學秉承“One Harvard One World”理念,積極招收國際學生,并為國際學生提供支持。2018年國際學生約7000人,占全校學生總人數(shù)的23.8%,其中醫(yī)學院國際學生比例為18%。為營造國際化的校園氛圍,哈佛大學國際學生創(chuàng)建了178個學生組織,覆蓋各個學院和國家。醫(yī)學院的國際學生組織共8個,如國際外科學生聯(lián)盟(GSSA)、南亞醫(yī)學與牙科聯(lián)盟(SAMDA)。這些學生組織為國際學生提供支持,也為學生探討國際話題提供平臺。此外,哈佛大學還建立14座國際博物館,6座數(shù)字博物館,涵蓋人文、社會、歷史、自然等多個主題,營造多元化的校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