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碩
2018年“五一勞動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的回信中,向全社會發(fā)出“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號召。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我們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2020年第17期《求是》雜志發(fā)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思政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文章指出:思政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教師隊伍責任重大。文章強調: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以“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為教育基點,構建塑造學生良好品德的初階課程
從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維度來看,學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必須“從娃娃抓起”,而“良好品德”的涵蓋范圍包括對勞動的崇尚與尊重。將“崇尚勞動、尊重勞動”作為教育基點,構建塑造學生良好品德的初階課程,既符合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也符合勞動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
在初階課程構建中,課程重點應放在布設低段學生參與家庭和學校力所能及的勞動,難點在于如何在簡單的勞動中潛移默化地“灌輸”“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基本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力所能及的勞動包含整理書包、擦洗課桌、澆灌綠植、清掃垃圾、清洗簡單衣物等,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在勞動中形成眼中有事,自覺勞動的習慣。在重點落實這一階段課程中,形成學校、家庭的常態(tài)化互動機制,可以邀請家長作為課程開發(fā)與構建的參與者,可以鼓勵老師有目標有針對性地走進學生家庭,還可以利用微信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交流手段形成家?;拥某B(tài)化格局,總之需要在課程中盡可能地布設生動的勞動場景和恰到好處的勞動項目。課程難點的突破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合適的勞動場景與勞動收獲中讓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勞動的快樂;二是在適當?shù)募钤u價中讓學生獲得參與勞動的自豪感,獲得肯定和贊揚后的榮譽感。兩者結合,就能在有形的勞動與無形的認知中培養(yǎng)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品格。
以“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為教育理念,構建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價值觀的中階課程
這一階段的課程構建,主要實施對象為中高學段學生。課程內容在保留部分初階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以感知勞動的光榮與崇高、感受和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為重點的內容,走出校園,走進工廠、社區(qū),走向街道、田野,讓學生在不同的勞動場景中接受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勞動成果的生成過程中喚起對勞動的贊美、對勞動的敬畏之心。
人是改造世界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正因為有了人類的勞動,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繁榮、文明和美麗。勞動教育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基于這樣的認知,各地各??梢砸虻刂埔耍c家庭和社會協(xié)同實施,主動對接本地區(qū)的生產(chǎn)企業(yè),在生產(chǎn)實景中感受工人勞動的過程與勞動的價值,聯(lián)系社區(qū)和村組,深入市民與農(nóng)戶家庭,在街道與田野上體驗勞動的不易與艱辛。
中階課程的難點在于課后反思。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的多元認知與多元需求,致使勞動和勞動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被弱化。智能時代的高歌猛進更是從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唯“腦力勞動”高貴的觀念誤區(qū)。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缺陷,導致部分青少年對勞動本質要義的認識出現(xiàn)了偏差,勞動意識淡化,勞動能力培養(yǎng)不足。中階課程的構建目標,就是要通過勞動教育在青少年心中全面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新時代思想,通過勞動教育彌補青少年勞動情懷的缺失,革除安逸享受、不勞而獲的觀念與行為,強化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
以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為教育目標,構建內化學生人生理想信念的高階課程
構建高階課程的落腳點在于以理想信念教育為導向,在全社會創(chuàng)造濃厚的勞動文化,引導學生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培養(yǎng)學生樹立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懷與抱負。這一階段的勞動教育課程可以借助公益性勞動的參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制定等方式和路徑,通過學校自主建設、拓展社會資源共建等方式,建立勞動基地、勞動技術教育中心、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教育基地、創(chuàng)客空間等,培養(yǎng)學生投身勞動場景的熱情,感受付出汗水后的欣慰,獲得他人贊美后的驕傲。
高階課程構建、開發(fā)與實施的重難點在于教育基地的選擇與落實。各地各校的實情不同,開展勞動和思政教育的資源存有差異,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階課程構建的實施質量。落實這一階段的課程,可以充分利用職業(yè)學(院)校、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等現(xiàn)有資源,盡可能拓展勞動項目,增加勞動難度和強度,增設創(chuàng)新性勞動的空間,為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多樣性勞動選擇。
高階課程的實施中,引導學生制定既有遠大理想,又符合個人自身實際的學業(yè)規(guī)劃是突破課程難點的好抓手。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僅要讓青少年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艱辛,也要讓青少年在運用勞動工具、解決勞動問題、拓展勞動領域等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智力因素。勞動實踐開拓了青少年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也助力了勞動過程的智能化,讓青少年的心智得到全面拓展與升華。在勞動教育中拓展心智,在理性心智中制定學業(yè)規(guī)劃,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凸顯了勞動教育的增智功能,開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本階課程的效度評價十分關鍵,既要注重學生勞動過程中的態(tài)度與表現(xiàn),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熱愛勞動的內生動力和肯定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就是說,本階課程實施的檢驗,即是否實現(xiàn)了勞動教育與思政課相融合,全方位強化學生“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教育目標。把握評價標尺的重點不在于學生實質性地產(chǎn)生了某種某些勞動成果,重要的是學生是否在勞動與勞動選擇中樹立了正確理想信念,涵養(yǎng)了正確的勞動觀。
構建勞動教育與思政課相融合的三階課程,需要學校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人文風貌、學生家庭狀況以及學生生活場景的不同,設置不同的方案與開發(fā)相適應的課程,需要在課程實施中予以隨時隨機的調整。無論哪一階段課程,都需要緊扣新時代勞動教育“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目標,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深化勞動教育與思政課的有機融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新時代歷史方位,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
責任編輯/楊亮亮