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燕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技能。提問能否展現(xiàn)藝術性和有效性,將會對課程的成與敗產(chǎn)生直接影響。所以,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動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提問的藝術性,使提問變得更加有效和有價值,以此實現(xiàn)思路的引領,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新理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
新課標倡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善用提問,以此推動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提問的價值和意義,使得課程教學得到持續(xù)和有效的推動。在新理念的引導下,教師要打破原本的束縛,善用提問來推動教學的開展,強化課程教學開展的靈活性和多變性,讓學生的學習體驗得到深化。
一、在“詞匯”中設問
課文中的一些詞語雖然看上去平平無奇,但是在文章中的運用卻是非常精心和巧妙的,它們不僅可以更恰當?shù)貍鬟_文章的核心內涵和主旨思想,還能使文章給讀者一種靈動傳神的驚喜感和閱讀體驗。因此在提問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結合課文內容的關鍵詞匯,巧妙設置課堂提問,運用這樣的提問藝術,在無形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內容。
例如,在講解《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的關鍵詞匯進行提問,從而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和感受人物品質。如,在解析文章內容時,指導學生思考:“在烈火燒身時,邱少云‘紋絲不動,這個詞意味著什么?”“他為什么能夠做到始終堅持紋絲不動?”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啟發(fā)他們將段落當中的有效信息恰當組合銜接,讓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不一味停滯在表面,而能從外表逐漸過渡到內在本質,凸顯人物的品質。
二、在“懸念”中設問
要想使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教學應該是充滿吸引力且生動的,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分散注意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設定懸念,觸發(fā)學生內在的探究欲望,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嘗試。像這樣利用“懸念”不斷帶動學生思考和探究的嘗試,也是教師本人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和價值性的展現(xiàn)。
例如,在講解《變色龍》一課時,教師開課設計富有懸念的問題:“作者口中的‘變色龍是文章中的誰?”“他幾次展現(xiàn)出了‘變色龍的特性?”“讓他具備這種變化特性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在這樣的問題導向下,學生的探究興趣往往是非常強的,可以深入人物和對話當中找尋答案,在文本分析和探究的過程中,他們的思考對象也會更為明確,更有針對性。此外,在日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提問的藝術性,教師也可以借助評書式“賣關子”“一波三折”的敘述方式開展教學,展現(xiàn)語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性,使得教學更具魅力和價值。
三、在“分層”中設問
在教學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提問的過程中也應該劃分層次,在提問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加以不同程度的引導。借助這樣的方式,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教學面向學生全體,促使理想的課程教學效果得到實現(xiàn)。
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教師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shù),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個性品質。在此基礎上,秉持著從高到低的原則將班級的學生劃分為A、B、C三個不同的層次,設定基礎類、提升類、拓展類的問題,讓班級中對應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使全員參與到語文教學過程中,也使得提問變得更加具有價值和意義。
此外,提問還要實現(xiàn)提問角度的適當轉變,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具有發(fā)散性和靈活性,讓課堂提問的價值和藝術得到展現(xiàn)。
例如,在講解《愛蓮說》一課時,可以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事物,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進行思考。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暢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生活”中設問,不僅可以推動課程教學的良好開展,更是提高學生社會感知度與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契機。
總之,在新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加大提問藝術性的展現(xiàn),不斷朝著高效課堂的構建邁進是非常重要的。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得課程獲取到助力,讓教學變得更加高質高效。因此,在當前,教師可以考慮從“詞匯”“懸念”“分層”“生活”等角度設置提問,提升提問藝術,從而不斷趨近于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根.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10):53-54.
[2]于憲波.初中語文教學中質疑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1(7):100-101.
[3]鐘玉鋒.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剖析[J].讀寫算,202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