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苗 林燕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城市廣場景觀是城市生活文化的代表,也是人們的精神層面的一種表現(xiàn),是人們對于城市廣場景觀環(huán)境和公共生活的精神需求;而改造是在最大化節(jié)約資源,城市廣場的改造是解決廣場設施老化、功能缺失、不吸引人問題的最佳方法之一。
近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使得現(xiàn)代城市中心廣場景觀改造與更新設計變得格外重要。現(xiàn)代居民的需求不是舊的廣場能滿足的,舊式廣場使用率低。廣場空間圍合感不強、用以圍合的建筑立面形式欠協(xié)調(diào)。因此本人的畢業(yè)設計將結合婁底市婁星區(qū)老市政廣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改造。將通過開放與封閉相結合,健身與休閑相結合,實用和觀賞相結合的改造設計手法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居民的需求。植物上以市花杜鵑為元素,搭配如樟樹、馬尾松等,形成豎向有層次,平面有內(nèi)容的植物景觀和建筑結構相結合的廣場景觀。
目前我國的廣場景觀的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主要是照搬西方廣場的設計形式,沒有考慮城市本身的地理環(huán)境,廣場建設沒有從所設計的本身出發(fā),同時對于廣場所表達的城市內(nèi)在文化、精神面貌也存在不足。盡管如此國內(nèi)也有好的設計,如蘇州的華潤萬象匯廣場以兒童為主體的廣場設計,地面采用的是藍白色調(diào)來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白線做過道,藍塊做小山丘便于小朋友攀爬玩樂。線條與面結合大象形雕塑又是一處嬉戲場所。白色代表天空,藍色代表大海,兩者都象征著自由;體現(xiàn)了廣場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自由自在的娛樂空間。
圖1
圖2
本案位于婁底市中部婁星區(qū)市人大政協(xié)機關大院住宅區(qū)處,婁星區(qū)是婁底市唯一縣級區(qū),總面積630.02 平方千米。本方案廣場總面積為11835 平方米,場內(nèi)的出入口主要在兩側,人文環(huán)境良好。
本設計屬于改造設計,在設計開始之前先對原廣場的地形、環(huán)境、基本功能、使用的的人群做了調(diào)查。對現(xiàn)場進行了取景、測量,還對現(xiàn)廣場內(nèi)存在的問題做了記錄。
圖3
圖4
提取婁底市市花杜鵑的花瓣的形,通過放大、分解、在組合的形式來設計廣場景觀造型,部分地面的鋪貼形式借鑒中國傳統(tǒng)符號“八卦”進行地面鋪裝。
此設計屬于改造設計,將原場地中所暴露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改造再利用。主要解決的是廣場中線路過于雜亂、車輛停放、兒童玩耍、老人活動等問題。首先對場中的流線重新進行規(guī)劃,廣場的左邊是散步的小路、觀賞的景觀較多,在保護原廣場植物的原則上做了減法設計,去掉多余的小路。中間部分將兒童嬉戲玩耍的地方做了加法設計,地面采用的是能吸引兒童眼球的彩色,將原廣場中單一造型的水泥滑滑梯改成了可穿梭在不同星球的滑滑梯,增加了其他的游戲設施如搖搖車、陀螺游樂設施等。再往右邊走又是一休閑活動的場所,這處場所景觀從整體的角度上采用的是婁底市花杜鵑作為元素,取花朵的型但又不完全直接復制,在花瓣上做了破形的處理,講究的是形散神不散的意境??紤]到使用人群中有較多一部分是老人,設計為老人提供了可休息喝茶的長亭、六角亭,可鍛煉的健身設施。在右邊進入的入口處地面采用的是太極中的八卦與左邊水景旁的八卦亭做了呼應,同時考慮到道路上停車位的不足,在最右邊劃出了一塊地作為停車場使用。
整個設計分為四個功能分區(qū):休閑區(qū)、兒童區(qū)、健身區(qū)、以及停車場。休閑區(qū)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用梯田的形式把小土坡分成了三個階梯,第一個階梯主要是高大的喬木如香樟,第二階梯主要是可供觀賞的桂花,第三階梯是小型的灌木帶。做階梯式的設計主要是為防止下雨是可以減少雨水將泥沖上中間的小路,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保持小路的清潔。第二部分取得是杜鵑的花瓣形做的整體景觀布局,中間做了休息涼亭與景觀結合的處理。兒童區(qū)擴大了并增加玩樂的設施。健身區(qū)主要是老人的活動區(qū),健身的設施也是老人常用來鍛煉的基礎設施。停車場主要是為解決道路上停車位不夠的問題做的補充設計。
圖5
景觀廣場的流線設計主要是人、車流線的設計。本廣場是長方形的廣場,流線主要分兩類人流線與車流線。廣場車的流線是比較清晰的,車的流線主要是在廣場兩側,但因廣場長度較長在中間部分又開了一條道路。人流線則較為復雜一些,在廣場多出都有可進入廣場的入口,主要是以小路指引的方式規(guī)劃的人流線,廣場內(nèi)的植物也是有方向性設計的,人們可以根據(jù)小路與兩旁植物的指引參觀整個廣場。
本案的廣場是屬于規(guī)則的長方形廣場,廣場被一條馬路分成兩個部分,在設計時考慮其整體性,兩邊廣場采用的元素都有呼應,避免設計是出現(xiàn)兩者之間毫無聯(lián)系的問題。設計時右邊的廣場采用的八卦樣式的地面造型,左邊在水景的涼亭上也采用了視覺上的八卦造型,兩邊的廣場在休息區(qū)的設計上都用長亭、角亭搭配結合的設計手法,廣場中的流線也是用的曲直相交換的設計等等。在互相聯(lián)系的基礎上也有自己的特點在,如左邊的兒童玩樂區(qū)用與整體鋪貼不同的彩色鋪裝使人眼前一亮。右邊針對車位緊張的現(xiàn)狀增加了一停車場。
圖6
圖7
兒童玩樂區(qū)的鋪裝選取的是孩子喜歡的彩色鋪裝,內(nèi)置了可供孩子們玩耍的娛樂設施如滑梯、跳房子、搖搖車等。場景內(nèi)也為大人提供了休息、照看孩子的涼亭??紤]到晴天可能會有很大的太陽玩耍的區(qū)域基本都會有大樹遮陰。
圖8
由于這是改造設計,所以做景觀改造設計的時候會更多的考慮如何最有效益的去設計。在做平面方案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因地制宜、就地取景。最終確定了現(xiàn)在的方案。
因為是廣場景觀改造設計,對于廣場內(nèi)的植物是以繞過每根樹的曲線小路設計去盡可能的將廣場內(nèi)的植物保留下來。
SU 軟件的應用問題:在建模的過程中由于面積比較大、重合面比較多、難以捕捉的重合度極高的端點會有導致長時間的卡頓。
總結:本次設計在充分了解了不同植物之間的搭配、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季節(jié)變化等前提下。提高了在設計中對于整體的把握、總的規(guī)劃布局、景觀的改造以及環(huán)境的保護的認識。意識到改造設計不是簡單的推翻先前的設計,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完善之前設計的缺陷,改造就是為人們提供更高質(zhì)量的生活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